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生物科学   1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紫元益消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定蜈蚣,紫河车,鸡内金和蟾酥各味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蟾酥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结果:紫元益消丸中的蟾酥、蜈蚣、紫河车、鸡内金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斑点清晰;华蟾酥毒基在0.09-0.46 μg·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3),平均回收率95.57%,RSD为2.27%(n=5);脂蟾毒配基在0.16-1.01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4),平均回收率94.53%,RSD为2.06%(n=5).结论: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定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且重复性好,可用于紫元益消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1963-2012年新疆棉花需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梅  杨倩  郑江华  刘志辉 《生态学报》2016,36(13):4122-4130
研究基于新疆地区5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3-201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作物系数法,计算了近50年来新疆棉花全育期和各生长阶段需水量。并利用线性趋势估计、MK检验、空间插值法对农作物全育期及各生长阶段需水量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63-2012年,新疆54个气象站棉花全育期平均需水量为759 mm,各站变化范围为555-1205 mm,差异明显。其空间分布整体呈现西北向东南递增、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的趋势。2)1963-2012年,在棉花的生长初期与发育期,全疆需水量空间分布总体由北向南增大并呈带状。在棉花的生长中期与生长末期,需水量空间分布表现为由西向东增大的格局。3)近50年棉花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并且除了生长中期下降趋势较显著外其他都不太明显。其中,生长中期下降速率最大为6.1 mm/10a,发育期及生长末期下降速率次之分别为2 mm/10a和1.3 mm/10a,生长初期下降速率最小,需水量以0.6 mm/10a的速率递减。4)新疆1963-2012年棉花全育期需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递减速率平均约为5.3 mm/10a,并在1981年开始发生突变。5)全育期年需水量下降倾向率总体呈现与全育期平均需水量相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呈现北疆小于南疆、东部大于西部、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血清型别鉴定及基因分型分析是开展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分子进化特征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柯萨奇病毒A组9型(Coxsackievirus A9,CVA9)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衣壳蛋白区的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及其基因特性分析,而基于全长VP1序列的基因型划分结果尚未明确。本研究依托国家手足口病监测网络,对2010-2019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上送的18 238份手足口病样本中分离出的24株CVA9进行全长VP1区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所有全长VP1区序列一起进行基因型划分研究。测序结果显示24株CVA9分离株VP1全长为906bp,编码302个氨基酸,与CVA9原型株(Griggs)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0.5%~97.6%和92.3%~99.6%。结合系统进化树和同一血清型内不同基因型的核苷酸差异界值为15%~25%,将全球CVA9划分为A-H八个基因型。进化树显示B、C和D基因型在病毒进化过程中已消失,而E、F和G基因型呈现共循环的趋势,其中G基因型包含了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等9个国家的毒株,是CVA9的优势基因型。大...  相似文献   
4.
分子筛和硫酸铝联合处理生活污水,分析絮凝率变化,研究二者联合使用的最佳投加比例。分子筛联合硫酸铝处理生活污水可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降低化学絮凝剂用量,减少化学絮凝剂二次排放,降低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PrloQuest Medical Library和中国学术期刊教据库,对降血糖中药有效成分等设置关键词检索,综述了1994年以来国内外降血糖中药有效成分及研究现状.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生物碱、黄酮、皂苷、萜及含硫化合物等六大类,虽然各类中药成分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理迥异,但其研究进展,为降血糖的分子中药研究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降血糖中药有效成分是重要的降血糖中药分子,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这些中药分子的中药药性和组方配伍规律,对于创制高效低毒的降血糖分子中药,推进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花椒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近年我国花椒属中药花椒和椒目等中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检索系统收集、分析、整理和总结,并提己见。结果:一是近年以花椒和椒目为主的花椒属中药和天然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效学研究已有部分报道,并且已经受到医药研究界关注。二是花椒和椒目主要含挥发油、萜类(芳樟醇和柠檬烯为主)、氨基酸、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而研究较为深入的挥发油中主要含28%-33%α-亚麻酸和29%-35%亚油酸。三是花椒和椒目的主要活性物质是挥发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等,其主要药效作用是降血压和降血脂、抗菌、抗炎、抗溃疡、杀虫等。结论:以花椒和椒目为主的花椒属植物中所含不饱和脂肪酸类挥发油、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对于人类心脑血管、皮肤病和感染性等疾病具有显著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收集吉林蜂场的蜜蜂蜂蛹病料的RNA作为扩增模板,依据GenBank公布的黑蜂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的全基因组序列,自行设计了10对引物,运用RT-PCR首次获得中国BQCV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命名为中国BQCV-JL1株。其全基因组序列由8 358个碱基组成,与GenBank公布的其他6株BQCV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相比,同源性为86%~93%。中国BQCV-JL1株ORF 1的位置为546nt~4 676nt(4 131nt),ORF 2位于5 750nt~8 203nt,两个ORFs之间存在一段长为543nt(4 891nt~5 433nt)的ORF3。中国BQCV-JL1株第一个基因功能区ORF1′的位置为546nt~5 429nt,包含ORF 1和ORF 3。在ORF2之前存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其末尾3碱基为CCU(5 642nt~5 644nt),为促进ORF 2翻译的起始密码子,中国BQCV-JL1株第二个基因功能区ORF2′的位置为5 642nt~8 203nt。中国BQCV-JL1株与Hungary 10(EF517515)同源性最高(93%),且分析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South Korea(JX149531)株最接近,表明中国BQCV-JL1株与South Korea(JX149531)株均有可能来自欧洲。中国BQCV-JL1株与其他6株全基因组序列在ORF位置划分上存在差异,其原因是部分位置发生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8.
植物CrRLK1-L亚家族类受体激酶的胞外域具有新颖结构基序,但功能大都未知.该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被子植物中,但在动物和微生物中不存在其同源物.CrRLK1-L家族成员相对较少,但组织表达非常广泛.它们定位于细胞质膜上,并且部分成员的定位还具有极性,这与其参与雌雄配子体的识别和受精作用密切相关.该家族成员普遍具有激酶活性,该活性对其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目前仅报道在拟南芥中参与助细胞与花粉的识别和调控营养组织的细胞伸长,但参与这些生物学过程的作用机制似乎独立于已知的信号通路之外,可能有自身独特的信号传导机制.所以对这一类具特有结构基序的类受体激酶基因的功能研究,将有助于解析植物特有生物学过程的分子作用机制,特别是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合理利用这些分子开展育种实践对未来农业生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毕琳琳  王四旺  缪珊  谢艳华 《生物磁学》2011,(23):4444-4446,4459
目的:探讨酯苷胶囊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以5-FU为阳性对照组,观测2、4、8mg·kg^-1酯苷胶囊对小鼠H22、S180肉瘤和HCA肝癌模型动物的抗肿瘤作用。结果:酯苷胶囊对H22、S180和HCA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36.8%~65.3%,19.0%~41.4%,46.8%~52.3%。结论:酯苷胶囊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龙眼是一种应用价值很高的传统中药,含有很多重要成分,比如多糖、脂类、多元酚、黄酮类等,传统中医认为龙眼有补益心脾、止痛消肿之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还有抗癌、抗衰老、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本文从龙眼肉、龙眼核两个角度,针对鉴别、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并提出对龙眼远大开发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