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生物科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陕西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及相关基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食源性沙门氏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性及相关耐药基因,更好的了解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途径,确保食品安全。【方法】使用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沙门氏菌的药敏性,PCR和基因序列测定方法确定耐药沙门氏菌中整合子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与头孢菌素抗性相关的基因、沙门氏菌基因岛及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结果】359株沙门氏菌中,67%的菌株对磺胺甲恶唑产生抗性,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四环素、卡那霉素、萘啶酮酸、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链霉素、氯霉素和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为58%、56%、37%、35%、33%、32%、29%、26%、21%、16%、9%和8%。284株耐药菌中,79%的菌株可抗至少1种抗生素,25.9%可抗10种以上抗生素,2.5%可抗14种抗生素。耐药的Ⅰ类整合子以1.4kb最为常见,携带的耐药基因有aadA1、aadA2、aadA5、tetR、blaPSE-1、blaDHA-1、blaVEB-1、dhfrⅠ、dhfrⅤ、dhfrⅦ和dhfr17等。62株耐头孢曲松和/或头孢哌酮的沙门氏菌中,blaTEM和blaCMY-2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1.6%和56.5%。13.6%的沙门氏菌中检出了沙门氏菌基因岛。35株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沙门氏菌的gyrA、parC和parE基因中共检出68个点突变,gyrA基因中常见突变为Ser83Phe、Ser83Tyr、Asp87Gly和Asp87Asn,parC基因中为Ser80Arg。parE基因中检出了Lys441Ile、Lys428Gln、Asp494Asn、Lys428Gln和Gly442Ser突变,这些点突变均为首次在食源性沙门氏菌中检出。【结论】陕西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状况严重,整合子、沙门氏菌基因岛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存在及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是导致沙门氏菌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固态苹果渣、苹果渣固态酶解物、苹果渣酶解液和10%葡萄糖溶液为发酵基质研究了17株野生黑曲霉的柠檬酸产生能力,并对获得的4株柠檬酸高产菌进行了诱变育种。结果表明:17株黑曲霉在4种发酵基质中均能良好生长并发酵产生柠檬酸,不同菌株在同一发酵基质中产酸能力间存在差异。FG17、FG23、FG26、FG30等4株菌苹果渣基质柠檬酸产生能力较高,且在4种不同发酵基质中产酸性能稳定。4株菌分别经紫外线和60Co-γ射线诱变后得到的正向突变株柠檬酸产率均显著提高,突变株中FG26-15-4(UV)发酵苹果渣后柠檬酸产率最高,达11.32%,FG23-13-3(γ)发酵苹果渣酶解液后柠檬酸产率最高,达2.73 mg/mL,均高于现有研究报道,可作为不同类型苹果渣基质柠檬酸发酵用菌种。  相似文献   
3.
正己醇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可降解正己醇的真菌菌种,分别以苹果园土壤、苹果渣、苹果酒醪和醋醅为分离源,采用富集培养和紫外线定向诱变,得到了两株能在pH3.8-4.0的条件下降解正己醇的真菌菌株TF和TM。菌株TM和TF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对4.0mg/mL正己醇的降解率分别为45.60±5.43%和23.82±9.27%,与对照在α=0.01水平上差异显著。结合形态学特征及26S rDNA D1/D2区(菌株TM)和ITS区(菌株TF)序列分析,对两株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菌株TM属于地霉属Geotrichum,菌株TF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有性型Galactomyces geotrichum)。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离于陕西、河南、四川和北京四省(市)鸡肉源沙门氏菌对喹诺酮和部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药敏性及相关耐药基因,更好地了解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途径,确保食品安全。【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沙门氏菌的药敏性,用PCR和基因序列测定法确定耐药沙门氏菌中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相关的喹诺酮类抗性决定区基因突变及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390株沙门氏菌中,63.59%的菌株对萘啶酮酸产生抗性,21.28%、16.67%和14.62%的菌株分别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产生抗性。248株萘啶酮酸抗性菌中,aac(6’)-Ib-cr、qnrA、qnrB和qnrS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20.16%、10.89%、10.08%和1.61%。83株耐环丙沙星的菌株中,gyrA和parC基因的点突变共199个;其中gyrA基因中以Ser83Phe和Asp87Gly双突变最为常见,其次分别为Ser83Phe和Asp87Asn双突变、Ser83Tyr、Ser83Phe、Asp87Gly;parC基因的65个点突变均为Ser80Arg突变。【结论】四省市中鸡肉源沙门氏菌耐药状况严重,其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及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是导致沙门氏菌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性检测及相关质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390株沙门氏菌的抗生素药敏性,研究部分多重耐药株中质粒与其宿主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接合过程中对耐药性水平转移的影响.[方法]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到沙门氏菌并通过PCR确认后,按照琼脂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供试抗生素的药敏性,试剂盒提取代表性多重耐药株中的质粒,HindⅢ酶切,DPS软件分析电泳后质粒图谱.通过接合试验研究质粒在抗生素抗性水平转移中的作用.[结果]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四环素耐药最为普遍(58.2%),其次为链霉素(42.8%)、卡那霉素(39%)和氨苄青霉素(38.2%),对头孢西丁、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曲松、阿莫西林甲氧苄啶、头孢替呋钠和萘啶酮酸的耐药率分别为27.2%、26.9%、21%、19%、18.2%、17.9%、14.6%和12.3%.抗性质粒编码的相同或相似沙门氏菌耐药表型与其中所含的耐药质粒并不呈现出严格的对应关系.质粒携带的抗性基因可通过接合作用转移,接合效率在2.4×10-4到5.6×10-1之间.[结论]食源性沙门氏菌对常用抗生素的多重耐药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抗性质粒的同源性与其宿主耐药表型无直接相关性,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可通过接合作用在不同细菌种属之间高频传递.  相似文献   
6.
沙门氏菌抗生素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和经济问题.目前沙门氏菌抗生素抗性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方面:(1)基因突变与抗生素抗性;(2)外排泵与抗生素抗性:(3)耐药基因编码的钝化酶和灭活酶引起的抗生素抗性;(4)可移动的细菌遗传耐药基因元件及其转移与抗生素抗性.本文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综述了与沙门氏菌抗生素抗性机理研究相关的研究动态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水苏糖(stachyose)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唇形科水苏属植物中,能显著提高人体肠道有益菌群增殖的功能性低聚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也与日俱增,水苏糖因其能够促生和有效调节肠道内菌群等特殊生理功能而备受青睐。目前,对水苏糖的研究开发已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本文综述了水苏糖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现状、对肠道菌群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更好的开发利用水苏糖这一天然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8.
沙门菌(Salmonella)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由于食品基质的保护作用,有些沙门菌可以抵抗热胁迫而存活下来。存活细胞往往因为热胁迫或应激而导致细胞结构、生理特性、基因及蛋白表达发生变化,并会进一步对食品原料和加工环境造成持续污染。本文主要综述沙门菌在热胁迫前后细胞形态、菌体组分、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结合基因和蛋白表达改变,探讨沙门菌在热胁迫下引起的热休克反应、抗逆性和致病性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2007-2008陕西部分零售畜禽肉沙门氏菌血清型和基因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359株在2007-2008年分离于陕西部分地区零售畜禽肉中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为确保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WHO指定的泰国SA公司的沙门氏菌诊断血清,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沙门氏菌的血清型。使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确定沙门氏菌的DNA酶切图谱,BioNumerics软件分析电泳结果,确定沙门氏菌的基因型。【结果】359株沙门氏菌共检出24个血清型,以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舒卜拉沙门氏菌(S.Shubra)、印第安纳沙门氏菌(S.Indiana)和德尔卑沙门氏菌(S.Derby)等为主,不常见血清型有圣保罗沙门氏菌(Salmonella Saintpaul)、里地乌沙门氏菌(S.Rideau)、田纳西沙门氏菌(S.Tennessee)、汤卜逊沙门氏菌(S.Thompson)、加里玛沙门氏菌(S.Galiema)、卡罗尔沙门氏菌(S.Kallo)、沙门氏菌Ⅲa(S.Ⅲa)、罗森沙门氏菌(S.Rissen)和布兰卡斯特沙门氏菌(S.Brancaster)等。鸡肉中最常见血清型为肠炎沙门氏菌,猪肉和羊肉中以德尔卑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而牛肉中以里地乌沙门氏菌为主。359株沙门氏菌使用XbaⅠ酶切分型后,按照88%的基因同源性,可分为7个大簇。同一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分型后基本位于同一大簇之中,虽然部分沙门氏菌的血清型不同,但分型后仍表现出较高的基因同源性和相似的基因型。【结论】陕西零售肉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表现为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