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生物科学   3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藏药湿生扁蕾有效成分抑菌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K-B纸片扩散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研究了从湿生扁蕾中得到的6个化合物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6个化合物对供试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对毛霉,辣椒疫霉,瓜类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58.3%,51.4%,50.7%.  相似文献   
2.
MAPK级联途径在植物信号转导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在植物的胁迫反应应答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MAPK的基本组成、分类、激发子和两种可能的机理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并介绍了近年来此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包括MAPK活性测定的方法、免疫沉淀法、酵母双杂交、基因突变、RNA干涉和网络模式法.  相似文献   
3.
不饱和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在植物抗逆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饱和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在植物抗逆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该文概述了这类物质生物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不饱和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方向作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4.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在植物的胁迫反应应答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MAPK的基本组成、分类、激发子和两种可能的机理的最新进展作了综述。并介绍了近年来此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包括MAPK活性测定的方法、免疫沉淀法、酵母双杂交、基因突变、RNA干涉和网络模式法。  相似文献   
5.
黄原胶寡糖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黄原胶降解菌Cellulom onassp.XT11生产的黄原胶降解酶,对黄原胶进行生物降解,生产具有不同粘度/还原末端比的黄原胶寡糖,并研究了黄原胶寡糖在清除羟基自由基、植物防卫反应中激活因子活性和对植物病原菌抑制能力等方面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黄原胶寡糖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并能激活植物防卫系统以抵御病原菌的侵染,同时对野油菜黄单孢菌也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光谱分析法,分离、提纯,鉴定细叶亚菊挥发油中抑制垂穗披碱草生长的化合物49种,有α-蒎烯、莰烯、蒈品-3-烯、桉叶油精、胡薄荷酮、樟脑、萜品烯-4-醇和乙酸菊烯酸酯8种主要化合物,而占总细对亚菊挥发油的82.80%。其中樟脑最多,胡薄荷酮和桉对油精为次。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用显微光度术在亚细胞水平上测量蚕豆子叶细胞中淀粉质体Feulgen-DNA含量,显示了在不同发育时期蚕豆子叶细胞中的淀粉体DNA含量的动态变化。随着发育时期的递增,淀粉体DNA拷贝数不断地增长。生长中期的淀粉体DNA含量平均数为2.14(任意单位),到了成熟期淀粉体DNA平均含量增长到10.12(任意单位)。在成熟期,子叶细胞中的淀粉体DNA含量比生长中期增长了9.6倍。通过生物统计分析,在  相似文献   
8.
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含量最丰富.具有最大的生物信息量,但对其研究工作开展不多.远远落后于另外两种生物信息分子核酸、蛋白质。2001年.Science杂志汇编了Hurtley。等的七篇综述和六篇简介.编辑了一期“糖和糖生物学”专辑,对糖化学和糖生物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前景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植物雅龙果叶抑制ACE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植物雅龙果叶子降血压活性,利用HPLC对其50%丙酮.水提取物、正丁醇和水萃取部分及其从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的两种单一化合物进行了ACE抑制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上述样品均具有一定的抑制ACE活性,50%丙酮-水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以及芦丁和咖啡酸的EC50值分别为53、30、4.1、2.2mg/mL。  相似文献   
10.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利用单糖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多种发酵常见微生物对单糖的利用差异(尤其是葡萄糖/果糖利用差异)。并在分子生物学层面,从转运和磷酸化两个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通过定位与此相关的特殊操纵子或编码基因,能够帮助实现工业微生物的改造,从而使多种非葡萄糖基生物质能源得到有效利用,对能源模式的转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