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生物科学   7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合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随着TEE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逐步拓宽。近年来,TEE开始用于心脏手术的术中监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人:1992年6月~1994年1月心脏手术中进行术中TEE检查的病人,共64例,男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观察心脏手术效果、心腔内气泡等情况,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但是单甲平面食道探头因无法秩得左心室短轴切面,不能用常规的M型测最法计算射血分数(EF)及短轴缩短率(FS)评价心功能,尚须寻求其他方法。本文通  相似文献   
3.
人造心脏瓣膜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重要器械,对其功能的评价甚为重要,但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因受显示条件的限制、机械瓣瓣阀强回声声尾的影响,一直未尽人意,只能凭籍一些间接指标来估价人造瓣膜的功能,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通过食道声窗可清楚显示人造瓣膜的结构形态、运转状况以及返流等血流动力学特性,较为直接和确切地提供有关资料,用作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参考。本文通过对55例人造瓣膜替换术后病人83个人造瓣膜的TEE检查,了解几种类型人造瓣膜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点,及时发现并发症,从超声心动图角度加深对人造瓣膜有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无创方法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顺应性(LVEDC)。通过定量分析风心病人左心肌病理改变,来探讨LVEDC变化的可能机制。本研究表明:LVEDC减弱的机制是由于瓣膜病变以及心肌的多项病理损害所致,如肌间纤维组织增生、壁层小动脉管腔向心性狭窄、心肌细胞明显肥大、心内膜增生等。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Ono等创建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作了部分改进,手术成功率达93.5%,手术时间和供心缺血时间缩短。本文着重介绍手术方法与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6.
近5年来,我国在二尖瓣手术中,两种术式在逐渐增多,其一是保留腱索换瓣,其二是包括瓣叶、腱索及乳头肌为矫正对象的二尖瓣成形术。在保留腱索换瓣中,医院之间的效果相差甚远,作者施行的71例中,无1例因人造瓣梗阻而发生不良后果。在二尖瓣成形术中,对瓣叶的矫形争论颇多,而腱索或乳头肌的矫形尚在积累经验阶段,作者施行成形术  相似文献   
7.
IABP在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7~2000年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换瓣术后应用IABP患者26例(组Ⅰ),对照组(组Ⅱ)为同期未应用IABP患者30例.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心律、ST段的,比较两组早期生存率.结果IABP辅助时间为(57±29)h,患者在应用IABP后,桡动脉压力在早期有所下降(P<0.01);舒张压上升(P<0.01);平均动脉压于应用后即可见明显提高,外周阻力明显降低.心律失常的变化于应用IABP后1 h频发室早或室速转为偶发室早,ST段的抬高或降低在30 min~1 h后恢复正常.组Ⅱ患者出现的频发室早或室速于(22±11)h后转为偶发室早,ST段的抬高或降低于(24±10)h后.持续左心功能(CCO)监测结果见组Ⅰ CO、CI于应用IABP后2 h明显恢复,24 h已经恢复到术前水平;组Ⅱ于24 h才有所恢复.组Ⅰ早期生存率为80.3%,与组Ⅱ(64.7%)比较P<0.01.结论IABP能够有效地控制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使心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支持,大大降低了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