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生物科学   9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干巴菌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不同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培养基对干巴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干巴菌菌丝利用最好的碳原是葡萄糖,其次是蔗糖;利用最好的氮源是硝酸钙,其次是硝酸铁和硫酸饮,对蛋白际和尿素的利用效果差。缺少联源或氮源时菌丝生长细弱、稀少,不形成原基。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均对干巴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以锰、铜和维生素B2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发酵产鸢尾酮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香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玲琪  谷Shen 《菌物系统》1999,18(1):49-54
从陈化的鸢尾根状茎分离到产鸢尾酮的丝状真菌,以其作用于新鲜鸢尾根状茎,通过固体发了产生了鸢尾酮,其中1株Rhizopus oryzae(94Y-01)表现最好。对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发酵时间进行了报道。从发酵物提取得到的浸膏和凝脂,其理化指标分析及香气嗅评与传统鸢尾酮产品类似,经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表明含有鸢尾酮。  相似文献   
3.
两种八角莲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云南八角莲Dysosma aurantiocaulis和川八角莲Dysosma veitchii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从内生真菌中寻找活性成分提供指导,也为认识内生真菌相互作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从两种八角莲中分离出内生真菌187株,用滤纸片法测抗菌活性,用卤虫模型测抗卤虫活性得知大部分菌株发酵液都有活性,高活性菌株主要集中在镰孢霉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丛梗孢属Monilia、毛壳菌属Chaetomium、无孢类群Mycellia sterilia、小齿梗霉属Rhinotrichum、无梗孢属Trichocladium和胶帚霉属Gliocladium。云南八角莲和川八角莲内生真菌是活性成分筛选的重要来源,并且通过活性分析发现:发酵液的活性强于菌丝体;云南八角莲的抗细菌活性菌株多于川八角莲。  相似文献   
4.
桃儿七和南山荷叶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研究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与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的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探讨内生真菌作为生物活性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测定内生真菌发酵液的抗细菌、抗真菌、抗卤虫活性后,发现大多数菌株的发酵液都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高活性菌株集中于镰孢霉属、柱孢属、木霉属、色串孢属。桃儿七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较强,南方山荷叶内生真菌抗细菌和抗卤虫活性较强。桃儿七和南方山荷叶内生真菌是寻找有价值的活性成分的良好资源。  相似文献   
5.
从陈化的鸢尾根状茎分离到产鸢尾酮的丝状真菌,以其作用于新鲜鸢尾根状茎,通过固体发酵产生了鸢尾酮。其中1株Rhizopusoryzae(94Y-01)表现最好。对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了报道。从发酵物提取得到的浸膏和凝脂,其理化指标分析及香气嗅评与传统鸢尾酮产品类似,经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表明含有鸢尾酮。  相似文献   
6.
川八角莲内生真菌产鬼臼毒素类似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从川八角莲中分离到产抗癌药物鬼臼毒素类似物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分离到16株内生真菌,其中一株真菌(2BNO1)产鬼臼毒素类似物,经鉴定该真菌为牵连青霉(Penicillium implication)。结论:川八角莲个别内生真菌能产抗癌药物鬼臼毒素类似物。  相似文献   
7.
从南方山荷叶分离出一株产鬼臼毒素类似物的内生真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南方山荷叶 (Diphylleiasinensis)的根、根状茎及叶柄部位共分离出 5 4株内生真菌。通过薄层层析(TLC)对 5 4株内生真菌的液体发酵培养物进行了初步分析 ,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做进一步检测 ,得到 1株产鬼臼毒素类似物的内生真菌 (SJ2 1 ) ,经鉴定为纠错青霉 (Penicilliumimplicatum)。  相似文献   
8.
9.
发酵产鸢尾酮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香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陈化的鸢尾根状茎分离到产鸢尾酮的丝状真菌,以其作用于新鲜鸢尾根状茎,通过固体发酵产生了鸢尾酮。其中1株Rhizopusoryzae(94Y-01)表现最好。对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了报道。从发酵物提取得到的浸膏和凝脂,其理化指标分析及香气嗅评与传统鸢尾酮产品类似,经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表明含有鸢尾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