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生物科学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植物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分带技术是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细胞学技术.该技术的建立,为染色体的鉴定、染色体变异的分析、染色体结构与组成的探讨、染色体进化的研究等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对整个细  相似文献   
2.
植物染色体F-BSG分带方法与带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染色体显示C-带,最习用的分带技术是BSG法(Barium hydroxide-Saline-Giemsa)。在已查见的国外150多篇报道和近3年国内的18篇报道内已有50几种植物染色体分带成功,但对我国的许多重要农作物,特别是染色体较小,数目较多,分带较难的植物,未见分带报道。我们参考Kurata等1978年创用的酶解火焰干  相似文献   
3.
卫俊智  朱凤绥 《遗传》1992,14(4):3-6
本文报道了我国特有大麦——青藏高原野生普通大麦和瓦兰大麦的核型及N带带型。其核型均方2n=2x=14=12m(2SAT)+2sm(2SAT),均属2A类型。野生普通大麦的N带带型为2n=2x=14=瓦兰大麦的N带带型为2n=2x=14=昌+2 CI CI+,昌+,CI 2CI+2 CI+2 CIN CI+,CI 2 T-1,野生普通大麦、瓦兰大麦与栽培大麦在核型无明显差异,野生普通大麦与瓦兰大麦带型差异明显,且野生普通大麦与栽培大麦间的带) NJ差异大于瓦兰大麦与栽培大麦间的带型差异。分析表明,在进化关系上,野生普通大麦要原始一些。瓦兰大麦要进化一些。文章还对大麦核型及显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植物染色体F-BSG分带方法与带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染色休显示C一带,最习用的分带技术 是BSG法(Barium hydroxide-Saline-Giemsa)o 在巳查见的国外150多篇报道和近3年国内的 18篇报道内巳有”几种植物染色体分带成功, 但对我国的许多重要农作物,特别是染色体较 小.数目较多,分带较难的植物,未见分带报道。 我们参考Kura。等1978年创用的酶解火焰千 操制片方法,再进行BSG法处理,1979年在水 稻上分带成功,并取名F-B% 法(flame drying- RSG)。此后又应用此技术流程,陆续对粮食、 油料、纤维、果树、蔬菜、绿肥、茶、药材等50属 67种作物和林木进行分带实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索了植物染色体高分辨显带中的放线菌素 D(actinomycin D 简称 AM D)法,并报道了该方法在一粒小麦、圆锥小麦、大麦、玉米、黑麦等植物染色体上进行高分辨显带的结果。AMD 法的流程主要包括:放线菌素 D 和秋水仙素共同预处理植物种子根尖,Ohnuki′s液低渗,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3:1的甲醇冰乙酸固定液固定,涂片法制片和 Wright-Giemsa 染色。该方法在多数实验植物的染色体上均显示出丰富的高分辨带纹。在早中期,多数染色体可显示出10条左右的清晰带纹。文章还分析了植物染色体较难显示高分辨带或 G带的原因,并讨论了放线菌素 D 在显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植物染色体G带的历史、认识发展、技术探索、现状、问题及前景等进行了全面综述。显带技术建立后的多年,植物染色体一直不显G带,不少研究者提出了不同假说予以解释或进行实验验证。最近几年,该技术有了迅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用多种方法在十几种植物上进行了探索,并初获成功。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但植物染色体G带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