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生物科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茄科雷尔氏菌脂酰-CoA合成酶的功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茄科雷尔氏菌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致病菌,引起植物青枯病。研究其脂肪酸代谢途径将有助于寻找新的抗菌药物靶点,为防治青枯病害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大肠杆菌FadD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发现茄科雷尔氏菌GMI1000中RSc2857(RsFadD)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推测其具有脂酰-CoA合成酶活性。采用PCR扩增方法获得RsfadD基因,连入表达载体pBAD24M后互补大肠杆菌fadD突变株,并检测转化子的生长情况。RsfadD与pET-28b连接后,在大肠杆菌BL(DE3)中表达,并利用Ni-NTA纯化获得带有组氨酸标签的RsFadD,体外测定RsFadD的活性。利用同源重组方法,获得RsfadD敲除突变株,分析突变株的生长性状。【结果】RsfadD异体互补大肠杆菌fadD突变株,恢复突变株在以脂肪酸为碳源的基础培养基上生长。体外活性测定RsFadD具有脂酰-CoA合成酶活性,对不同链长的脂肪酸都具有活性,但活性低于大肠杆菌FadD。RsfadD突变株在添加不同链长脂肪酸的基础培养上仅能微弱生长,而在丰富培养基上生长无差异。【结论】茄科雷尔氏菌中RsfadD编码脂酰-CoA合成酶,在脂肪酸利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RsfadD突变株在基础培养基上微弱生长,说明茄科雷尔氏菌基因组中还有其他的脂酰-CoA合成酶基因。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茄科雷尔氏菌中脂酰-CoA合成酶以及脂肪酸利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脱落酸(ABA)对锁阳茎切口愈合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测定了锁阳茎3个部位(上部、中部和下部)内源ABA含量和切口愈合能力(抗失水力)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随切口愈合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内源ABA含量随切口愈合天数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外源ABA处理明显增强了锁阳茎3个部位的PAL活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加速了锁阳茎切口愈合,减少失水也提高了其抗氧化能力。比较3个部位,各指标均呈现出上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下部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的不同部位肉质茎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形态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愈伤组织形成、增殖及不定根分化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锁阳肉质茎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不定根分化体系。结果表明,锁阳茎下部大小为1.5cmx1.5cmxl.5cm的外植体,维管束平行于培养基放置,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外植体培养50d,愈伤组织形成。高效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1+2,4-D3.0mg·L-1,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67%;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mg·L-1。+2,4-D1.5mg·L-1,NxsN74%;在Ms+6.BA1.0mg·L-1+NAA2.0mg·L-1。分化培养基中,不定根诱导率达56%。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一株西北太平洋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Aspergillus jensenii LW128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y)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等方法对菌株的发酵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将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数据与相关文献报道数据进行比对后确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从海洋真菌Aspergillus jensenii LW128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diorcinol D(1)、diorcinol K(2)、diorcinol I(3)、(+)-(7S)-7-O-methylsydonic acid (4)、(+)-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用于诊断异位妊娠的检出率与准确率,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异位妊娠患者17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每组87例。参考组应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予以诊断,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检出率与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检出率为96.5%,明显高于参考组(86.2%,P0.05);观察组的准确率达97.6%,明显高于参考组(85.7%,P0.05)。在对大病灶的诊断中,两组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病灶诊断中,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7.6%,明显高于参考组(76.9%,P0.05)。观察组在胎囊型和飘浮型中的诊断率均明显的高于参考组(P0.05);在包块型的诊断中,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应用于异位妊娠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准确率,尤其针对一些较小的病灶诊断有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