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生物科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胭脂树素(bixin)仅在美洲热带植物胭脂树(Bixaorellana)种子中大量积累并使种子呈现红色。尽管胭脂树素是食品工业第二大天然色素添加剂,但对其生物合成途径却一直未能阐明。胭脂树素是一种降解的类胡萝卜素,基于它与番红花特征色素番红花酸(crocetin)的结构相似性,推测胭脂树素由番茄红素在类胡萝卜素双氧化酶、醛脱氢酶和甲基转移酶的先后催化下合成。根据植物上述三类酶保守区氨基酸序列,研究者们分别设计了PCR引物并通过RT-PCR结合cDNA文库筛选的方法获得了全长同源cDNA。这些cDNA分别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对表达产物酶蛋白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辽宁省2017-2020年市售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分离的158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血清分型和耐药性,为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和散发进行评估和预警.方法 采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毒力基因tlh、tdh和trh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血清分型;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副溶血性弧菌MIC值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158株副溶血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调查辽宁省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状况,为国家标准的制订与修订提供数据。方法 在辽宁省各市建立监测点,定期对6类食品进行采样,参照历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蜡样芽胞杆菌检测标准操作程序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6类食品共2021份,检出蜡样芽胞杆菌183株,检出率达到9.02%。结论 市售婴幼儿食品与熟制米面制品中有一定程度的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希望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亟待制定相关限量标准,改进检测方法,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了解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谷类辅助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特点,对辽宁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谷类辅助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方法 依据GB4789.14?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及采用PCR扩增技术和血平板检测的方法对2016年采自辽宁省15个监测点,收集的176份乳源性食品中检出的22株蜡样芽胞杆菌进行10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谷类辅助食品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12.5%(22/176),非溶血性的肠毒素Nhe基因、溶血素BL基因、肠毒素T基因和细胞毒素K基因是辽宁省乳源性蜡样芽胞杆菌的主要毒力基因,至少携带2种毒力基因的菌株达到检出菌总数的100.0%。结论 研究结果证实辽宁省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谷类辅助食品存在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情况,严格监控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谷类辅助食品的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对于生产出优质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谷类辅助食品具有重要意义,以期提高婴幼儿食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携带人miR-221基因的mi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寻找其有效靶序列,为胶质瘤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合成含干扰序列的双链DNAoligo直接连入酶切后的RNA干扰载体上。将产物转入细菌感受态细胞,对长出的克隆进行PCR鉴定,阳性克隆即为目的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质粒。再将目的基因与目的载体分别进行双酶切,纯化酶切产物后进行定向连接,其产物转入细菌感受态细胞,再对PCR鉴定阳性的克隆进行测序和分析比对,比对正确即为融合蛋白过表达质粒载体,然后将两种质粒共转染入293T细胞,用westernbolt法检测其有效敲减靶序列。结果: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证明各转录模板完整、正确插入到相应质粒中,共转染后发现编号为PscSI576的靶点干扰效果最好。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人miR-221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找到了有效的干扰靶序列。  相似文献   
6.
叶片适时衰老对保证玉米产量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玉米自交系PH6WC和PH4CV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方法,设置低氮(0.04 mmol·L-1,LN)和正常(4 mmol·L-1,CK)氮素水平两种处理,在培养2、4、6和8 d后,对其幼苗第2和第3叶片表型、光合特性、叶片中氮素和糖分含量及碳氮比进行分析,旨在探究低氮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衰老过程中碳氮平衡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与CK相比,LN造成两玉米自交系幼苗第2和第3叶片的面积、生物量、相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下降,而其氮物质生产能力均先后增加,但第2叶片的变化时间均早于第3叶片;在两叶片的各性状上,均为LN下PH6WC的变化幅度大于PH4CV,且仅幼苗叶片中的碳氮比在LN下显著提高;PH6WC的叶片衰老更快,PH4CV有更强的碳氮平衡能力,其叶片衰老相对滞后。综上,低氮会诱导玉米幼苗叶片衰老,高碳氮比具有促进叶片衰老的调控作用,低氮胁迫下幼苗叶片的碳氮平衡能力在两个玉米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型别及血清型、耐药谱,探讨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同源性,为食源性疾病溯源和预警提供基础。方法对50株从辽宁省2015年食源性疾病和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试验,采用BioNumerics version 6.6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同源性。结果 50株副溶血性弧菌共分为19个血清型,食源性疾病分离株分为5个血清群,主要的血清型为O3群,其次为O1群;食品分离株分为9个血清群,主要的血清型为O3群,其次为O1和O4群。50株副溶血性弧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试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达72%。50株副溶血性弧菌共分为4种PFGE优势带型,相似度为90.8%~100.0%。结论辽宁省食源性副溶血性弧的血清型以O3群和O1群为主,致病菌流行株血清型为O3:K6;食品中分离菌株血清型和PFGE带型非常分散,提示这些多为遗传不相关菌株。PFGE图谱可看出,绝大部分相同血清型菌株的PFGE带型相似度很高,O3与O1血清型菌株有高度同源性密切相关,耐药菌株间PFGE带型相似度很高,均具有高度同源性。相比2014年的耐药情况,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显著增高。另外,少数菌株出现多重耐药,耐药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对转trxS基因大麦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酶活性、不同蛋白组分含量和贮藏蛋白SDS-PAGE图谱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籽粒中的蛋白酶活性提高;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低于对照。SDS-PAGE图谱也表明,转基因籽粒中贮藏蛋白降解快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天然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与生物技术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类胡萝卜素是重要天然食用色素族群之一,它不仅可为食品添色,还具有较高营养保健价值。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藻类、少数微生物和部分动物体内,但不同生物在合成途径细节及所积累的类胡萝卜素种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优化培养条件、转基因和水解酶辅助提取等生物技术手段提高了类胡萝卜素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使天然类胡萝卜素制品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辽宁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携带特点,对该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方法依据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及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的方法对2016-2018年采自该省15个监测点、收集的3 310份食品检出的4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9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42%(47/3310),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最少携带3种毒力基因,其中携带prfA、plcA、hly、mpl、plcB、inlA、inlB和iap八种毒力基因是该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主要毒力基因型,达到检出菌总数的65.96%。结论研究结果证实辽宁省食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情况,应严格监控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携带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