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生物科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为基层医院提供一个可评价HSPN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相关指标。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10例HSPN患儿不同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中的血清hs-CRP的水平,并与住院的70例的正常儿童作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秩相关分析得出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临床分型与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SPN组6.4±3.5 mg/L,对照组0.7±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P=0.003)。HSPN患儿的血清hs-CRP水平与其临床分型的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r=0.913,P〈0.05)。而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与其病理分级的关系也呈正相关(r=0.901,P〈0.05)。结论:随着HSPN患儿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的增高,其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与其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检测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可预测其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的程度,即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越高提示其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越重,因此检测HSPN患儿血清hs-CRP水平有助于评估HSPN患儿的病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高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采集我院泌尿系统感染高龄患者的尿液,作常规尿标本培养和分离,应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双纸片确证法完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结果:129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有62株,占48.1%;在17种常用抗生素敏感试验中,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100%),无耐药株出现,对第一、二、三和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哌拉西林高度耐药(均超过了95%)。结论:泌尿系统感染高龄患者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逐年升高,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也逐渐增多,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严格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避免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旱季土壤水分对裸岩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生  任华东  姚小华 《生态学杂志》2012,31(12):3174-3178
大量岩石出露于地表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典型的表观特征之一.为了揭示裸露岩石周围土壤水分对裸岩的响应,于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期间(2009年9月-2010年2月),研究了裸岩周围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期间,岩石北方土壤表层含水量高于东方、西方、南方(P<0.01),且表层土壤含水量随岩石高度增加而增加;岩石出露面积与其西方、北方土壤含水量极显著相关(P<0.01),与东方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P<0.05);岩石的尖削程度越大,东、西、北方土壤含水量越低;岩石周围北、东、西方土壤含水量表现出随距离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岩石南方表现为随距离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岩石周围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裸岩在干旱期间表现出遮荫作用,导致岩石北方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方向,并在距离岩石15 cm处形成逆境背景下相对有利的人工恢复植被位点,对指导石漠化生态治理过程中植被恢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微生态制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能否提高H.pylori根除率,减少根除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从常用电子数据库检索标准三联疗法联合与未联合微生态制剂根除H.pylori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Meta分析各项研究的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合并OR值,以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结果共15项随机临床试验符合纳入标准。三联疗法联合与未联合微生态制剂,根除率分别为79.7%(95%CI:77.1%~82.3%)和69.5%(95%CI:66.5%~72.5%),合并OR值为1.75(95%CI:1.40~2.18),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7%(95%CI:24.5%~30.9%)和53.0%(95%CI:49.4%~56.6%),合并OR值为0.35(95%CI:0.21~0.60)。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可显著提高H.pylori根除率,降低根除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一株拮抗黄单胞菌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筛选防治水稻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BLS)的生防细菌。【方法】以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Xoc)的模式菌株RS105为靶标菌,采用平板稀释和抑菌圈法,从空心菜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RS105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504。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和gyrA序列分析对菌株504进行了鉴定。利用牛津杯法测定504对植物病原黄单胞菌的拮抗活性及其无菌发酵液拮抗活性的稳定性。通过PCR扩增预测504编码合成脂肽类和聚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相关基因。采用苗期水稻注射接菌法来评价水稻组织中504对Xoc的拮抗活性。【结果】菌株鉴定结果表明504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velezensis504。抑菌实验显示,B.velezensis504对黄单胞菌属的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 oryzae pv. oryzae,Xoo)的拮抗效果最显著。基因预测结果显示,B. velezensis 504含有fenA、dhbA、sfrA、bmyA、beaS、dfnA及bacA等编码脂肽类和聚酮糖类抑菌化合物的基因簇。其无菌发酵液的活性物质耐高温和蛋白酶降解,但不耐强酸、强碱,在pH值为5.5–8.9时仍具有稳定的拮抗活性。在高感水稻品种原丰早上,B. velezensis 504对Xoc在水稻叶片中引起的水渍症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B. velezensis 504能够特异性拮抗黄单胞菌,在黄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方式对喀斯特地区环境小气候日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6月,通过典型样地观测,研究了广西凌云县典型喀斯特地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光照强度、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表层(0~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日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地上植被的组成、覆盖度和高度,进而改变了环境小气候,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气候质量依次为林地>灌林>草地>农耕地>石漠化裸地; 石漠化裸地光照强度较强、气温和土壤温度较高、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较低,且各因子的变幅均较大,样地环境趋于干热化;与石漠化裸地相比,林地、灌林地、草地和农耕地内的光照强度分别下降96.4%、52.0%、17.0%和44.2%,气温分别下降30.1%、20.2%、12.7%和17.8%,空气相对湿度分别提高129.2%、57.2%、18.0%和41.2%,土壤温度分别下降11.5%、8%、2.5%和5.5%,表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42.6%、33.2%、15.7%和14.0%,林地与灌林地各因子的变幅相对趋缓,样地环境趋于凉湿化.各样地光照强度、气温和土壤温度之间呈正相关,三者均与空气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空气相对湿度与表层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自噬是真核生物普遍存在的重要生理过程,通过溶酶体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异常的细胞器从而循环利用自身内含物。细胞自噬广泛参与多种病理和生理过程,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自噬的分子机制能够揭示自噬本质,不仅有利于理解自噬的生理意义,也有利于寻找新的药物靶点,为治疗疾病提供理论基础。金属离子能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诱导自噬,其研究对药物开发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从自噬的分子机制、金属离子的诱导作用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地区土壤瘠薄,植被恢复困难,根系对幼苗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可促进喀斯特植物干物质积累及提升抗逆能力,但AMF对喀斯特地区主要恢复树种根系侵染机制及影响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本研究以喀斯特地区典型造林树种任豆(Zenia insignis)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养分条件的喀斯特原生土壤开展盆栽试验,以摩西球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和2种菌根真菌混合菌剂(mixture inoculation,Mi)进行接种,分析不同养分土壤条件下菌根真菌对任豆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结构特征影响。结果表明:贫瘠喀斯特土壤条件下Fm处理根系侵染率最高,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根尖数、分叉数、交叉数和投影面积较CK提高2.50、5.60、3.67、3.03、3.78、3.66和3.56倍;Ri处理对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分叉数无显著影响,根尖数、交叉数、投影面积较对照降低46.59%、50.00%、38.60%;Mi处理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分叉数、交叉数和投影面积较CK提高3.02、3.47、3.14、1.64、1.60和1.70倍,对根尖数无显著影响。较高养分喀斯特土壤条件下Fm处理根系生物量、投影面积较CK提高2.38、1.51倍,对地上部生物量、总生物量、分叉数和交叉数无显著影响,根尖数较CK降低22.82%;Ri处理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根尖数、交叉数和投影面积较CK提高2.29、1.37、1.31、1.29和1.66倍,对地上部生物量、根系分叉数无显著影响;Mi处理地上部生物量、总生物量、根尖数和投影面积较CK提高1.44、1.46、1.25和1.40倍,对根系生物量、分叉数和交叉数无显著影响。养分较低条件下,Fm侵染有利于任豆生物量提高和吸收性根系分化,有助于根系觅食养分和水分,促进植物生长;养分较高条件下,Ri促进根系结构特征改变,Fm促生效应减弱。低钙高磷养分条件下Ri表现出较强的促生作用;Fm生态适应性强,在促进植物根系获取土壤养分、水分及土壤空间拓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作为菌根真菌促进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世界已知宽鳃鮟鱇属Sladenia Regan(1908)鱼类仅有3种。1980~1982年期间,东海水产研究所"东方"号和南海水产研究所"南锋"号调查船分别在东海和南海的大陆架渔场调查时,共采集到4尾珍稀的深海鮟鱇鱼类。经研究,认为这4尾标本是1新种,定名为朱氏宽鳃鮟鱇Sladenia zhui 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