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8篇
生物科学   9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虎微卫星DNA遗传标记的筛选及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利用18个家猫微卫星基因座,在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sibilia)DNA中扩增结果有4个基因座没有产物,8个基因座为单态,6个基因座为多态性。同时利用苏门答腊虎的微卫星序列设计了8对引物,在东北虎DNA中有4对具有多态性。微卫星基因座的多态性百分率为38.5%。在供试的27只东北虎中,发现等位基因间的变异均为偶数碱基长度变化,对有准确谱系记录的个体研究表明,这10个微卫星DNA遗传标记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所以这些微卫星DNA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东北虎的亲子鉴定。利用这10对多态性引物,我们成功地鉴定了7个父子关系不清的后代。收集的样品包括23只毛发样品和4只血液样品,实验结果表明,毛发和血液样品均可以得到清晰的微卫星条带[动物学报49(1):118—123.2003]。  相似文献   
2.
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 我们利用红外相机对海南尖峰岭60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鸟类和兽类进行了调查。共在79个位点上布设了红外相机, 累积27,848个相机日, 获得可鉴定到物种的独立有效照片15,320张。经鉴定, 共拍摄到46种野生动物, 包括16种兽类(隶属于6目11科)和30种鸟类(隶属于8目16科)。其中, 属于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种, 即海南孔雀雉(Polyplectron katsumatae)、海南山鹧鸪(Arborophila ardens)和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属于国家I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6种, 分别是猕猴(Macaca mulatta)、巨松鼠(Ratufa bicolor)、红原鸡(Gallus gallu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和蓝背八色鸫(Pitta soror)。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兽类依次是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白腹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前5种鸟类依次是白鹇、海南孔雀雉、蓝背八色鸫、海南山鹧鸪和栗颊噪鹛(Garrulax castanotis)。本研究补充调查了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 与之前的基线调查对比分析了大样地内野生动物物种及其相对多度的动态变化, 可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设计和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2017年5-9月,采用红外相机调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共布设154个相机位点,累计12 096个相机日,共获得9 675张有效独立照片,鉴定23种野生兽类和50种野生鸟类物种,分别隶属5目10科和9目19科,另记录到家畜5种。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前五种野生动物依次为岩羊(Pseudois rnayaur)(18.23)、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rea)(15.98)、灰尾兔(Lepus oiostolus)(5.06)、红嘴山鸦(Pyrrhocorax pyrrhocorax)(3.39)、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2.49)。中国特有物种有荒漠猫(Felis bieti)、白唇鹿(Ceryus albirostris)、西藏马鹿(Cervus wallichii)、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红耳鼠兔(Ochotana erythrotis)、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和地山雀(Pseudopocdoces humilis)7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0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濒危、易危、近危的物种分别有1种、6种、3种、14种。红外相机调查结果反映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兽类和鸟类现状,为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人与熊科动物之间的冲突已成为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的一个普遍问题,科学有效的人熊冲突管控措施有助于人熊共存机制的建立。目前,全球范围内肇事熊科动物涉及7种,分别为棕熊、亚洲黑熊、美洲黑熊、北极熊、马来熊、懒熊和眼镜熊。肇事类型主要包括伤人、捕食牲畜、入侵房屋、损害庄稼、袭击蜂箱以及翻食垃圾。引发人熊冲突的原因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熊科动物种群数量上升、熊科动物生境质量下降、熊科动物自然食源周期性短缺、人类食物来源易获得性以及公众对肇事熊的容忍度下降有关。国际上已有的人熊冲突缓解措施包括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以及政策导向性措施,然而,多数措施的制定仅停留在措施本身的技术层面上,缺乏对地方实际情况和冲突驱动因素的分析。西藏棕熊属于棕熊的一种稀有亚种,生活在靠近人类的中亚高海拔地区。在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区,人类与西藏棕熊的冲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协助制订有效的保育目标、解决区内人熊冲突问题,提出以下缓解建议:(1)缓解措施的制定需因地而异,综合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如地理环境、法律法规、民俗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2)冲突类型多样,防熊措施需持续更新与完善;(3)加强人类社会发展与熊科动物生存之间的关系研究,探索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熊科动物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4)加强棕熊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从棕熊生境质量、种群动态、自然食源以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等方面去深入挖掘人熊冲突的驱动因素,进而从根本上制定缓解措施,促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区人熊共存。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来自青海囊谦县、治多县以及甘肃阿克塞县3个地区的36份雪豹(Panthera uncia)粪便DNA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8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57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190~5.488,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7.130,基因频率分布不均匀;期望杂合度为0.543~0.847,平均0.759;多态信息含量为0.458~0.829,平均0.722;表明这8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位点,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个样地雪豹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地理距离最近的青海省囊谦县和治多县的雪豹居群遗传距离最小。根据雪豹平均遗传分化度Fst(0.053)、平均基因流(4.488)以及STRUCTURE聚类分析结果(当K=1时,ln P(D)值最大),推测3个居群间虽然有一定的遗传距离,但均来自同一个种群,暂无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藏羚羊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周慧  李迪强  张于光  易湘蓉  刘毅 《遗传》2006,28(3):299-305
该研究采用非损伤性DNA基因分型技术,对可可西里地区10个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i)个体的mtDNA非编码区部分片段(444~446bp)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T%含量(61.8%)明显高于G、C%含量(38.2%),共发现10种单倍型,包括48个多态位点,其中转换位点44个、颠换位点1个、插入位点1个、缺失位点2个。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31,单倍型多态性(h)为1.000,核苷酸多态性(π)为2.96%。说明藏羚羊线粒体控制区存在着丰富变异,最后从藏羚羊的生态习性及地理分布两方面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生活于苏格兰西北部拉姆岛上的野化山羊(Caprahircus)种群在1981、1982和2000年三年中的日活动节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详细分析了两个主要气象因素(温度和降水)以及昼长季节变化对该种群动物的日活动节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拉姆岛上野化山羊的日取食活动时间百分比随月平均温度上升而显著下降,但卧息活动时间百分比随月平均温度的上升而显著上升,而降水则对二者无显著影响。拉姆岛所在地区的昼长季节性变化明显,每年6、7月白昼时间最长,而12、1月最短。由于受昼长季节变化影响,尽管该山羊种群的日取食活动时间百分比随季节变化而由夏季到冬季增加,但其真正用于取食活动的白昼时间由夏季到冬季反而减少。研究表明,白昼时间长短的季节变化是制约该山羊种群取食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食物匮乏而天气寒冷、阴湿的冬季。进而探讨了这种制约作用对其冬季取食量和冬季存活率的影响,以及对种群数量的调节意义。  相似文献   
8.
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典型地段设立样方58块,根据样方资料对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森林群落用组平均法分类和DCA排序.用组平均法将58块样地分为9个群系,依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系统将研究区植物群落划归为7个植被型.样地的DCA排序较好地揭示了该区森林群落的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DCA第二轴明显地反映出森林群落的海拔梯度变化,沿DCA第二轴从右到左,海拔逐渐升高;第一轴表现了各植物群落或植物种所在环境的坡度、坡向,即水分和光照因素,沿第一轴从下到上,坡度渐缓、坡向渐向阳.其中海拔梯度是环境因子中对森林群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研究表明,巴山冷杉+糙皮桦-大齿槭+尾萼蔷薇-高原露珠草+星果草群系发育较好,高大树木占有较大的比例,是神农架川金丝猴最适宜栖息地.7个植被型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呈规律性波动.其中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总体趋势表现为灌木层>草木层>乔木层;在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该趋势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在落叶阔叶林中,其丰富度指数的趋势为灌木层>草本层和乔木层.不同植被类型川金丝猴食源植物种类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指数相同,但地衣类植物作为川金丝猴冬季的重要食物只在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生长.本研究为制定栖息地保护计划,更好地保护神农架川金丝猴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谢高地分类系统和评估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并对其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 377.1×108yuan·a-1.从生态系统类型来看,湿地、草地、森林、水体、荒漠和农田占其总价值的比例分别为52.91%、21.97%、15.23%、9.17%、0.67%和0.06%.从服务功能类型来看,主要是废物处理、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娱乐文化、气体调节、原材料和食物生产.,分别占其总价值的23.9%、21.9%、19.1%、10.1%、8.7%、6.6%、6.4%、2.0%和1.3%.说明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服务功能,保护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中国江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