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生物科学   9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利福霉素生产菌产生钝化RifSV物质的分离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福霉素SV(简称RifSV)生产菌──地中海拟无枝菌酸菌在生物合成RifSV过程中,产生一种能钝化自身产物(RifSV)的物质.实验证实,该物质是由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及缬氨酸等14种常见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MW)约2.5×104D,等电点(PI)为5.7—6.1.在100℃下加热10min,其活性丧失.作用于RifSV的最适pH值范围为7.4—8.6,最适温度为29℃,初步证实该物质是一种酶(暂称利福霉素钝化酶)  相似文献   
2.
3.
吸入性速发型青霉素过敏反应1例段丽君张立新富伟沈阳军区总医院北陵医院内科(110031)患者:女性,53岁,因冠心病入院,既往有青霉素高度过敏史,有因他人的青霉素液溅入角膜致过敏性休克史,入院时患者血压20/12KPa,入院当日下午13:30分,患者...  相似文献   
4.
用钙螯合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的叶绿素a/b钙结合蛋白,其荧光发射峰在680±1nm,钙结合后导致荧光发射峰强度降低。当再加入EGTA,螯合钙后,其荧光发射峰强度得以部分恢复。该蛋白在结合钙后,其圆二色谱也发生变化。这些结果表明该蛋白质的构象在结合钙后发生了变化。该蛋白质的荧光激发光谱在440nm和470nm处的激发峰表明此蛋白结合有叶绿素a和叶绿索b。本文对叶绿素a/b钙结合蛋白在光系统Ⅱ中的可能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研究维生素C两步发酵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微生物遗传学手段及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构建成Bacillus subtilisH19s、Saccharomyces WillianusSacardo Y50s、及Rhodotorula glutinais R5S三株优良的生产菌株。选用这些菌株在发酵生产时,可以运用添加SM促进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回顾性研究成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93例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收治的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n=369)、B组(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n=394)、C组(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n=430)。对三组患者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并对三组患者的年龄、职业、致伤原因、骨折分型进行归纳统计,分析探讨成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14年~2019年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总体流行病学特征:男性患者数量多于女性患者,年龄主要在40~59岁,以从事体力劳动患者居多,骨折致伤原因中主要以交通事故和室内活动跌倒损伤为主,骨折Schatzker分型中以II型、IV型为主。三组年龄对比有差异性,年龄有逐年升高的趋势(P<0.05)。三组性别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男女性别比例差异在逐年缩小(P<0.05)。三组患者在职业类型方面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以体力劳动者居多。在致伤原因中,A组患者以交通事故致伤为主,C组患者以室内活动跌倒损伤为主,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骨折分型中,A组以IV型为主,C组以II型为主(P<0.05)。结论:2014年至2019年成人胫骨平台骨折中男性较多,年龄以40~59岁为主,体力劳动者为高发职业,交通事故和室内活动跌倒损伤是最常见的致伤原因,好发骨折分型为Schatzker II型、IV型。变化趋势表现为骨折发病人数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有老龄化趋势,致伤原因和骨折分型也在逐渐变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深入挖掘放线菌中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超弦  卓英  张立新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10):1885-1895
放线菌是一类能够产生丰富生物小分子药物的微生物, 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近几十年来, 来源于微生物并最终上市的药物越来越少, 而病原菌的抗药性问题却越发严重, 人们对新药的期待越来越迫切。本文介绍了近十年里发展迅速的合成生物学对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发的促进作用。合成生物学以工程化的思想对生命系统进行设计与改造, 使传统方法难以获取的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通过外源宿主得以产生, 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的资源; 此外, 对次级代谢基因簇的合理设计和对生物元件的应用不仅使人们获得了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新化合物, 还能使某些具有广泛应用价值药物的产量得以显著提高; 最后, 本文还介绍了合成生物学领域近些年DNA组装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为从事次级代谢产物研发的工作者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8.
从阿维菌素获得诺贝尔奖到中国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世界历史,大国崛起无不伴随着科技的兴起和机制体制的突破。来自大自然的天然产物对于人类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抗肿瘤明星分子紫杉醇到挽救了无数人生命的抗感染药物青霉素,从治疗代谢疾病到营养保健,都离不开天然产物。此外,还有大量天然产物资源没有被开发过。而随着阿维菌素的发现者Satoshiōmura教授和William C.Campbell博士,及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研究员因为这两种天然产物在治疗寄生虫感染病和疟疾上的应用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后,天然产物有望迎来其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我国是世界工厂也是天然药物的资源大国,为了实现产业升级,弯道超车,实现大国崛起的中国梦,我国科学家在"十二五"期间围绕着天然产物的高产和创新两大主题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成生物学研究。阿维菌素是由阿维链霉菌产生的高效低毒生物杀虫剂,其原料产能占国际市场的100%。但我国原有生产菌株的单位发酵产量较低,高消耗、高污染、片面追求生产规模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成了阻碍低碳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瓶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生产菌株的单位发酵产量和原料利用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是促进我国从"发酵大国"向"发酵强国"转变的关键。本文以阿维菌素为例,综述其基础研究的技术发展,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引入合成生物学技术,将阿维菌素的单位产量提高了1000倍,至9 g/L,在内蒙古新威远与阿维菌素产业联盟的公司应用,迫使默克公司全面退出阿维菌素历史舞台,从而引领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为我国其它天然产物生物制造品种的改良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江苏宜兴森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点及植被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苏宜兴森林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种子植物区系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归为4大类15个分布类型。属的成分以温带比例最高(61%),东部成分亦较明显(25%),中西部成分极少,几无本地特有成分,属较典型的华东植物区系地区。对该地区现存植物进行计算分析,结合栽培植物及古植被资料,得出以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Thunb.)Oerst.〕、石栎〔Lithocarpaglaber(Thunb.)Nakai〕等为建群种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地带性植被。自然保护区建立(1981)以后植被恢复明显,许多样地已接近自然植被。  相似文献   
10.
罗氏海盘车的95%EtOH提取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凝胶柱和硅胶柱进行反复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用NMR、MS和IR分析技术分别鉴定为苯丙氨酸、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2′脱氧次黄嘌呤核苷-5′-单磷酸盐和5-甲氧基-1-十三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