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生物科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跨国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目前已入侵我国24个省并对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研发草地贪夜蛾标准化饲养技术对开展其防控技术研究及生物学相关基础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对草地贪夜蛾室内饲养,从饲养器皿、人工饲料组分、饲养方法及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总结了一套简便实用、长期规模化饲养的标准饲养技术。已利用该标准饲养技术连续饲养草地贪夜蛾5代,其各项生命指标仍保持较高水平。该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适合草地贪夜蛾的规模化饲养,同时也为其它夜蛾科害虫规模化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乙醇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并比较其与常用药剂0.3%印楝素EC1000倍液、10%吡·仲EC500倍液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4gDW/100mL、2gDW/100mL、1gDW/100mL和2个常用药剂的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小于1,其中控制效果最佳的是薇甘菊4gDW/100mL,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最低,仅为0.2392,其次为0.3%印楝素ECl000倍液,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2787。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3个不同浓度的处理以及0.3%印楝素EC1000倍液处理下的蜘蛛数量与对照相比显著不差异,而10%吡·仲EC500倍液处理下蜘蛛的数量明显少于其它处理。室内观察表明,薇甘菊4gDW/100mL处理后,田间优势天敌银斑蛛Argyrodessp.、旋转后丘蛛Dipoenura cyclosides的取食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桔小实蝇对敌百虫抗性稳定性及再增长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玉苹  曾玲  陆永跃  梁广文 《昆虫学报》2008,51(10):1044-1049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用LC50及LC90两种浓度敌百虫汰选14代建立的不同程度高抗性水平的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抗性品系TrR50和TrR90在停止使用药剂后的抗性衰退规律,以及抗性衰退到原有水平的1/3时再用药汰选的抗性再增长规律。结果表明:两抗性品系对敌百虫抗性均不稳定,但抗性衰退速率不同,TrR90完全隔离药剂4代后,抗性已衰退至原有水平的1/3,而TrR50完全隔离药剂7代后,抗性才衰退至原有水平的1/3,但随后两品系抗性衰退均减缓,到19代后抗性均还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无法衰退至敏感水平。通过对其抗性衰退趋势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两品系抗性衰退均符合S型曲线模型。抗性再增长试验结果表明:桔小实蝇两抗性品系对敌百虫抗性再增长趋势不同,TrR50继续使用药剂汰选,经过6代选育,抗性迅速上升,接近原有的抗性水平,随后保持平稳增长; 而TrR90继续使用药剂汰选,经过9代选育,抗性才迅速上升,经过12代选育,抗性才接近原有的抗性水平。通过对两品系抗性再增长趋势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两品系抗性再增长趋势不同,TrR50品系抗性再增长趋势符合逻辑斯蒂模型,而TrR90品系则符合二次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4.
针对5%甲维盐微乳剂利用率偏低的问题,筛选了增效作用显著、安全性高且持留量好的配方。通过筛选不同溶剂、助剂与测定其药液表面张力、铺展面积、叶片最大持留量等理化性能差异,研发出5%甲维盐微乳剂最佳配方。5%甲维盐微乳剂最佳配方为:甲维盐5%、乙醇25%、环己酮5%、602 5%,快速渗透剂T 4%,环氧大豆油3%,丙三醇3%,1#乳化剂20%,去离子水补足至100.0%。所制备的制剂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各指标均符合微乳剂的相关标准要求。同时,田间防治效果表明,该制剂对月季Rosa chinensis(Jacq)上蓟马具有很好防治效果,优于市售的5%甲维盐微乳剂,对农药微乳剂配方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扫描电镜(SEM)对桔小实蝇本地寄生蜂长尾全裂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雌成虫的产卵器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长尾全裂茧蜂的产卵器由2根产卵鞘和产卵针两部分构成,产卵鞘上分布有倒钩状组织.在产卵器上共有7种感器,分别为B(o)hm鬃毛、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钟形感器Ⅰ、钟形感器Ⅱ、表皮刺和分泌毛孔.并对各个感器的形态、分布及生理功能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利用性信息素诱捕的方法对广东省茂名、佛山、梅州和韶关的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和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用药膜法测定了两种实蝇不同地理种群成虫对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抗药性情况。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和瓜实蝇在所监测的4个地市全年均有发生,桔小实蝇和瓜实蝇种群数量发生高峰期集中在5月中旬至8月中旬,从4月中旬开始田间种群数量开始增加,10月中旬以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高峰期与果实成熟期基本吻合。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和瓜实蝇对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抗药性有逐年上升趋势,广东4个地市桔小实蝇和瓜实蝇已对阿维菌素产生中等抗性水平;2019年11月监测梅州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和韶关瓜实蝇种群对甲维盐抗性倍数分别为4.32和3.42倍,仍处于敏感水平,其余地区种群对甲维盐均达到了低水平或中等水平抗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东省连平县鹰嘴蜜桃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情况,于2015-2016年对连平县鹰嘴蜜桃病虫害的发生为害进行了系统调查。记录发现11种病害和13种虫害,其中为害严重的病害有果腐病、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炭疽病、果肉海绵组织病害5种;害虫有天牛、桑白蚧、蚜虫和桔小实蝇4种。在系统调查病虫害为害程度的基础上,对几种重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情况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作了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使用农药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上,无人机施药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农药有效利用率低,飘失严重,防治效果较差。本研究通过添加助剂来增加药液到达靶标作物上的雾滴密度和药液沉积量,提高利用2.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进行无人机喷雾对蓟马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助剂后,药液冠表层雾滴密度从84.3个/cm~2增加到了130.8个/cm~2,沉积量从0.4μL/cm~2提高到1.7μL/cm~2;内冠层雾滴密度从52.5个/cm~2增加到99.1个/cm~2,沉积量从0.1μL/cm~2提高到0.8μL/cm~2;药后5 d对蓟马的校正防效由31.18%提高到91.67%,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地添加助剂有利于提高无人机喷雾雾滴密度和沉积量,显著提高了农药对蓟马的防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桔小实蝇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概括了国内外对桔小实蝇起主要控制作用的主要天敌种类,论述了桔小实蝇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的利用;病原微生物中真菌、线虫、共生菌等的利用;对桔小实蝇具有引诱作用的水解蛋白、化学物质和植物次生物利用;桔小实蝇不育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并讨论了今后持续控制桔小实蝇中生物防治方面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桔小实蝇持续控制提供生物防治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是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桥头堡和主要的北迁虫源地之一,明确该虫在广东省的冬季发生特征及越冬存活情况,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意义重大。为准确掌握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范围及冬季发生为害情况,2020年1-3月在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地区,利用成虫性诱、挖土查蛹、幼虫密度及植株为害率普查等方法,分析广东省草地贪夜蛾冬前、冬后种群发生为害情况及冬季发生特征。调查结果表明:(1)广东省冬玉米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惠州等地,冬玉米种植区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主要为害冬玉米,极少为害甘蔗;(2)不同地区冬种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湛江、茂名、阳江发生为害较为严重,平均为害率30%左右,而珠三角及粤东地区发生较轻,为害率低于10%;较冬前调查,冬后草地贪夜蛾发生量和为害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冬种玉米田和空闲地均可持续诱捕到草地贪夜蛾成虫,而挖土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蛹密度较低。本调查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冬玉米区可以周年繁殖,无明显的滞育越冬现象,粤西茂名、阳江以南至雷州半岛一带为典型冬种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较为严重,珠三角及粤东大部分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相对较低,调查结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