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生物科学   5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白腐真菌生物技术降解氯酚污染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丹  曾光明  陈耀宁  喻曼  胡霜 《生态学杂志》2007,26(10):1657-1664
生物降解是降解氯酚污染物的一条重要的转化途径,白腐真菌是一种高效的生物降解菌种,应用白腐真菌生物技术降解具有毒性和抗降解性的氯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白腐菌降解氯酚类污染物的途径,阐述了白腐真菌技术,主要包括酶技术、固定化技术、真菌强化技术、堆肥化和生物反应器等在氯酚污染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并概述了近几年白腐菌降解氯酚的研究热点和白腐真菌生物技术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2.
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筛选并研究对有毒物质有一定耐受性的絮凝剂产生菌。方法:利用含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Pb2(SO4)3的分离培养基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对所得的菌种进行摇瓶发酵试验,分别考察其产絮凝剂的周期、絮凝活性分布以及对有毒物质的耐受性等特征,通过提取絮凝剂,将其絮凝活性与其它絮凝剂进行比较。结果:得到一株对苯酚具有一定耐受性的絮凝剂产生菌B2(Serratiasp.),其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时间为48h,絮凝率高于80%。苯酚浓度达0.6g/L时,B2菌的絮凝活性仍高于70%。其90%的絮凝物质集中于菌体,且热稳定性好,对多种悬浊液的絮凝活性高于硫酸铝、PAC。结论:新型絮凝剂产生菌B2对苯酚耐受性强,且絮凝剂提取简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鼠李糖脂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简单、快速的由铜绿假单胞菌生产鼠李糖脂的定量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葸酮—硫酸法、L-半胱氨酸-硫酸法、苯酚硫酸法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蒽酮硫酸法优于其它两种方法,并得出了其最佳测试条件。发酵液中剩余的葡萄糖、上清液对鼠李糖脂定量分析的影响可以忽略,菌体和中层杂质对鼠李糖脂的定量分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分析时要去除菌体。而中层杂质对定量分析的影响可以通过制备含中层杂质的鼠李糖溶液标准曲线而消除。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的混合培养已广泛应用于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的转化与降解领域.不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在混合培养时的相互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合培养的效果.目前对这种相互关系的研究主要依托平板混合培养展开,所用到的平板主要有基础培养基平板和改进培养基平板两种.其中基础培养基平板法主要根据菌落形态、菌丝体颜色、胞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和典型胞外酶活性等进行研究,而改进培养基平板则是将基础培养基平板中的碳源更换为天然木质纤维素类物质进行对比研究.本文综述了采用平板混合培养不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菌株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该领域研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高效产氢菌株Enterococcus sp. LG1的分离及产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ungate厌氧培养技术分别从厌氧污泥、好氧污泥及河底泥中分离出12株厌氧产氢细菌,并对其中的Enterococcus sp.LG1(注册号:EU258743)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株细菌为专性厌氧菌,经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阴性.通过16S rDNA碱基测序和比对证实,该菌株是目前尚未报道过的1个新菌种,初步确定其细菌学上的分类地位.同时,以灭菌预处理的污泥为底物培养基,对该菌的产氢能力及污泥发酵过程中底物性质变化(SCOD、可溶性蛋白质、总糖和pH值等)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产氢茵Enterococcus sp.LG1的发酵过程中只有H2和CO2产生,无CH4产生.产气量最高为36.48 mL/g TCOD,氢气含量高达73.5%,为已报道文献中以污泥为底物发酵制氢中之最高.根据污泥发酵产物分析得知,该菌的发酵类行为典型的丁酸型发酵.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絮凝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和絮凝微生物的一些发展概况,列举了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微生物絮凝剂的物质属性和组成,重点讨论了胞外絮凝剂和絮凝酵母的絮凝机理,详细综述了絮凝微生物的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讨论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概况,提出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用UASB反应器在室温条件下处理模拟低浓度污水,研究了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和特性。UASB反应器进水浓度为100~200mgCOD/L,水温为25℃~9℃,60天内形成了成熟的颗粒污泥。颗粒污泥中以丝状菌为主,存在少量球状菌。  相似文献   
8.
一株龙葵内生细菌SDE06去除Cd2+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内生菌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 对宿主的生命活动产生了各种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重金属镉(Cd)超累积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内生菌优势种进行分离纯化, 并用含Cd2+培养基初步筛选, 得到7株有抗性的菌株, 分别命名为SDE01-07,其中SDE06在Cd2+浓度为80 mg/L的条件下仍能生长。经鉴定此株菌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对SDE06在不同条件下去除Cd2+的情况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正交实验得最佳实验条件为培养时间36 h, pH 6.0, 温度37°C  相似文献   
9.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全球湿地水鸟的重要越冬栖息地,研究水鸟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修复鸟类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2010和2011年冬季分别对东洞庭湖湿地冬季水鸟进行调查,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环境因子与优势水鸟分布的关系,采用偏CCA评估各环境因子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 到道路距离、到居民距离、斑块密度、植被类型数、水面面积和苔草面积对东洞庭湖冬季水鸟分布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影响强度为苔草面积>斑块密度>到居民距离>植被类型数>水面面积>到道路距离,苔草面积和斑块密度对水鸟分布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东洞庭湖湿地冬季水鸟的主要环境因子;景观多样性和芦苇面积对水鸟分布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因子对不同水鸟丰富度的影响不同,白琵鹭、罗纹鸭和黑腹滨鹬丰富度随苔草面积增大而减小,随斑块密度增大而增大;豆雁、白额雁、小白额雁和绿翅鸭丰富度随苔草面积增大而增大,随斑块密度增大而减小.东洞庭湖冬季水鸟分布是由以苔草面积、斑块密度为主的多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真菌降解木质素研究进展及在好氧堆肥中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十年来真菌降解木质素的研究进展,包括木质素的存在与结构,真菌降解木质素生物学、酶系及作用机理、生理学以及在环境工程中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好氧堆肥处理城市垃圾中木质素生物降解的研究作了展望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