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生物科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首报宛氏拟青霉引起肺部感染的真菌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报一例由宛氏拟青霉引起肺部感染的真菌学鉴定。从患者痰和肺泡洗液中分离得到的这株宛氏拟青霉(GN8710)主要特征有:①本菌于察氏、沙堡氏培养基中26℃生长良好。②培养物镜检可见分生孢子梗上生出单个瓶梗或多个瓶梗形成帚状枝,瓶梗细长着生卵圆形孢子,形成长链。③培养早期菌丝可产生球形巨孢子。本菌可引起条件性致病。  相似文献   
2.
锰矿修复区植物生态系统自由能与化学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热力学理论建立了生态系统Gibbs自由能方程,用以计算湘潭锰矿生态修复区植被系统的自由能(G)和物种化学势(μ)。生态修复区(及对照区)以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和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作为建群植物,总面积为4 hm~2,修复区泡桐和栾树的根际施用了含有自试验点废弃矿渣中筛选出的耐性菌株的有机菌肥,目的是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养分和降低根际土壤重金属毒性,对照区泡桐和栾树的根际施用了等量的化肥。泡桐和栾树种植后5 a期间,修复区与对照区均自然萌发生长了许多本土植物种类。试验结果表明,修复区植物种类数达到48,为对照区的3.7倍;修复区的总生物量、锰吸收量分别达到23324 kg/hm~2和4280 g/hm~2,为对照区对应值的20.6和2.6倍;修复区系统自由能G远远大于对照区的值,说明有机菌肥具有显著的改良污染土壤根际环境的效果。修复区和对照区植物种类之间的化学势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μ值差异范围分别为-3.79—6.76和-3.42—3.59,该一差异反映不同物种适应和修复锰污染环境的能力。G和μ值包含了生态系统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植物种类生长势、重金属富集能力、生态学行为等综合信息,能反映生态系统与立地环境的关系和修复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可作为重金属污染区植被修复效果评价和修复植物筛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联合通痹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对照组使用通痹胶囊完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银杏达莫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T段下移程度、血清IL-1β、TNF-α、ET-1、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86%(39/42)比66.67%(28/42)](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T段下移程度、血清IL-1β、TNF-α、ET-1、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通痹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L-1β、TNF-α、ET-1、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对救治颅脑外伤患者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救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99例,其中急诊绿色通道组111例(A组)和非急诊绿色通道组88例(B组)的救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救治的疗效、死亡率及预后.结果:199例颅脑外伤患者中,绿色通道组(A组)111例(55.78%),死亡26例(23.42%),对照组88例(44.22%),死亡30例(34.09%).A组的有效治疗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A组硬膜外血肿(33例)的术前血肿量少于B组(30例),预后较B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A组的中重型颅脑外伤的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两组特重性颅脑外伤的死亡率仍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可缩短颅脑外伤患者救治等待时间,改善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