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生物科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克隆柞蚕Antheraea pernyi海藻糖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TPS)基因,并对其进行组织表达分析,探讨该基因在柞蚕滞育蛹解除滞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为阐明柞蚕滞育期间碳水化合物代谢规律与蛹滞育解除的关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PCR及3'RACE技术从柞蚕幼虫脂肪体组织中克隆得到TPS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RT-PCR检测该基因在柞蚕幼虫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进一步采用Real-time PCR分析柞蚕滞育蛹解除滞育过程中该基因在脂肪体组织和血淋巴中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克隆获得柞蚕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并命名为ApTPS。其开放阅读框长2 487 bp,编码828个氨基酸,蛋白预测分子量为93.19 k D,等电点(p I)4.61;无信号肽,无跨膜区。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蛋白质结构域分析表明,ApTPS有两个保守功能区:TPS(第22-497位氨基酸)和TPP(第532-772位氨基酸)。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ApTPS基因在柞蚕幼虫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柞蚕解除滞育过程中,ApTPS在脂肪体和血淋巴中的表达量均有所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淋巴中表达量的升高滞后于脂肪体。【结论】结果提示ApTPS参与了柞蚕蛹滞育中碳水化合物代谢调控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柞蚕蛹滞育解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从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柞园土壤中分离筛选对柞蚕空胴病病原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细菌,为该病的生物防治奠定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柞园土壤中细菌,利用抑菌圈法筛选拮抗效果显著的菌株;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对拮抗菌进行鉴定;利用自然转化法对拮抗菌进行荧光蛋白标记,测定其在柞树叶片和柞蚕肠道内的定殖规律,并对其室内和野外防效进行测定。【结果】从柞园土壤中分离获得87株细菌,其中BF-49对柞蚕肠球菌的拮抗效果显著(P<0.001);鉴定结果显示该BF-49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的亲缘关系最近,故将该菌株鉴定为Bacillus velezensis,命名为B. velezensis BF-49。荧光蛋白标记菌株BF-49-GFP在柞蚕肠道中能定殖5d,在柞树叶片上接种20d后浓度仍达1.25×104CFU/g。BF-49发酵液的10倍稀释液对柞蚕空胴病的室内防效为78.25%,野外防效为74.42%,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结论】筛选获得的B. velezensis BF-49对柞蚕空胴病防效显著,可作为开发柞蚕空胴病...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理种群银杏大蚕蛾COI基因序列变异与遗传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杏大蚕蛾Caligula japonica是亚洲东部的特有种, 既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 也是一种珍贵的野生蚕类资源。为了揭示银杏大蚕蛾地理种群间的内在联系, 测定了我国分布的12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亚基I(COI)基因部分序列(GenBank登录号: FJ358506-FJ358517), 对地理种群间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银杏大蚕蛾地理种群间的COI序列同源性高达99%~100%, 显示出比较小的遗传差异。序列对准后从供试COI序列中仅鉴定出9个变异位点和6个单元型, 其中3种是共享单元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种群间已经按地理位置形成了一定的地理格局, AMOVA分析显示北方组和南方组之间已经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FST=0.478, P<0.001)。综合分析, 我们认为北方组和南方组之间的遗传分化可能与差异巨大的生态条件有关。研究结果为银杏大蚕蛾的种群遗传学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子生物学线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