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生物科学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镁离子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镁离子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早期黏附和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荧光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96孔板底部黏附细菌的荧光强度,荧光探针FTTC-ConA染细菌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多糖差别;SYTO9/PI染生物膜内细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合BF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mage Structor Analyzer,ISA)对各组生物膜结构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2d时,空白组和1mmol/L镁组的黏附细菌的荧光强度分别为1845.67±45.3和2254.78±42.45,t=-9.96,P〈0.05;0.1mmol/L的镁浓度下荧光强度也有增加,其余各时间组趋势与2d组相似;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随着镁浓度增加,EPS增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随着镁浓度增加,生物膜活菌增加、菌落变密集;ISA软件分析结果示:空白组和1mmol/L镁组的6d生物膜厚度分别为(25.80±1.16)μm和(34.87±1.59)μm,t=-13.85,P〈0.05;区域孔率分别为0.96±0.05和0.90±0.04,t=2.48,P〈0.05;平均扩散距离分别为1.54±0.15和1.92±0.16,t=5.23,P〈0.05;结构熵分别为3.64±0.57和4.70±1.09,t=-2.6,P〈0.05,3d组生物膜也有相同的趋势。结论镁离子可以增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早期黏附,影响随后生物膜的形成及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金属螯合剂依地酸钠(EDTA)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成熟生物膜的杀菌作用和对其结构的影响。方法平板法培养成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微量肉汤稀释法测量EDTA、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平板计数法计算EDTA、环丙沙星单独及联合对生物膜菌落数的影响,荧光探针FITC-ConA染细菌胞外多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DTA作用前后多糖差别,荧光探针SYT09/H标记生物膜内细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合BF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SA)对EDTA作用前后的生物膜结构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当EDTA浓度为5MIC时达到对PA生物膜的最大杀菌效应,可使菌落数由10^7CFU/ml降至10^4CFU/ml,0.1MIC、5 MIC的EDTA均可增强环丙沙星对生物膜的杀菌作用,高浓度组效果更明显、使菌落数降至10^2CFU/ml。EDTA作用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多糖被破坏,明显减少。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EDTA作用后生物膜死茵比例增加,菌落变稀疏。ISA软件分析结果显示:5MIC的EDTA作用后生物膜厚度(d)由(22.59±4.13)μm降至(8.97±2.45)μm,t=8.515,P〈0.05;AP(区域孔率)由0.89±0.07增加至0.97±0.02,t=-2.653,P〈0.05;ADD(平均扩散距离)由3.08±0.96降至1.59±0.24,t=4.510,P〈0.05;TE(结构熵)由6.25±0.79降至3.02±0.67,t=9.375,P〈0.05;0.1MIC的EDTA效果没有5MIC明显。结论EDTA可以破坏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结构,增强抗生素对生物膜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细菌分泌胞外多糖附着在物体表面组成一个结构性群体即生物膜,导致对抗生素的强抵抗性和感染的迁延不愈。反过来,已形成的生物膜也可以分散为游离菌,许多环境物质能够促进该分散过程,并且这些物质与抗生素合用对生物膜有强大的对抗作用。从生物膜到浮游菌是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关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分散的特征、机制、诱导分子等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强烈兴趣,随着问题的深入研究必然会给人类治疗生物膜所致的难治性感染带来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