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生物科学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叶绿体类囊体膜多肽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实验利用单向SDS-PAGE及双向电泳技术,比较了玉米、甜菜和高粱三种作物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之间叶绿体类囊体膜多肽的差异。结果表明,三种供试材料的不育系与其相应的保持系之间类囊体膜多肽的单向SDS-PAGE中,除个别条带染色深度有一些差异外,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双向电泳图式中,两系之间在33kd附近肽斑的大小、数量与分布方面显示出明显的差异,从而暗示,叶绿体类囊体膜多肽的组成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此外,试验还表明,单向SDS-PAGE条带,几乎都是分子量相同而等电点不尽相同的一组多肽混合物;在双向电泳图谱上,它们可按等电点的差异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多肽斑点。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与日俱增,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趋激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适时地提出了"人与生物圈"计划,这是一项具有时代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政府间生态学研究计划。该计划的总目标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范围内,为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圈资源以及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基础,预测目前人类活动对未来世界的影响,从而增强人类有效地管理生物圈自然资源的能力"。它有着多项重要贡献:率先明确提出人是生物圈的组  相似文献   
3.
拟南芥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娟  李家洋   《微生物学通报》2001,28(3):99-101
拟南芥基因组全序列在2000年底已完全测定并公开发表,这是第一个经完全测序的开花植物。序列的获得为进行大规模高等植物基因的鉴定、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并将改进和发展一系列进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4.
拟南芥色氨酸与吲哚乙酸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南芥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已逐渐成为植物分子生物学家了解植物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最主要的模式系统之一。到目前为止,编码拟南芥色氨酸合成途径的七种酶蛋白的基因已经全部被克隆,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长期以来,色氨酸一直被认为是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IAA)生物合成(从头合成)的前体物,但近年来人们发现生长素合成的非色氨酸途径可能是其在植物中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植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可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合成IAA。  相似文献   
5.
As a primary crop in China, rice provides the staple food for more than 50%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With the increasing grain yield and improvement of living conditions, grain quality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GT),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rice cooking quality, is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at which the starch granules start to lose crystallinity and birefringence by irreversible expanding and to change the starch surface from polarized to soluble state c…  相似文献   
6.
Fine-mapping of an Arabidopsis cell death mutation locu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n Arabidopsis cell death mutation locus was mapped to chromosome 2 between lGS1 and mi421. The YAC clone ends, CIC9A3R, CIC11C7L, CIC2G5R and RFLP marker CDs3 within this interval, were used to probe TAMU BAC library and 31 BAC clones were obtained. A BAC contig encompassing the mutation locus, which consists of T6P5, T7M23, T12A21, T8L6 and T18A18, was identified by Southern hybridization with the BAC ends as probes. 11 CAPS and 12 STS markers were developed in this region. These results will facilitate map-based cloning of the genes and sequencing of the genomic DNA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7.
生长素影响植物多种生理过程,有报道显示生长素可能影响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反应.我们利用cDNA阵列技术鉴定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 Heynh.)的生长素应答基因,发现多个胁迫应答基因受生长素抑制,包括Arabidopsis homolog of MEK kinase1 (ATMEKK1),RelA/SpoT homolog 3 (At-RSH3),Catalase 1 (Cat1) 和Ferritin 1 (Fer1),说明生长素可调节胁迫应答基因的表达.此外,我们还证明吲哚乙酸(IAA)合成途径中的腈水解酶基因nitrilase 1 (NIT1) 和nitrilase 2 (NIT2) 受盐胁迫诱导,提示在逆境条件下IAA的合成可能随之增加.我们利用生长素不敏感突变体研究生长素与逆境反应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导,发现胁迫应答基因在野生型和生长素不敏感突变体auxin resistant 2 (axr2) 中可被盐胁迫诱导,而在auxin resistant 1-3 (axr1-3)中则不被诱导,说明生长素与逆境胁迫反应的相互作用可能发生在泛素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简称"两刊")自1950年创刊以来,曾经发表了大量重要的科研成果,见证和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并为促进我国科学家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2008年以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支持下,"两刊"从办刊理念和目标、管理体系、体制机制、办刊队伍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中、英文版,下同)为"两刊"系列期刊之一,力求及时报道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  相似文献   
9.
拟南芥色氨酸与吲哚乙酸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拟南芥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已逐成为植物分析生物学家了解植物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最主要的模式系统之一。到目前为止,编码拟南芥色氨酸合成途径的七种酶蛋白的基因已经全部被克隆,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长期以来,色氨酸一直被认为是生长素吲哚乙酸乙酸(IAA)生物合成(从头合成)的前体物,但近年来人们发现生长素的非色氨酸途径可能是其在植物中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植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可能采用不同的方  相似文献   
10.
化学诱导激活型拟南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化学诱导激活XVE(LexA-VP16-ER)系统构建了一个包含40000余个独立转化株系的拟南芥突变体库,并对其中的18000余个株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学和表型分析鉴定。卡那霉素抗性分离比表明,51.6%的株系为单位点插入株系,T-DNA插入的平均拷贝数为每株系1.38个。部分T1代和T2代植株表现出了可见的形态变异,包括下胚轴长度、根长度、植株大小和颜色、叶子颜色和形态、开花时间、种皮颜色及结实情况等对数个代表性突变株系表型及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的表型是由于T—DNA的插入造成的,而且这些突变体中包括前人发现的AP2和AGAMOUS的等位基因。由于T-DNA标记或相邻的基因可被XVE系统诱导性的激活,或被T-DNA破坏导致功能缺失,该突变体库可以用于大规模筛选鉴定功能缺失性和功能获得性突变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