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6篇
生物科学   2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黄花苜蓿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名称:野生黄花自蓿(Medicago falcata)。系由内蒙古照乌达盟采种,于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研究所播种的三年内苗。材料类别:花药。取花萼紧包花冠,花冠稍外露的花蕾。此时花粉处于单核靠边期,而且花药可整取。接种前花药在4℃低温下处理6~16小时。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诱导愈伤组织阶段每升培养基加入2,4-D、KT、IAA、NAA、Ade、RNA各1~2mg,蔗糖3~6%,pH值5.8~6.0。  相似文献   
2.
数种昆虫5S rRNA结构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已知结构的昆虫5S rRNA的核苷酸顺序,发现同科、同目的昆虫比不同科、不同目的昆虫有较少的核苷酸差别.根据Kimura和Ohta(1972)提出的经验公式,绘制了数种昆虫的系统发育图.结果表明,从分子进化得到的结论和经典分类基本上是一致的.根据DeWachter等(1982)提出的二级结构模型,归纳分析这些昆虫5S rRNA,发现保守位点与半保守位点(同一位点仅出现二种核苷酸残基)之和几乎占整个5S rRNA分子的100%.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备核糖核酸酶P的底物——人工合成的tRNA前体,我们用五核苷四磷酸_(HO)U_PC_PC_PA~*_PC_(OH)(~*P代表~(32)P)与天然的酵母丙氨酸tRNA或其5′半分子在T_4RNA连接酶催化下反应,连接产率甚低。但观察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不管何种反应条件,甚至不加tRNA和不加酶的对照实验中,经聚丙烯酰胺凝胶(PAG)电泳分析反应产物时发现,在约相当于RNA序列分析“梯子”18核苷酸(nt)处总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凝胶直读法、末端鉴定法等相配合,测定了樗蚕(Philosamia cynthia)絲腺5SrRNA的核苷酸顺序:AGACAACGUCCAUACCACGUUGAAAACACCGGUUCUCGUCCGAUCACCGAAGUCAAGCAACGUCGGGCGCGGUCAGUACUUGGAUGGGUGACCGCCUGGGAACACCGCGUGCUGUUGGCUU比较了樗蚕、蓖麻蚕、柞蚕、家蚕、果蝇等5SrRNA结构差异,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昆虫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感染人体的皮肤粘膜并引起乳头状瘤病变的病毒。目前发现的HPV已有63型,不同型的HPV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的病变。HPV 16主要与生殖系统的肿瘤尤其是子宫颈癌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6.
侧脑室注射心房钠尿肽对大鼠室旁核单位放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金顺  马丽云 《生理学报》1991,43(4):394-399
We have applied microelectrode technique to record 118 spontaneously firing units from the hypothalamus in rats. Detection of the recording sites showed that 84 were in the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PVN) and 34 were near the PVN (near-PVN). After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c.v.) administration of 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 (ANP), 91% (P less than 0.005) of the PVN neurones and 71% (P greater than 0.05) of near-PVN neurones sensitive to ANP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spontaneously firing rate. After i.c.v. administration of hypertonic NaCl solution, 64.7% (P less than 0.005) of the PVN neurones and 61.1% (P greater than 0.05) of near-PVN neurone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iring rat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c.v. administration of ANP profoundly inhibits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PVN neurones, but hypertonic NaCl solution markedly stimulates the PVN neurones.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聚苯乙烯纳米塑料-植物蛋白冠的形成过程以及蛋白冠的形成对植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本研究选用3种平均粒径为200nm不同表面修饰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微球和新几内亚凤仙(Impatiens hawkeri)为对象,将3种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分别与新几内亚凤仙的叶蛋白提取物进行反应,反应时间分别为2、4、8、16、24、36 h。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观察其形貌变化,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进行表面粗糙度测定,使用纳米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水合粒径及zeta电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鉴定蛋白冠的蛋白成分。从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以及分子功能3个方面对蛋白进行分类,研究不同表面修饰的纳米塑料对蛋白的吸附选择,探究聚苯乙烯纳米塑料-植物蛋白冠的形成与特征,预测蛋白冠对植物造成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增加,纳米塑料的形貌变化越发明显,表现为尺寸和粗糙度的增加和稳定性的增...  相似文献   
8.
优化超临界CO2低压、低温杀菌技术,降低细菌群体感应对杀菌效果的影响。采用液质联用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副溶血弧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和胞外多糖的含量,采用微量扩散法测定所选群体感应抑制剂姜精油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优化联合超临界CO2杀菌工艺。随着菌落总数的增加,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和胞外多糖在菌悬液中积累,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菌体感应导致超临界CO2杀菌效果下降。姜精油可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其最小抑制浓度为200μg/mL,且在亚抑菌浓度下可以显著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泳动性、生物膜形成(抑制率为64.20%)及菌悬液中的胞外多糖产生(抑制率为45.1%)。联合杀菌的最优工艺为群体感应抑制剂浓度75μg/mL,杀菌条件为15 MPa、40℃、20 min。姜精油可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应用于超临界CO2杀菌可以大幅度提升其杀菌效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三叶因子3(TFF3)与晚期胃癌患者应用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敏感组(47例)和耐药组(68例)。化疗前检测血清TAP、TFF3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P、TFF3预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疗效的价值。治疗后随访,Wilcoxon检验不同血清TAP、TFF3表达下晚期胃癌患者中位OS时间差异。结果:耐药组血清TAP、TFF3水平高于敏感组(P<0.05)。TAP、TFF3预测晚期胃癌患者含奥沙利铂化疗耐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0.690,联合TAP和TFF3预测晚期胃癌患者含奥沙利铂化疗耐药的曲线下面积为0.801,高于单独TAP、TFF3单独检测。随访期间失访2例,死亡54例,高水平TAP、高水平TFF3晚期胃癌患者中位OS时间短于低水平TAP、低水平TFF3晚期胃癌患者(P<0.05)。结论:对含奥沙利铂化疗耐药的晚期胃癌患者血清TAP、TFF3水平显著增高,高水平TAP、TFF3晚期胃癌患者中位OS时间较短,联合检测血清TAP和TFF3可预测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反应性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它是细胞染色体DNA复制所必需的。人工设计的ribozyme具有可特异地切割PCNA mRNA的性质,将此ribozyme的自修剪体内表达质粒导入HeLa细胞,从细胞总RNA中分离相应部分能在体外切割靶RNA片段,证明此表达质粒在细胞内能表达出有活性的ribozyme分子。与对照相比,导入ribo-zyme表达质粒的HeLa细胞进入S期的时间从12 h推迟到20 h,而突变ribozyme的对照表明反义抑制对细胞进入S期的影响较小(推迟到15 h)。证明该ribozyme能有效抑制He-La细胞DNA复制,同时亦证明PCNA对于细胞DNA复制及细胞周期进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