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生物科学   1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竹梅雄蕊毛细胞发育过程中胞间连丝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竹梅(Setcreasea purpurea)雄蕊毛细胞间的胞间连丝随着细胞的生长、发育、衰老而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花蕾和开放花的雄蕊毛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具备胞间连丝的一般结构,直径约50 nm .衰老花雄蕊毛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拓宽,内部结构逐步降解、撤离,呈开放式通道,直径约100 nm . 在胞间连丝的动态开放过程中,细胞内的细胞器也发生相应变化. 对胞间连丝形成开放性通道及其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结合最近几年对真核转录调节因子和DNA的结构与机能研究,概述了蛋白质-蛋白质及蛋白质-DNA相互作用方式以及介导相互作用的分子结构基础,论述了转录因子之间,转录因子与DNA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同与拮抗作用,发生机制及其在真核基因转录调节中的遍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猪瘟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形态发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猪瘟病毒(CSFV)弱毒疫苗Thiverval株(T株)与中 国兔化弱毒疫苗C株在MPK细胞中的感染模式。使用MPK细胞增殖CSFV,其病毒滴度明显提高,从而为应用电镜超薄切片技术研究猪瘟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形态发生提供了可能性。猪瘟病毒呈圆形颗粒,直径约为70nm。其内部是电子致密的核心,直径约为40nm,有时呈六角形;外有包膜包裹。在CSFV感染的MPK细胞质中,可观察到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子代病毒粒子。此外,猪瘟病毒的感染能够引起某些宿主细胞超微结构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结合最近几年对真核转录调节因子和DNA的结构与机能研究,概述了蛋白质-蛋白质及蛋白质-DNA相互作用方式以及介导相互作用的分子结构基础,论述了转录因于之间、转录因子与DNA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发生机制及其在真核基因转录调节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显微注射法将不同分子量的荧光分子探针注入紫竹梅雄蕊毛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通过胞间连丝转移情况。表明,开放花和花蕾Ⅳ期胞间连丝允许通过物质的分子量不超过1000D,衰老花可允许FITC-insulinA链(2921D)通过,而花蕾Ⅰ期可允许FITC-dextran(4400D)通过。说明胞间连丝允许通过物质的分子量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组织、细胞的发育进程而改变。  相似文献   
6.
紫竹梅雄蕊毛发育过程中胞间连丝通透能力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显微注射法将不同分子量的荧光分子探针注入紫竹梅雄蕊毛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通过胞间连丝转移情况。表明,开放花和花蕾Ⅳ期胞间连丝允许通过物质的分子量不超过1000D,衰老花可允许FITC-insulin A链(2921D)通过,而花蕾I期可允许FITC-dextran(4400D)通过。说明胞间连丝允许通过物质的分子量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组织、细胞的发育进程而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我国分离的H1N1、H3N2、H9N2等3种基因型的10株猪流感病毒分离株进行金刚烷胺耐药性鉴定。【方法】流感病毒M2蛋白5个关键位点氨基酸残基(第26、27、30、31和34位)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突变会导致抗流感病毒药物中金刚烷胺抗药性的产生。本研究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2004-2008年国内分离的10株猪流感病毒M基因金刚烷胺耐药性分子决定区进行了鉴定,并进行抗药性分析。【结果】基于M2蛋白基因保守区序列建立的焦磷酸测序技术能用于国内猪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抗药性分析表明10株猪流感病毒国内分离株中5株H1N1分离株全部耐药,主要存在M2蛋白的V27T、V27I或S31N位点的突变,而4株H3N2和1株H9N2猪流感病毒分离株在M2蛋白5个关键位点上均未出现变异,表明其对金刚烷胺敏感。【结论】基于M基因的焦磷酸测序技术可以用于我国猪流感病毒金刚烷胺耐药性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8.
李明义 《植物学通报》1998,15(A00):47-53
通过对胞间连丝的起源,形成及其调控物质运输机理的讨论,说明胞间连丝是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并且比较了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胞间连线的发生和次生变化。由于酶的作用,胞间连丝向胞间通道转化,形成了约100 ̄1000nm的开放性通道。  相似文献   
9.
李明义 《植物学报》1998,15(Z1):47-53
 通过对胞间连丝的起源、形成及其调控物质运输机理的讨论,说明胞间连丝是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并且比较了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胞间连丝的发生和次生变化。由于酶的作用,胞间连丝向胞间通道转化,形成了约100~1000nm的开放性通道。  相似文献   
10.
胞间连丝向胞间通道转化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衰老器官内大量的降解物质在短期内迅速转移到贮藏器官和生长部位,胞间连丝内部结构在酶的作用下瓦解,其周围的细胞壁物质也被降解,胞间连丝结构拓宽,形成胞间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