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生物科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阳离子磷酸胆碱聚合物(MPC30-DEA70)为非病毒类转基因载体,可与AMO-mi R-222络合,通过导管球囊系统将MPC30-DEA70/AMO-mi R-222基因复合物导入大鼠颈内动脉球囊损伤处,观察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未损伤组、多聚赖氨酸(PLL组)、MPC30-DEA70/AMO-mi R-222组、PLL/AMO-mi R-222组、PLL/MPC30-DEA70组、AMO-mi R-222组、单纯损伤组、PLL载P/A=3:1组和P/A=5:1组,每组各10只。构建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予血管损伤段行PLL、MPC30-DEA70/AMO-mi R-222、PLL/AMO-mi R-222、PLL/MPC30-DEA70、AMO-mi R-222、PLL载P/A=3:1和P/A=5:1复合物的转运。4周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HE染色血管段组织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血管段p57Kip2、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各组血管段mi R222扩增情况。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多聚赖氨酸(PLL组)、裸MPC30-DEA70/AMO-mi R-222组、PLL/AMO-mi R-222组、PLL/MPC30-DEA70组、AMO-mi R-222组、MPC30-DEA70组可见内膜显著增生,新生内膜/中膜比值无组间差异,较PLL载P/A=3:1组和P/A=5:1组有组间差异,后两组比较无组间差异,未损伤组未见新生内膜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PLL载P/A=3:1组和P/A=5:1组P57kip2、P27kip1蛋白表达含量较未损伤组降低(P0.05),较余六组增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RT-PCR法检测显示,mi R-222表达在未损伤组很低,PLL载P/A=3:1组和P/A=5:1组增高,余六组过表达(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MPC30-DEA70可与AMO-mi R-222络合,有效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mi R222表达,从而抑制新生内膜增生及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替普酶100 mg治疗,于90 min内滴注完毕,先静脉推注15 mg,再于30 min内静脉滴注50 mg阿替普酶,最后于60 min内静脉滴注35 mg,每天1次;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每次100 mL,每天1次。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等心功能指标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SOD)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随访半年,观察两组的预后情况(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血管再通以及冠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83%(45/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35/49)](P0.05);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清TnI、CK-MB、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以及冠脉血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再通的发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阿替普酶对比,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拔河针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远期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合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常规针刺组、改良拔河针法组各3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改良拔河针法组采用改良拔河针法治疗。分别于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级指数(PRI)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改良拔河针法组临床有效率86.67%,略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的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3个月的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低于治疗后(P<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PRI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拔河针法组治疗后3个月的ODI评分及SF-36评分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改良拔河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可获得普通针刺法相当的临床效果,且在改善患者远期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醛固酮(AL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24/3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DD和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NT-proBNP、ALD、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3/30)]与研究组[13.3%(4/3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呋塞米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明显改善患者血清NT-proBNP、ALD、I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