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生物科学   3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两种吹绵蚧蜡泌物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澳洲吹绵蚧lcerya purchase Maskell和埃及吹绵蚧Icerya aegyptiaca(Douglas)不同龄期主要泌蜡腺体和蜡泌物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成虫期背面的丝状蜡是由多格腺和皮毛共同分泌产生的.卵囊是由雌成虫成熟时腹部腹面的半圆形卵囊带所分泌的,也是实心丝状蜡结构.若虫期吹绵蚧背面覆盖着由多格腺分泌的丝状蜡,实心结构;腹面有长丝状的蜡质缠绕,紧贴腹面体壁的还有一层小蜡圈.  相似文献   
2.
园林重要害虫沿海榆毡蚧Eriococcus costatus(Danzig)在山西太谷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及预蛹越冬。雌虫经卵、1龄若虫、2龄若虫、成虫完成生活史。雄虫则经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冬前蛹(无翅型)、无翅雄成虫和部分若虫到冬后化蛹(有翅型)、有翅雄成虫,完成其生活史。影响该虫种群动态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温度、湿度、食料、天敌等,其中湿度在初孵若虫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4月上中旬为该虫的最佳防治时期,杀虫剂宜采用内吸性、触杀型的,且脂溶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扫描电镜对红环瓢虫Rodolia limbata Motschulsky成虫与幼虫的触角形态及化学感受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红环瓢虫成虫的触角为棒状,由柄节、梗节和6个鞭节组成。其上发现有毛形、刺形和锥形3种感器,各种感器长短不一,分布不同,其中锥形感器集中分布于鞭节的4~6亚节,以末节端部最为密集;幼虫触角短,圆锥状,分为3节,感器只有毛形和锥形2种,且数量极少。雌雄成虫与幼虫个体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朝鲜毛球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与红外光谱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谢映平  郑乐怡 《昆虫学报》2002,45(3):329-335
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朝鲜毛球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在不同发育阶段蜡泌物的超微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该虫在低龄期的蜡泌物的形态是长丝状,到3龄和成虫期是由湿蜡凝结成不同大小的颗粒,块状和片状。雄虫蜡壳是薄蜡片构成,表面呈鱼鳞状凹凸。低龄期若虫蜡泌物的红外光谱特征与雌成虫的十分相似,说明二者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相同的,雄虫和低龄若虫及雌成虫蜡壳萃取物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型基本一致,但在1 240.7 cm-1处出现一个中等强度的特征峰,这充分说明3种蜡泌物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和结构一致,只是雄虫分泌物与另二者比较具有特征官能团,从而,利用该吸收峰可以区别出雄虫。此外,根据红外光谱特征分析,可以知道该虫蜡泌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长链脂肪酸、脂肪醇和一些带芳香环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山西省洪洞县的杨树丰产林中采集到几头自然染菌的杨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越冬蛹虫尸,经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真菌,定名为YHT01,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方法】用该菌株孢子悬浮液(1.0×108 conidia/m L)感染杨尺蠖蛹进行回接杀虫实验,扫描电镜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ITS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YHT01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经YHT01菌株感染之后,杨尺蠖蛹节间处长出白色菌丝。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呈椭圆形,白色,绒毛状,菌落背面呈橙黄色;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该菌株孢梗束呈扫帚状,分生孢子小,卵形至椭圆形,壁光滑,大小为(2.1-3.4)μm×(1.1-1.8)μm。该菌株的r DNA-ITS序列与Gen Bank中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Holm:Fr.)Fr.(AB233337)的序列相似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上。【结论】YHT01是杨尺蠖蛹的一株病原真菌,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  相似文献   
6.
枣树(Ziziphus jujube Mill)是中国北方的一种重要经济林木。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是枣园的一种破坏性天敌。研究了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和日本龟蜡蚧雌成虫危害后与对照健康枣树相比挥发物的变化。枣树挥发物的收集采用顶空收集法,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来分析收集到的挥发物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MeJA处理的和蚧虫危害的枣树挥发物的化学组分在种类和含量上与对照相比都有所改变。其中MeJA处理的枣树样本中检测到22种挥发物,总挥发量为37347 ng/h;蚧虫危害的枣树样本中检测到24种挥发物,总挥发量为54292 ng/h;而健康的对照枣树挥发物中只检测到14种化合物,总挥发量也仅为18611 ng/h。经SPSS软件分析,MeJA处理部分和对照部分,日本龟蜡蚧危害部分和对照部分这两组之间都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在上述挥发物成分中,萜烯类、醇类、酯类的增加量在植物诱导化学防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化合物通常被认为是与吸引天敌昆虫相关的组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柑橘真棉蚧Eupulvinariacitricola(Kuwana)(半翅目:蚧科)蜡泌物的超微形态、红外光谱和卵囊蜡质的化学成分特征。结果发现:该蚧雌虫背面腺体分泌湿蜡,在体表面形成薄的半透明蜡壳,背面蜡壳分为6个小区,表面由湿蜡凝结成片状和蜡块状构造。雌成虫产卵期由腹面多格腺分泌丝状蜡结成卵囊。雄若虫也分泌湿蜡,雄蛹的蜡茧薄,表面有浅的凹凸花纹。用雌成虫卵囊、背面蜡壳和雄茧的蜡质作红外光谱分析,它们的谱图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吸收峰群分为5个区域:2900cm-1附近的3个强吸收峰组成的峰群是>CH2和—CH3的特征吸收峰;1800cm-1~1500cm-1之间的吸收峰群是羰基(>C=O)和C=C键的伸缩振动;1500cm-1~1400cm-1区域是>CH2和—CH3基团的吸收峰;1400cm-1~1000cm-1之间为饱和碳链—C—C—C—骨架振动。730cm-1附近为环状化合物的基团吸收峰群。由此确定它们的组成都是长碳链结构的脂肪酸、脂肪醇、烃类、酯类或带有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其主要区别在第2、3、4区吸收峰的形式、强度和数量,反映出基团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雌成虫卵囊蜡质甲酯化后GC/MS检测出7个组分(表1),全部为长链脂肪酸。未经甲酯化的蜡质检测出4类16个组分(表2),可分为长链烃、酸、醇、酯。第一类为饱和长链烃,5个组分,占总组分的38.38%;第二类是长链脂肪酸,包括直链饱和酸和不饱和酸共6个组分,占31.59%;第三类是直链饱和醇,占2.87%;第四类是酯类化合物,4个组分,占总组分的27.16%。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昆虫病原真菌蜡蚧霉Lecanicilliurn lecanii(Zimmermann.)菌株No.V3.4504在不同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对菌种的菌落生长特性、胞外酶活力和对蚧虫致病力的影响。【方法】试验菌种蜡蚧霉菌株No.V3.4504是从染病蚧虫上分离的。试验蚧虫是沙里院褐球蚧Rhodococcus sariuoni Borchsenius和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采用7种培养基继代培养多代。观察菌落形态特征、测定生长速率、产孢量、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及对蚧虫的致死率。【结果】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率最快,但产孢量最低,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均呈逐代下降趋势,对两种蚧虫致死率也最低;增加蛋白胨对改善菌种致病力没有明显效果;在增加蚧虫尸体的D、E、F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率虽然较慢,但产孢量上升为8.83×106-9.13×106孢子/cm2。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平均达到2.16-2.13 U/g和1.01-1.03 U/g,对两种蚧虫的致死率分别在55%-58%和39%-42%;在活蚧虫上连续培养3代,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最高,为3.08-2.92 U/g和1.45-1.42 U/g,是PDA培养基上的1.6倍。对两种蚧虫的致死率也最高,分别达到71.30%和58.89%。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与蚧虫死亡率呈正直线相关关系。【结论】采用PDA培养基连续多代培养会引起菌株No.V3.4504明显退化;在培养基中加入蚧虫尸体,对于保持菌种活力有明显效果;在活蚧虫体上继代培养对复壮菌种,提高菌种毒力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蚧虫血淋巴中血细胞的种类及其结构特征,采用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草履蚧雌成虫血细胞的显微形态与超微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在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识别出草履蚧血淋巴中的5种血细胞,即: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囊血胞和类绛色血细胞.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原血胞的细胞核明显,表现出高的细胞质密度;浆血胞最典型的特征是细胞质中有大量的囊泡;粒血胞的细胞质中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许多玫瑰形的细颗粒.类绛色血细胞最典型的特征是有许多结晶,并在细胞质的空泡区内分布的更多.囊血胞透明性强,具有围核空间,膨大成潴泡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形态学和组织学水平上研究_『桃小食心虫 Carposina sasakii 幼虫消化道和屿氏管的结构.桃小食心虫幼虫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和后肠组成.前肠细短,肌肉层薄.前肠与中肠交界处有突出的胃盲囊.中肠长且粗大,内有围食膜,肠壁细胞较大,外层为发达的环肌和纵肌.后肠上皮细胞内陷很深.6根念珠状的马氏管位于中、后肠分界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