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生物科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采用野外样地调查法,以祁连山寺大隆林区天老池流域高山灌丛为研究对象,建立灌丛地上生物量与易测因子(冠幅周长和灌丛丛高)之间的关系,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法对研究区的高分辨率影像(GeoEye-1)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提取出灌丛盖度的空间分布,建立灌丛地上生物量与盖度之间的关系式,估算灌丛地上总生物量.结果表明: 研究区灌丛地上总生物量为1.8×103 t,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为1598.45 kg·hm-2;灌丛地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3700 m范围内,并且阳坡(1.15×103 t)>阴坡(0.65×103 t).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种质改良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种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独特的属性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作物种质资源的改良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本试图综合前人成果,对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作物种质资源改良中的应用进行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常温条件下三倍体毛白杨的愈伤组织诱导和保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MS附加 0 .5mg·L-16 BA和 0 .15mg·L-1NAA的培养基上 ,三倍体毛白杨幼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 87.6 %。蔗糖浓度大小与愈伤组织增长量成正比 ,与褐变开始时间成反比 ,2 %蔗糖下 ,继代周期可长达 6 1d。每日光照 12h的愈伤组织褐化时间可延长至 82d ;少于 12h ,愈伤组织松散 ,褐变开始时间缩短。愈伤组织开始褐化后 ,再分化时间延长 ,分化率降低。不同继代周期对再生试管苗生根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天老池流域灌丛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样地调查法,以祁连山寺大隆林区天老池流域高山灌丛为研究对象,建立灌丛地上生物量与易测因子(冠幅周长和灌丛丛高)之间的关系,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法对研究区的高分辨率影像(GeoEye-1)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提取出灌丛盖度的空间分布,建立灌丛地上生物量与盖度之间的关系式,估算灌丛地上总生物量.结果表明:研究区灌丛地上总生物量为1.8×103t,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为1598.45 kg·hm-2;灌丛地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3700 m范围内,并且阳坡(1.15×103t)阴坡(0.65×103t).  相似文献   
5.
潘秀雅  陈文  邸利  郭和蓉 《生态科学》2017,36(1):177-184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二种不同生态护坡工法对边坡绿化效果的影响, 得出应用型框喷播技术进行坡面绿化有更好的景观效果。二组试验坡面分别采用植生喷播技术(Hydromulching System)和型框喷播技术(Soil Create System)进行了绿化, 对2005 年、2009 年和2014 年的植物总盖度、生物量、物种密度、pH 值、基材厚度等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从1999年开始试验, 应用此两种生态治理工法的四个坡面经过十五年的自然演变, 均保持良好的植被覆盖率, 最低为80.6%; 型框喷 播比植生喷播技术更具优势, 坡面基材流失较少, 植被覆盖率较高, 是一种更能长期保持边坡美化效果的治理方法, 由此总结出利用工程措施防止基材流失是维持客土喷播边坡长期性绿化效果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