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生物科学   16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采用大鼠牙胚细胞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牙齿的可行性及在体内肾被膜移植的成牙能力研究。方法:采用出生后4d SD仔鼠磨牙牙胚细胞,培养传代后将牙胚细胞与牛真皮基质蛋白溶液混合构建组织工程牙胚,利用注射器植入SD大鼠肾被膜下,2wk后取材,HE染色观察移植物中的组织成熟情况,Masson’s三色法观察组织工程牙胚的成牙能力。结果:组织工程牙胚移植后2wk可在肾被膜下形成乳白色矿化组织,HE染色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进行重组,形成典型的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样组织和釉质样结构,Masson’s三色法可见绿色矿化基质形成并包绕牙乳头样组织。结论:牙胚细胞仍保留了牙齿发育的位置信息,采用牛真皮基质蛋白溶液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有助于牙胚细胞相互作用并重新排列,构建的组织工程牙胚具有进一步成熟、矿化并形成牙齿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nanocomposite,NanoBCP)支架是一种新型支架材料,具有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孔隙率可达60%~80%。本研究观察了纳米双相磷酸钙陶瓷肌内降解情况。方法:将NanoBCP制备为5mm×5mm×1.5mm大小各8块的支架植入SD大鼠腿部肌袋内,相同孔径、孔隙率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及普通双相磷酸钙陶瓷(Biphasic calciam phosphate,BCP)作为对照,于4、12、24周取材,测定材料降解率(失重率),从大体、组织学观察以了解材料降解情况。结果:材料肌内植入后降解率测定结果:NanoBCP降解率为32%,BCP的降解率为13%,HA的降解率为3%。组织学观察发现,NanoBCP肌内植入24周后,大部分NanoBCP支架已经将解,并且将解的碎片已埋入纤维结缔组织里。结论:NanoBCP与BCP、HA相比有良好的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异体组织工程牙胚移植的免疫反应,明确诱导免疫抑制药物他克莫司对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出生后猪第一磨牙牙胚与煅烧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牙胚植入异体猪肠系膜,移植后应用他克莫司作为免疫抑制剂,特定时间点取材,HE染色观察移植牙胚的发育及免疫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了解免疫相关因子CD4/8的表达变化.结果:肠系膜移植后移植物内可见大量浸润的淋巴细胞,应用他克莫司后,CD4+T细胞的分泌明显下降,组织工程牙胚可在大网膜内进一步发育形成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结论:他克莫司可有效地避免因牙胚异体移植导致的免疫反应,本试验为以后组织工程牙胚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全面部骨折的治疗一直是颌面外科的难点和挑战,精确的骨折定位是确保术后良好功能及外形的主要因素,但常规的x线检查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随着计算机辅助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三维CT、快速成型/反求工程及计算机导航技术的迅猛发展,可为全面部骨折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精确、立体定位。本文就基于计算机成像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技术在全面部骨折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419名在汶川地震中颌面部软组织受伤的伤员的伤情特点,从而为颌面部创伤医学以及救治规范的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调查分析在汶川地震中受伤的2944名伤员,其中颌面伤员有419名,伴有软组织伤的伤员有381人,分析5.12汶川地震后419名口腔领面伤员的伤情特点,调查结果采用自主研发设计的数据库进行统计.结果:在调查的419名颌面伤员中,伴有软组织伤的伤员有381人(91%),男女无明显差别.受伤原因以挤压掩埋伤最多,受伤部位以额部和颧面部最多.擦伤和裂伤是最为常见的受伤类型.伤口局部感染比例较高(22%),但全身感染者很少.结论:地震导致的颌面部软组织伤有其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受伤机制上,而其他特点和其他颌面部软组织伤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脂肪基质细胞(ADSCs)在脂向分化过程中MicroRNA-21(miRNA-21)表达变化情况.方法:从8只出生30 d雄性体健SD幼鼠体内取出脂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获得了纯度高的脂肪基质细胞,采用脂向诱导液对第3代的脂肪基质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并以未诱导的细胞为对照.成脂诱导培养液[DMEM培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1 μmol·L-1)、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0.5 mmol.L-1)、胰岛素(10 mg·L-1)].应用microRNA芯片技术检测脂肪基质细胞脂向诱导后7 d和未诱导microRNA-21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croRNA-21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前后表达量变化.结果:经显微镜下观察、油红O染色及PPAR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证实脂肪基质细胞已经脂向分化,miRNA芯片及实时定量PCR结果均表明miRNA-21在脂肪基质细胞体外脂向分化过程中表达显著下调.结论:miRNA-21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后的表达有显著降低,可能参与调控ADSCs的脂向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钦策  田卫东 《生物磁学》2009,(15):2947-2949,297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细胞生长和分化的重要调节因子,具有促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等活性,在细胞分化和机体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配体结合,进而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级联反应,从而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本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基础、信号转导、生物学功能以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骨形成蛋白-2(BMP-2)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与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第2代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和BMP-2,依据加入bFGF和BMP-2浓度的不同分为5个实验组(组1:80 ng/ml bFGF;组2:80 ng/ml BMP-2;组3:30 ng/ml bFGF 30 ng/ml BMP-2;组4:50ng/ml bFGF 50ng/ml BMP-2;组5:80ng/ml bFGF 80ng/ml BMP-2)和对照组(不加任何生长因子),采用绘制生长曲线,四唑盐比色法(MT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法和碱性磷酸酶(ALP)免疫组化染色法比较各组间差异,观察不同浓度的bFGF和BMP-2联合应用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骨向分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应用80 ng/ml bFGF可显著促进BMSCs的增殖,但对BMSCs的骨向分化显著抑制;单独应用80 ng/ml BMP-2对BMSCs的增殖和骨向分化均有促进作用;30ng/ml bFGF 30 ng/ml BMP-2、50 ng/ml bFGF 50 ng/ml BMP-2和80 ng/ml bFGF 80 ng/ml BMP-2可显著地促进BMSCs增殖和促进BMSCs的骨向分化,且呈正性剂量-效应关系,联合应用两种生长因子较二者单独应用促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bFGF和BMP-2的联合应用促进BMSCs增殖的同时也促进其骨向分化,两者对BMSCs有明显的协同增强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发三维测量软件,使用该软件对下颌非游离端单颗磨牙缺失后缺牙区相关解剖数据进行三维测量分析并建立数据库,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50名确诊为下颌非游离端单颗磨牙缺失的成年患者,拍摄锥形束CT并运用3D-DMTC软件进行测量分析,测量缺牙区相关解剖数据。对各项结果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下颌单颗磨牙缺失后相关解剖数据库。结果:成功研发三维测量软件3D-DMTC。测得缺牙区牙槽嵴顶到下颌神经管的最近距离平均值为:15.84±2.10 mm;下颌神经管距离下颌骨颊侧壁最近距离平均值为:5.83±1.56 mm;下颌神经管距离下颌骨舌侧最近距离平均值为:3.78±1.19 mm;相邻两牙间最短距离平均值为:10.08±1.58 mm;剩余牙槽骨体积平均值为:2674.94±775.67 mm3。建立下颌单颗磨牙缺失后相关解剖数据库ADSML。结论:通过使用自主开发的测量软件测量得到相关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可辅助临床医生深入对患者颌骨的解剖情况的认识,并为临床治疗及相关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髁突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原则和适应征,为髁突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25例髁突骨折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受伤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部位、合并损伤、治疗方法、疗效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髁突骨折多见于20-49岁男性,交通伤害的成年患者的常见病因,跌落损伤是小孩和老人患者的常见病因.骨折常发生在髁突颈,多合并颌面部其他部位骨折.高位骨折和(或)没有明显移位的骨折常采用保守治疗,中低位骨折和(或)有明显移位的骨折常采用手术治疗.结论:髁突骨折的高发人群是青壮年,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为交通伤;现阶段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跟患者年龄、骨折部位和移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