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生物科学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褐飞虱对游离氨基酸的利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丁锦华  都健 《昆虫知识》1990,27(2):65-67
通过测定褐飞虱虫体、蜜露及稻株中16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及百分率组成,并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褐飞虱对游离氨基酸的利用问题。虫体、蜜露和稻株中含量最多的氨基酸分别为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褐飞虱大量吸收的氨基酸是丙氨酸,稻株中含量最少的蛋氨酸和酪氨酸,在蜜露中检测不到,认为可全部被吸收利用;相反,天门冬氨酸则很少被利用,谷氨酸被利用的相对量也不多;其他氨基酸或多或少地为褐飞虱所利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1—2017年艾比湖流域MODIS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降水数据, 分析艾比湖流域2001—2017年积雪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1)2001—2017年艾比湖流域积雪变化呈增加趋势。(2)2001—2017年艾比湖流域积雪与地表温度线性相关呈负相关性, 积雪与降水量线性相关呈正相关性。(3)在地表温度固定时, 积雪与降水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介于–0.83—0.90之间, 所占正相关面积为67.05%; 在降水固定时, 积雪与地表温度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介于–0.97—0.79之间, 所占负相关面积为95.67%。(4)艾比湖流域积雪变化受气候因子影响的区域占55.32%, 主要分布在艾比湖流域的东南两侧与西北区域, 其中降水主驱动区域占31.80%, 地表温度主驱动区域占1.19%, 地表温度和降水共同强驱动区域占0.49%, 地表温度、降水共同弱驱动区域占21.84%。  相似文献   
3.
油茶籽饼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油茶籽饼中已经分离得到一种新的抗真菌活性成分油茶皂甙A,被鉴定为齐墩果烷型的五环三萜皂甙,它的mp为258~260℃,[α]_D~(27)=-20°(C=1%,80%EtOH),体外试验研究表明油茶皂甙A有较强的抑制真菌作用,对红包毛癣菌、石膏样癣菌、断发癣菌、黄癣菌、紫色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的MIC为0.125~1.000mg/m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0625~0.2500mg/ml。  相似文献   
4.
5.
摘要 目的:探讨较深麻醉下拔管对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2017年8月到2019年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脑瘫患儿89例,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把患儿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0例。所有患儿都给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与全身麻醉。观察组在麻醉维持中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进行较深麻醉下拔管,对照组吸入七氟烷进行较深麻醉下拔管,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两组的麻醉时间、睁眼时间与拔管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2.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 % (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都显著高于术前1 d (P<0.05),且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flow velocity, Vs)、舒张末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Vd)都显著高于术前1 d (P<0.05),且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深麻醉下拔管在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应用能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且不影响麻醉效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大脑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后达到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of axillary,apCR)的远期生存以及影响远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624例乳腺癌患者的住院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及COX回归分析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状态与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的关系及影响apCR预后的因素。结果:apCR与非apCR患者比较DFS(P=0.013)和OS(P=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CR患者的预后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受体状态、HER-2、ki67状态、分子分型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与非apCR患者相比,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apCR患者预后更好,但apCR患者预后良好的因素仍需进一步临床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乌鲁木齐地区不同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特征,了解不同生境差异对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2008年4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对该区自然榆林、防护林、植物园、草地、居民点、废弃地及菜地等7种典型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跳虫3728只,隶属于4目13科27属,其中伪亚跳属Pseudachorutes、球角跳属Hypogastrura、棘跳属Onychiurus、等节跳属Isotoma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数的13.25%、12.31%、11.40%、10.03%,共占总数的47.00%。跳虫属Podura、长跳属Entomobrya、原等跳属Proisotoma、土跳属Tullbergia、驼跳属Cyphoderus、裸长角跳属Sinella、钩圆跳属Bourletiella、德跳属Desoria、小等节跳属Isotomiella、疣跳属Neanura、类符跳属Folsomina、符跳属Folsomia、刺驼跳属Cyphoderopsis及缺弹跳属Anuropho-rus等14属为常见类群,共占总数的47.65%,其余9属均为稀有类群,共占总数的5.35%。不同生境土壤跳虫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差异较大(P<0.05),其中个体数顺序为自然榆林>防护林>草地>植物园>居民点>废弃地>菜地。跳虫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明显(P<0.05),其中个体数顺序为9月>7月>4月>11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不同生境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顺序为植物园>防护林>自然榆林>草地>居民点>废弃地>菜地。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菜地>居民点>废弃地>草地>自然榆林>植物园>防护林。各生境间土壤跳虫群落的相似性较差,仅少数生境间相似性达到相似水平。研究表明不同生境植被类型是影响该区跳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探讨的永恒话题,如何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线的初中物理老师所关心的主题,本文中以"生活与物理"的密切联系为切入口,从三个角度阐述如何创设生活化情境服务于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基本方法,供同仁们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4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2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试验组给予曲伏前列素滴眼,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降眼压效果和视力改变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的眼压和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提升,且试验组眼压降低及视力提升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和1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患者OA、SPCA及CRA的EDV、PSV均高于对照组,而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异物感、轻度结膜充血、虹膜色素加深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可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改善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方法对一号冰川退缩地生长的15种丛藓科植物茎的结构及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的15种丛藓科植物的茎分为具中轴和无中轴两类,其细胞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厚。而具中轴的丛藓科植物的茎又分为表皮、皮部、中轴三部分,茎表皮细胞短,1层,细胞壁大多向外突出,表面粗糙,表面纹饰多为颗粒状;皮部所占面积最大,大部分有内、外皮部的分化,大多数种的细胞壁由外向内逐渐变薄,细胞由小到大整齐排列;中轴所占的面积也不同,其细胞壁多具角隅加厚;而没有中轴分化的种类,其各自细胞壁加厚的程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