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7篇
生物科学   1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牛分枝杆菌制剂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李晓明,庄玉辉,李国利,张小刚(解放军结核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91)王国治,赵桂芳,刘勇,沈小兵(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母牛分枝杆菌(Mycbcobacteriumvac...  相似文献   
2.
母牛分枝杆菌制剂对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每分钟脉冲数(CPM),比较母牛分枝杆菌活菌悬液、辐射杀死菌悬液及高温杀死菌悬液对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以此作为评价治疗以细胞介导免疫为主的结核病免疫功能障碍免疫制剂效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加入单一刺激因子实验中,对照组CPM为448±131;加入BCG、母牛分枝杆菌活菌悬液、辐射杀灭菌悬液以及高温杀死菌悬液的CPM分别为1037±194,2299±140,1819±528,994±186.这4种制剂的刺激指数均在2.0以上,尤其是母牛分枝杆菌活菌悬液、辐射杀死菌悬液分别为5.13,4.06.结果表明,母牛分枝杆菌3种制剂与BCG基本相似,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活菌悬液和辐射杀死菌悬液更为显著.另一试验中,以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作对照,BCG、母牛分枝杆菌悬液、辐射杀死菌悬液及高温杀死菌悬液分别加入rIL-2,目的在于观察菌体抗原加淋巴因子对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无协同刺激作用.对照组的CPM为3721±1336,BCG加rIL-2组CPM为6904±1218;母牛分枝杆菌3种制剂的CPM分别为9544±172…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微循环产孢过程中的分子机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循环产孢前后冬虫夏草菌的转录组进行研究。筛选获得差异表达基因6 902个。Gene Ontology(GO)功能聚类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分子功能、胞内运输、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等生物学通路。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参与了核糖体、嘧啶代谢、蛋白酶体、嘌呤代谢、甘氨酸代谢等过程。Mmc、Mcb、MaH1、MaPP5、MaAGA、Pyk等候选基因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冬虫夏草菌微循环产孢过程,其中Mcb家族基因可能起到关键作用。通过qRT 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定量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冬虫夏草菌微循环产孢分子机制以及关键基因的调控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生态安全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研究基于2000—2018年间的遥感数据,系统分析了黄土高原4个主要灌溉农业分布区(银川平原、河套平原、汾河谷地和渭河平原)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2000—2018年间,研究区FVC整体呈下降趋势,但4个不同灌溉农业分布区FVC变化趋势各异。研究区RSEI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银川平原和渭河平原的RSEI下降明显,分别下降0.06和0.07,河套平原的RSEI无明显变化,而汾河谷地的RSEI整体呈上升趋势。4个区域中,银川平原、汾河谷地的生态稳定性较差,河套平原的生态环境较稳定,而渭河平原的生态环境持续退化。研究结果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中有太阳东出扶桑、日中建木、西归若木的传说,长期以来一直存疑,争论不休,直到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青铜神树,才证明了传说的真实性.我们结合《山海经》等相关典籍,从植物学角度对扶桑、建木、若木的原植物进行探讨,基于典籍描述、考古资料、植物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等,初步考订扶桑的植物原型为桦木科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建木的植物原型为杉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若木的植物原型为木棉科木棉(Bombax ceiba).  相似文献   
6.
记述叶盲蝽族1新种:萧氏杂盲蝽Psallus hsiaoi sp. nov.,及中国新记录属:隆唇盲蝽属Megalocoleus Reuter,1890,提供了虫体背面观照片、雄外生殖器特征图。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次磷酸钠对小鼠经口的急性毒性作用,评价其安全性,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受试物采用经口灌胃途径,观察不同剂量组给予小鼠后的死亡率,并按照寇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结果经实验结果统计,计算出次磷酸钠的LD50为7.67g/kg体重,95%置信区间上限是7.943g/kg体重,下限是6.166g/kg体重;结论按化学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次磷酸钠毒性为2级,属于实际无毒物质。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点翅盲蝽属2新种,记述了点盲蝽属中国1新纪录种.以新名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iusculus代替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us Hu et Zheng,2004.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叉突点翅盲蝽,新种Compsidolom furcillatum Li et Liu,sp.nov.正模(♂),云南玉龙山(27°10'N,100°18'E),1979-08-10,郑乐怡、邹环光采.副模11(♂)(♂),16♀♀,同正模.眼间距大于眼宽,触角第Ⅰ节基部距黑色环斑,中部具2大黑斑,触角第Ⅱ节两端黑色,跗节基部黑色,雄虫体背斑点不明显,阳茎端细长,端部"Y"型,次生生殖孔近端部.全北点翅盲蝽Compsidolon salicellum(Herrich-Schaeffer,1841)中国新纪录观察标本:4(♂)(♂),2♀♀,湖北神农架保护区(31°45'N,110°40'E),2004-08-12,李传仁采;2(♂)(♂),2♀♀,湖北五峰(30°12'N,116°40'E,alt.1 000 m),1999-07-11,郑乐怡采.分布:湖北(神农架、五峰);瑞典,丹麦,俄罗斯,德国,斯洛伐克,法国,加拿大,美国.钩点翅盲蝽,新种Compsidolon uncum Li et Liu,sp.nov.正模(♂),西藏亚东(27°31'N,88°58'E,alt.2 600-2 900 m),2003-08-27,薛怀君、王新谱采.副模:20(♂)(♂),12♀♀,同正模.体背除楔片外被密集的黑褐色斑点,额区具暗纹,近头顶后缘处横行排列1排黑色圆斑,触角第Ⅰ、Ⅱ节基部黑色,阳茎端刺突两枚,一枚向下弯曲,钩状,一枚直.宽蕨盲蝽,新名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iusculus Hu et Zheng,nom.nov.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us Hu et Zheng,2004.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29(2):272-275.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us Hu et Zheng 2004为B.(C.)latus Lin 2003的次同名,现命以新名Bryocoris(Cobalorrhynchus)latiusculus Hu et Zheng,次同名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胸部大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12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胸部大血管造影资料,以临床手术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图像分析。结果CT能够显示主动脉、肺动静脉的结构,可以诊断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肺栓塞、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大血管病变,诊断准确率100%。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扫描速度快、安全、准确,是胸部大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Bms3a基因可能在家蚕Bombyx mori抗病或细胞凋亡中有一定的作用。将融合有绿色荧光蛋白的Bins3a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1中获得了pFastBac-IE1-Bms3a-EGFP真核表达载体,利用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筛选重组杆状病毒,以重组病毒感染家蚕BmN细胞和五龄幼虫,分别在感染24h和48h检测到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证明表达的融合蛋白在相对分子量约57kD处出现特异条带,与预计的蛋白理论值相符。结果表明BmS3A-EGFP融合蛋白在家蚕细胞BmN及幼虫体中得到高效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mS3A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