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生物科学   2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子湖罧业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罧是我国古代就开始运用的一种渔法,早在尔雅释器篇中就有:“今之作糁者,积柴木于水中,鱼得寒入其里藏隐,因以薄围捕取之”之说。湖北省黄岗专区湖泊概况(1952)中所载梁子湖罧业操作的方式也基本相同(群见下节)。骸书中并提出梁子湖罧业的产量是十分高的,象1951年在公私合营栈子石一个罧区就捕得鱼一千多担。然而,关于这一渔法可以捕获那些性质的鱼类以及这些鱼类为什么会集中到罧区来的问题已往还没有人去研究过。本所梁子湖工作队的一部分同志曾在1955年4月到1956年2月之间实地调查了梁子湖罧业的一般情况,并对其中几个罧的水质及渔获物等作了测定或分析。本文除介绍这些结果外,并按这些结果来初步探讨上述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鲮鱼遗传改良的研究——Ⅰ.杂交育种和遗传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用杂交选育方法改良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耐低温能力的试验经过和已取得的进展。同时,分析讨论了杂交后代(一代和二代)性状遗传的某些结果。对鱼类低温适应和抗冻、抗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和讨论,并认为只有把鱼类耐低温性状遗传的分子机理彻底阐明,人们才有可能直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地改良像鲮鱼等不耐寒物种的抗寒性能。此外,我们也对如何改进鱼类杂交选育的技术措施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小型湖泊养鱼事业的推广以及各地农业合作社中养鱼副业的开展,人民对于鱼苗的需要是在不断增长中。我国的主要饲养鱼类中除了鲤鱼能在池中产卵以外,其他几种像青、鲩、鲢、鳙等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使它们在池中产卵的方法,因此这几种所谓“家鱼”的鱼苗,必须捕自江中。长江和西江是家鱼苗的两个主要来源,每  相似文献   
4.
鲮鱼冷休克及其死亡的某些生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淀粉凝胶电泳法初步研究了鲮鱼冷休克前后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和三种酶的同工酶类的动态变化。并根据鲮鱼在冷休克期间(7—6℃)脑AchE活力显著降低和肝脏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活性明显升高以及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同工酶类出现酶活性变化的情况,讨论了导致鲮鱼耐寒能力差的某些生化因素。同时提出脑AchE可以作为评定鲮鱼冷休克期间中枢神经系统受害程度的一种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池养鲤和草鱼血液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鲤鱼和草鱼的血液细胞包含红血球、淋巴球、单核球、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及纺锤细胞。没有见到嗜碱性球。2.鲤鱼及草鱼的红血球数及血红蛋白量,在正常条件下,与水中溶氧量及成熟系数成十分显著的负相关。成熟雌鲤的红血球数(y)与溶氧量(x1)及成熟系数(x2)的迥归公式为:y=122+2.9x1-1.2x2。3.性腺发育程度及生殖活动强烈地影响鱼类血液有形成分。在生殖季节雄鱼的红血球数及血红蛋白量比雌鱼高,红血球沉降率则相反。白血球则在生殖季节及性腺退化吸收时比较活跃,而在非生殖季节两性之间无明显差异。4.发育成熟的雌鲤,经注射垂体后,无论产卵与不产卵其红血球数及血红蛋白量都下降,自然产卵的雌鲤亦然。5.雌鲤的红血球沉降率在临近产卵时急剧增加,而且比雄鲤明显地高。至于饥饿则对红血球沉降率无明显影响。6.在池养条件下鲤鱼的红血球数、血红蛋白量以及血式的个体差异较小,可望成为这类鱼的有应用价值的正常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白鲢两个繁殖群体的精子,成熟卵,10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和胚后期样品中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多态性研究结果。作者把本文描述的同工酶个体发生的群体差异称作“个体发生多态性”;这种多态性对白鲢的发育是非致死性的,因此,应属于一般的群体生化多态性。本文还提到了今后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及其在渔业应用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梁子湖湖沼学资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子湖是湖北省境内的大型湖泊之一。本所鱼类学组曾选择它来作为研究鱼类生物学的场所(1955—1957)。同时,为了了解与鱼类生活活动有关的若干环境因素,我们也对梁子湖区的周围环境和自然条件以及湖水和湖泥的各种性质等进行了调查。一、调查概况1955年2月,我们就在湖中央的一个小岛——梁子镇——上设立了工作站(镇位于东经114°33′34″,北纬30°15′18″)。在岛的东面湖滨设置了水文气象的观测点,每日有专人测定并记录气温、水温、日照时间、水位、风向与天气的情况等。此外,并从东沟水文  相似文献   
8.
三种鱼的二倍体数目完全相同,均为2n=50。三种鱼的核型差异较大,尤其是双亲间的组型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然而杂交一代的m、sm二组染色体的组型却十分接近母体,这二组的染色体数占了全部染色体总数的88%。杂交一代染色体组型中的st和t二组染色体虽与双亲有所不同,但与双亲中这二组染色体组型的差异来比要小一些。三种鱼的中期分裂相中,未曾发现带有随体的染色体,也未发现与性别有关的异型染色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鱼类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本文分析研究了鲮鱼属间杂交和亲本自交的胚胎发育时序和热量要求、胚后发育的形态特征、以及胚胎染色体组等方面的差异;并讨论了这些差异与各种杂交不亲和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地指出,决定鱼类杂交不亲和性的主要因素是亲本间核型的差异和核质间的矛盾程度。双亲的核型差异较大时,杂交胚胎往往在发育中途夭亡而成活率极低,甚至完全得不到仔鱼。核型相同或相似的亲本,其杂交子代的成活率一般甚高;但也可能与核型著异较大的组合一样,因核、质基因组表达的模式或调控机制等存在着差异,以及它们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有矛盾,乃使胚后发育的速率与顺序失调而出现各种畸形胚;畸形的出现标志着一些特定细胞分化的专一性代谢作用停滞,而胚后幼体必然趋向死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白鲢两个繁殖群体的精子,成熟卵,10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和胚后期样品中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多态性研究结果。作者把本文描述的同工酶个体发生的群体差异称作“个体发生多态性”;这种多态性对白鲢的发育是非致死性的,因此,应属于一般的群体生化多态性。本文还提到了今后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及其在渔业应用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