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生物科学   1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运用色谱学方法对一株来自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的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sp.KIB-H1424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运用NMR、MS及与文献数据对比等手段,确定其为一系列的烷基间苯二酚类似物,其中包括1个新的烷基间苯二酚类化合物Adiposatatin E(1)以及5个已知的烷基间苯二酚类似物Adipostatin A(2)、Adiposatin B(3)、Adipostatin C(4)、Adipostatin D(5)和5-Heptadecyl-1,3-benzenediol(6)。运用滤纸片法测定6个化合物对几种病原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活性,发现化合物1~6不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由于生化反应过程的复杂性和高度非线性,多数简单的数学模型不能准确描述。该文基于Matlab软件,利用改进的支持向量机(υ-SVR)对植物乳酸杆菌发酵这一典型生化过程进行研究,应用遗传算法估计模型最优参数,建立植物乳杆菌的菌体密度预测模型。同时建立传统的logistic动力学模型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结合遗传算法的υ-SVR预测模型拟合误差小,皮尔森相关系数(R)更高,可以较好地预测乳酸杆菌的发酵过程,为其优化控制及放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根际链霉菌Streptomyces sp.KIB-H1556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MS和NMR等波谱学手段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了3个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Bafilomycin D(1)、Bafilomycin B1(2)和Bafilomycin B2(3)。初步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2和3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尤其对玉米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可作为玉米病原真菌病害的潜在生物防治剂。  相似文献   
4.
从川赤芍Paeonia anomala subsp. veitchii 根皮的70%丙酮提取物中, 分离鉴定了22 个化合物, 其中包括一个新的24 , 30 位降常春藤皂苷三萜衍生物, 命名为paeonenolide H ( 1) 。化合物2 , 4 , 9 , 10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从滑桃树内生真菌Fusarium sp.(1RGa—1b)的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一系列的萘醌类色素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将其结构鉴定为:3-methylether-fusarubin(1),anhydrofusarubin(2),2-aeetonyl-3-methyl-5-hydro—gen-7-methoxy—naphthazarin(3),2-acetonyl-3-methyl-7-methoxy-8-hydrogen—naphthazarin(4),2-acetonyl-3-methyl-7-methoxy—naphthazarin(5),2-isopropanol-3-methyl-7-methoxy-naphthazafin(6)。利用纸片扩散法对这些化合物的抗细菌及抗真菌活性进行了初步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具有弱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纳豆菌体外抑制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纳豆菌培养基组成对其增长倍数及抑菌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纳豆菌N7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进行动力学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纳豆菌抑制大肠杆菌效果最佳的优化培养基.结果:大肠杆菌培养24h时,纳豆菌上清液对其抑菌达到最强并趋于稳定.获得纳豆菌优化培养基:乳糖2%,蛋白胨4%,Na2HPO4 0.2%,L-赖氨酸0.2%.结论:纳豆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抑制作用较强,为其作为微生态制剂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青海干旱生境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 KIB-HL8液体发酵,应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并用MS、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解析,分别鉴定为N-乙酰酪胺(1)、N-乙酰色胺(2)、吡咯-2-甲酰胺(3)、Inthomycin C(4)和Inthomycin B(5)。对其抗真菌、细菌活性进行筛选,发现化合物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化合物1和2对番茄灰霉病菌有抑制活性,化合物3对番茄早疫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从富含淀粉的土样中筛选到一株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经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DNA序列测定,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命名为B.subtilis B6.这株菌产生的酸性淀粉酶的最适作用pH为5.0,最适作用温度为55℃,酶活性对Ca2+没有依赖性,Fe2+,Mn2+等对酶活性没有明显地抑制作用,Mg2+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株纳豆菌抑菌活性及其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株纳豆菌的体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进行动力学分析,考察了其培养基组成对纳豆菌增长倍数及抑菌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纳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起抑菌作用的优化培养基组合为乳糖2%,蛋白胨4%,KH2PO40.2%,甘氨酸0.2%。  相似文献   
10.
【背景】菌株Lechevalieria rhizosphaerae NEAU-A2是一株新的稀有放线菌,其基因组中包含多个与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簇,具有产生丰富代谢产物的潜力。【目的】对稀有放线菌L. rhizosphaerae NEAU-A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以期发现结构新颖或生物活性独特的化合物,并建立其遗传操作系统。【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NEAU-A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整合质谱分析、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结构解析。在对该菌株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以基因组序列中编码杂合的聚酮合酶-非核糖体肽合成酶(PolyketideSynthase-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PKS-NRPSs)基因1609为目标基因,利用PCR-Targeting介导的基因置换技术构建重组质粒,通过接合转移的方式导入野生菌株。【结果】从菌株NEAU-A2中分离鉴定了2个新的吲哚二聚化合物(1,2)和5个已知化合物N-乙酰色胺(3)、4-((2-(1H-Indol-3-Yl)Ethyl)Amino)-4-Oxobutanoic Acid (4)、Brevianamide F (5)、4S,7R-Germacra-1(10)E,5E-Diene-11-Ol (6)、1H-吡咯-2-羧酸(7)。接合子通过培养2代即可获得双交换突变菌株,PCR分析结果显示PKS-NRPS基因被成功中断。【结论】从稀有放线菌L. rhizosphaerae NEAU-A2中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并成功建立了该菌的遗传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