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生物科学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实验性哮喘小鼠模型在诱导哮喘发作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3、Eotaxin、MCP-1和TNF-α以及肺部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变化。方法:将25只健康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利用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模型组(Asthma)小鼠于第0、7天经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小鼠。第14-20天连续7天用1%OVA雾化激发小鼠哮喘发作,每次20 min,观察临床症状。正常对照组(Control)小鼠以0.9%NaCL代替0VA进行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及细胞因子IL-13、Eotaxin、MCP-1和TNF-α的浓度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BALF中IL-13的水平在试验早期(致敏2天)即开始上升达68.9±4.34,此时Eotaxin和MCP-1未见明显升高;致敏7天时IL-13、Eotaxin和MCP-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3±3.39、67.4±4.24和38.9±3.1;激发1天组小鼠BALF中IL-13、Eotaxin和MCP-1浓度持续增高至最后一次激发后1天;而TNF-α在激发1天时出现明显升高达136.9±11.9,持续到最后一次激发后1天;从激发1天肺泡灌洗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明以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肺组织HE染色显示哮喘组小鼠气道上皮有不同程度脱落,支气管平滑肌显著增厚,血管周围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在哮喘发生过程中,IL-13水平在致敏初期即开始升高,随着继续给予OVA,Eotaxin和MCP-1水平呈现显著增高;并伴随越来越多炎症细胞在肺部浸润,TNF-α水平出现缓慢增高,进而加重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利用高正交性的二维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离强极性动物药多肽的方法。本文以塞隆骨水提取物为研究对象,以亲水性C18AQ制备型高效色谱柱为第一维分离柱,首先在一维分离中将目标混合物分成若干组份;然后以C18MP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柱为第二维色谱分离柱,将第一维分离后得到的组份纯化为单体化合物。本研究最终得到5个塞隆骨单体化合物,化合物纯度均超过98%。经Nano-LCESI-MS/MS鉴定和搜库分析,这些多肽的序列分别为:KTAILVKE、RGAPQDQE、LVGPGAPGR、GFAGD和KPQWHP。此研究方法速度快、效率高且重复性好,可以对类似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八角茴香春果和秋果以及不同部位的莽草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PLC法对不同季节和不同部位的八角茴香药材主成分莽草酸的含量进行分析,发现枝条、叶片、春果、秋果的莽草酸含量依次为2.64%、4.94%、8.63%、12.16%;色谱条件:Venusil HILIC(5μm,4.6 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5%三氟乙酸(95: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莽草酸进样量在0.001~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莽草酸的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0.9984,平均回收率为98.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6%。该研究为制定八角茴香药材质量检测标准提供了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们通常把某一区域的物种丰富程度称为物种多样性,它是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环境最为复杂、最具吸引力且与人类最息息相关的系统,正是丰富的物种多样性造就了这颗蓝色星球的勃勃生机. 要准确得知某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需要调查清楚在这一地区生活的所有物种的种类与数量,这在实际操作上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从甘肃玉门油田地表土中分离到一株嗜热木糖利用菌,地芽孢杆菌Y565-5。利用PCR方法从该菌株中克隆得到一个木糖异构酶基因,xylA。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182 bp,编码394个氨基酸,XylA氨基酸序列与Geobacillus sp.Y412MC52相似性达到99%。将xylA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得到重组质粒pET-28a(+)-xylA,然后将此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DE3)中,经IPTG诱导后,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出明显的45 kD(相对分子质量)特异性蛋白质条带,并且通过半胱氨酸咔唑法检测出表达产物具有木糖异构酶的活性。对其酶学性质的研究发现,XylA最适温度为90°C,最适pH值为8.0。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化检测烟曲霉刺激A549细胞后磷脂酸(phosphotidic acid,PA)含量变化的方法,间接反应细胞内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活性变化.方法 建立烟曲霉ATCC13073刺激肺上皮细胞模型;采用甲醇氯仿法提取胞内脂质;用改良的磷脂酸含量测定法测定PA标准品和细胞内PA水平变化规律.结果 PA标准品在5~ 250 μmol/L呈线性关系;经膨胀孢子刺激后,肺上皮细胞内PA含量显著升高,休眠孢子在这一过程中对肺上皮细胞内PA含量无明显作用.结论 改良的PA测量法能快速、稳定而有效地测定细胞内的PLD活性.烟曲霉膨胀孢子能显著激活肺上皮细胞内的PLD活性.  相似文献   
7.
<正>1901年,抚顺西露天煤矿经清政府批准正式开采,时任矿主王承尧发现了矿中跟随煤炭产出的还有煤精和琥珀,便找来在京城做细木雕刻的河北同乡赵昆生、赵景霖兄弟二人,专门从事煤精和琥珀的雕刻工作。后来,二人又找来一同当过学徒的山东人张佰孝入伙,这就是抚顺琥珀雕刻的起源。赵昆生、赵景霖与张佰孝也就成为抚顺琥珀、煤精雕刻的开山鼻祖。  相似文献   
8.
<正>琥珀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非常广,世界各地的人们对琥珀有不同的称呼和释义,例如英语的“amber”、西班牙语的“succínico”、俄语的“янтар”,等等。无论是中文还是外文,其称谓从诞生到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词汇都经历了非常复杂的演变。中文“琥珀”二字的由来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先秦典籍《山海经·南山经》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南山经之首曰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相似文献   
9.
<正>琥珀,这一古老而美丽的有机宝石,其本质是树脂经过上千万年的复杂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化石。琥珀在全球的分布区域跨度很大,北到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泰米尔地区,南至澳大利亚约克角都是琥珀的重要产地。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下世界上主要的几大琥珀产区。缅甸缅甸琥珀主要出产于克钦邦胡康河谷地区,其位于缅甸最北方,钦敦江上游地区,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琥珀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