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生物科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能够响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当前,针对藤本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地理格局及其环境驱动力的研究较少。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布区内11个种群的15个叶片功能性状进行测量,并结合气候、土壤因子来解释叶性状变异。比较叶片性状在局域和区域尺度上的种内变异程度,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环境因子对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局域尺度上,永瓣藤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介于3.0%-22.5%,其中,叶面积变异程度最大,叶片碳含量变异最小。永瓣藤叶片形状随纬度上升而变得宽且圆。叶片磷含量相对较低,永瓣藤的生长可能受到了磷限制。土壤与气候因子是叶片性状的重要驱动因素,解释了25%-97%的叶片性状变异。在温度和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永瓣藤叶片趋向于的慢速生长的保守策略。总体来说,永瓣藤叶片功能性状通过一定的种内变异和性状组合,并与气候、土壤因子相互作用,适应当前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铜壁关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现状,经实地考察对其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有藤本植物676种,隶属于65科209属,双子叶藤本植物具有明显优势,计56科192属597种。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藤本种类为主,占藤本植物种数的81.51%。攀援方式中缠绕藤本具有明显优势,占藤本植物种数的53.99%,并提出了斜倚类藤本植物的概念。极高的降雨量、悬殊的海拔、多样的生境类型、广泛发育的各类原始阔叶林,是本区藤本植物极为丰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三峡库区位于武陵山和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结合部,境内重峦叠嶂、河谷深切、沟壑纵横,为东西南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区域,是华中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库区有144个植物群系,6388种高等植物,约占全国高等植物数量的1/6,是全球植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三峡库区内分布的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约14种,代表性植物有荷叶铁线蕨(Adiantum inelumboide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相似文献   
4.
喻丁香  杨锦超  肖之强  杜凡 《广西植物》2018,38(11):1446-1453
植物资源调查是探讨系统发育、植物区系进化历史和亲缘关系的基础,是我国植物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虽然我国在植物资源调查方面有了丰富的积累,并以《中国植物志》和各地方植物志为代表,但部分偏远地区的植物资源状况仍然缺乏数据。该研究通过形态特征比较分析,发现云南省被子植物新记录3种,即柳叶黄肉楠(Actinodaphne lecomtei C. K. Allen)原分布于四川、贵州、广东(乳源)、广西,云南省丘北县为其新记录点;八角樟(Cinnamomum ilicioides A. Chevalier)原分布于中国的广东、海南、广西和越南北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为其新记录点;贵州山核桃(Carya kweichowensis Kuang A. M. Lu ex Chang et Lu)原分布于贵州安龙、望谟、册亨、兴义等,云南省丘北县为其新记录点。柳叶黄肉楠和八角樟在云南的新分布点是对我国樟科薄弱地带的补充,为分析滇产原始种类对相关属的起源发生和中国樟科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贵州山核桃在物种层面上对确定贵州山核桃与喙核桃(Annamocarya sinensis)两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案例,并为云南发展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生产提供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陵山系北缘, 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物种多样性丰富, 群落结构复杂。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按CTFS (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s)建设规范于2010-2011年在保护区内建设了一个25 ha的动态监测样地, 为亚热带山地森林群落多样性长期动态监测提供了理想的平台。本文初步分析了八大公山25 ha样地的群落组成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 群落内共有木本植物存活个体186,575株, 隶属于53科114属232种; 个体数超过1,000株的有38个物种(贡献87%的个体数), 个体数最多的物种为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 样地内稀有种(≤ 25株)种数占样地总物种数的44%, 而个体数仅为样地总个体数的0.4%。样地内个体平均胸径为5.41 cm, 其中68.4%的个体DBH ≤ 5 cm, DBH ≥ 20 cm的个体数(7,474株)仅约占总个体数的4%; 个体胸径直方图呈倒“J”形, 表明样地处于良好更新与正常生长状态。样地的种-面积关系图显示物种数随样地面积的增加而同步增加, 其增长速度由迅速增长逐渐趋于稳定, 取样面积10 ha时可以涵盖90%以上的物种; 1 ha小样地个体数平均为7,261.8 ± 974.8 (SD), 物种数平均为128.2 ± 8.2 (SD), 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为3.56 ± 0.11 (SD), 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异最小, 平均为1.69 ± 0.06 (SD); 个体数与各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相关, 表明在该样地中物种多样性的取样效应不明显, 物种数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其他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极小种群物种云南肉豆蔻的群落结构及其种群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晨晨  代俊  肖之强  杜凡 《广西植物》2017,37(6):783-790
云南肉豆蔻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局部区域的季节雨林中,作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与中国120个极小种群物种之一,目前尚未开展过种群学研究。该研究根据建立于1993年的固定样地监测资料,对西双版纳州勐腊县6块50 m×50 m季节雨林样地中的云南肉豆蔻与样地中重要值较大的其他乔木树种进行比较,确定云南肉豆蔻的群落地位,并根据样地建立初期抽样调查的云南肉豆蔻幼苗、幼树推测出当年样地中实生苗的数量并与2016年的调查数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样地中胸径≥5 cm的木本植物共有223种,隶属于56科140属。云南肉豆蔻的分布海拔可达到850 m,高于文献记载;6块样地中胸径≥5 cm的云南肉豆蔻共有16株,数量虽少,但是重要值相对较大,单种平均胸径高于样地平均水平;然而云南肉豆蔻生长缓慢、径级主要集中于小径级,23年间只记载1株进界木;其核果主要靠重力和动物搬运传播,果实被动物啃食且不易保存导致云南肉豆蔻幼苗及幼树数量较少、种群更新困难。该研究结果为云南肉豆蔻的保护研究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on)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布区内18个种群的17项叶片功能性状进行测量,探究叶功能性状的地理格局与对异质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显示,在局域尺度上,珙桐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介于1.48%~24.81%,其中,叶碳磷比变异程度最大,叶有机质含量变异最小。随着经度或纬度的增加,珙桐叶片叶锯齿数、叶面积、叶厚度显著降低。随着海拔的增加,珙桐叶片叶磷含量、叶面积、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珙桐叶片形状变得更宽且更近于圆形。叶片边缘锯齿增强了珙桐叶片对于寒冷的适应性。环境因子解释了79.90%的珙桐叶片性状变异,该变异主要由地理变量与气候因子驱动,同时受到土壤因子的影响。年降水和土壤氮元素是叶片性状变异的最强解释因子,随着降水增加或者土壤氮元素减少,叶片变得小且薄。研究结果说明,珙桐叶片功能性状在物种分布区尺度上呈现出明显的地理格局,其中降水、土壤氮元素含量在地理格局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