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8篇
生物科学   25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烟青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围食膜的病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邓塔  蔡秀玉 《昆虫学报》1992,35(1):123-124
昆虫的围食膜是衬在昆虫中肠内一种网状的结构,它可充作虫体抵御外来病原侵染的一道屏障。关于鳞翅目昆虫幼虫感染了昆虫病毒后围食膜的病变问题,国内外鲜有报道。尤锡镇和康慧娟(1985)曾以实验证明家蚕围食膜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有灭活作用,而且认为核型多角体病毒不能侵染和破坏围食膜。Derksen和Granados(1988)则证明染病幼虫的围食膜因不同杆状病毒(包括两种核型多角体病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苏木精染色和双苯并咪唑(Hoechst 33258)染色法,从草菇子实体“纽期”菌褶分化完开始,每3小时对同一个子实体连续切取菌褶进行染色观察。结果表明草菇子实体“纽期”菌褶形成时,约10%的担子发生了核配;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尤其是子实体成熟期后,不断有少量新的双核担子产生,并发生核配,使草菇减数分裂的同步性不高;草菇从菌褶分化完成(此时已有10%担子发生核配)到子实体完全成熟,菌褶变成深粉红至褐色(此时约70%担子完成减数分裂)需要28—30小时;担子减数分裂的持续时间为18小时,其中细线期和偶线期5.9小时、粗线期6.2小时、双线期和终变期3.4小时、中期10.5小时、后期Ⅰ到四分体2小时;经过对粗线期、双线和终变期以及中期Ⅰ染色体条数的多次反复观察,认为草菇的染色体条数为11(n=11);减数分裂后,4个子核分别进入4个担孢子中,留下无核的担子;绝大部分担孢子是单核的,有约5%的担孢子是双核的。  相似文献   
3.
沈阳军区卫生部组织八个医院用东北蝮蛇毒制剂清栓酶治疗冠心病159例,按“WHO”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选择41岁以上,有心绞痛症状并有心电图 ST-T 改变为观察对象,按1979年9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会议修定标准判定疗效。159例中心绞痛显效率73.5%,总有效率96.2%,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辅酶 A、ATP、维生素丙治疗85例,显效率22.3%,总有效率7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心电图 ST-T 缺血改变,治疗组显效25.2%,总有效率79.3%,对照组显效率8.2%,总有效率52.9%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为验证清栓酶对冠心病疗效。又用兔冠心病造型,将高胆固醇食连续喂养四个月,兔血管出现脂斑或脂纹沉积等,动脉硬化后,用酐角素致心肌缺血,心电图出现 ST-T 缺血性改变,Q 波、二、三、四、五联律、传导阻滞、房颤等十二余种异常图形。随机分两组,分别用清栓酶及生理盐水静脉给药3天,治疗组除1例房颤无效外,其余11种异常图型均消失,生理盐水治疗组恢复正常慢、少,证实清栓酶对冠心病疗效。又用家兔肠系膜血管造成人工血栓,分别给予清栓酶及生理盐水治疗十天将兔处死剖检,清栓酶组80%血栓消失,而生理盐水组只10%血栓消失,说明清栓酶对兔急性血栓有溶解之效。还进行了对动物“狗”抗凝效应,对大白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实验,又证实清栓酶有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还有降血脂作用,阐明了清栓酶治疗冠心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韦传宝  覃公平 《蛇志》1989,1(4):2-3,35
发现尖吻蝮蛇(Agkistrodon acutus)粗毒对动物细胞有凝集作用。顺序用DEAE—Sephadlex A-50,CM Sephadex C25柱层析,从尖吻蝮蛇毒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毒蛋白凝集素。经分子量,等电点和出血活性等实验测定确定该凝集素就是徐询等人早期分离、纯化的出血毒素Ⅲ(AaHⅢ)。这种凝集素对许多动物细胞都有凝集作用,例如脾淋巴细胞、HeLa细胞、人肾成纤维细胞和草鱼(Ctenoph argngodon idellus)。但对组细胞和血小板无作用。和植物凝集素PHA相比AaHⅢ产生细胞的凝集块体积要大些。对淋巴细胞起凝集作用的最低浓度为2.5ug/ml。能使HeLa细胞和淋巴细胞凝集在一起。如预先加肝素和溶菌酶可以抑制对淋巴细胞的凝集怍用。用溶菌酶(2mg/ml)和AaHⅢ(1mg/ml)在37℃′下保温2小时AaHⅢ的出血活性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蛇志》创刊后分秒必争地走了三千一百五十三万六千秒的历程。过去的一年,中国蛇协会员已增到四千多名;拥有六大专业委员会、数十个地方分会、五个科学研究所和经济实体;参加中国蛇协科研协作联合体单位四百多家;筹备了“中国蛇协科研基金会”,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中国蛇协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昌盛。这都是全体会员及联合体的同志们辛勤努力的结果。我在此向每一  相似文献   
6.
世界范围内有蛇近3000种,然而每种蛇都严格的遵守交配准则,也就是不同种类的蛇不交配,这样才能保证种系的纯度。在生物学上,这种现象称之为生殖隔离,也是生物学家对蛇的种属鉴别的原则之一。但是也有例外,不同种属的蛇类偶尔也会发生乱交现象,这种乱交后是否会有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电镜扫描、石腊切片及用苏木精染色法和DAPI荧光染色,对榆耳子实体有性结构进行观察,证实榆耳子实体菌盖结构分三层:上表层为毛层,表面着生有排列较密集顶端游离的菌丝,它们相互粘连呈菌丝束;中间层为髓部,由较疏松而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薄壁菌丝组成,菌丝间充满胶质物质;下表层为子实层,表面起伏不平,呈不规则的疣状突起,上面着生担子和囊状体,担子无隔膜棍棒形,外表有不规则的网状纹饰,其顶部着生4个瓶梗状小梗,每个小梗上着生1个椭圆形或腊肠形担孢子,大小为2.5—3.0×6.0—6.5μm,担孢子表面有不规则的网状纹饰结构。在担子间的囊状体为长圆柱形或圆锥形,表面有较密的不规则的网状纹饰。 榆耳有性生殖为异宗配合。绝大多数担孢子含一个细胞核,很少数担孢子含两个细胞核。孢子萌发为一端萌发,也有少数为两端萌发。初生菌丝单核,不能形成子实体,当两种不同遗传性的交配型的初生菌丝结合后,形成具有锁状联合结构的双核菌丝,并可发育成子实体。榆耳具有典型减数分裂过程,不具有减数分裂后核分裂行为,四个子核分别进入四个担孢子内。 在初生菌丝或次生菌丝上,均可产生间生的或顶生的厚垣孢子。经过温度、光照和紫外线照射的诱发,均未发现有其它类型的无性孢子产生。因此,榆耳菌的生活史和大多数担子  相似文献   
8.
新型蛇毒制剂──青龙胶囊的临床应用概况中国蛇协蛇毒研究所邓禄延,覃公平,胡征林近年来,随着蛇毒的研究与医用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蛇毒制剂也应运而生,各国医药学家在开拓蛇毒医用研究领域中,以防治血栓病及攻克癌症为主要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53年Mo...  相似文献   
9.
邓禄延  覃公平 《蛇志》1993,5(2):49-51
随着生活水平的挺高,人们对健体延寿的愿望与日俱增,众多的强体抗衰老的制剂相继而出。在国外称之为“中国神草”、国内又有南方“人参”“长寿福音草”之称的绞股蓝开发利用中,中国蛇协蛇毒研究所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蛇毒临床应用研究中心合作研制的“神龙胶囊”应用于临床,对防治高血脂症、高血粘血症、心脑血管病及抗衰老等有显著疗效,是具强筋养脑、健体益寿之效的保健新药.神龙胶囊是用绞股蓝提取的精品绞股蓝皂甙与被称为“小龙”的精制“蛇肉干粉末”等中药配制而成的胃溶胶囊剂,故命名为“神龙胶囊”。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为葫芦科,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日本称之为甘茶蔓。全世界目前已知绞股蓝有13种,我国占11种,盛产于陕西、广西、湖北、  相似文献   
10.
王敖全  载秀玉 《遗传学报》1993,20(5):473-480
已有研究证明,编码阻遏蛋白的调节基因purR能调节嘌呤从头合成途径中除purB外所有结构基因的表达。但迄今还缺乏阻遏蛋白与这些基因的操作基因相结合的直接证据。本文报道以嘌呤结构基因purD和purG的MudJ插入物为出发株,在外加过量腺嘌呤核苷(2mmol/L)的MacConkey平板上通过选择红色菌落分离O^c突变体的结果,从上述两株出发株分别获得了8株和9株独立的消阻遏突变体。共转导分析和顺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