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生物科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1.
<正> 蝉类昆虫属同翅目(Homoptera)、蝉总科(Cicadoidea),是我国分布较广的昆虫类群。蝉的幼虫生活在地下,为害植物的根部,成虫生活在地上为害植物的茎和枝。它们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营养汁液,致使植物受害部分轻者褪色、变黄、造成营养不良、器官萎焉或卷缩畸形,重者则导致根、茎或整个植株枯黄而死,因此它们是我国重要害虫之一。但是,蝉对人类也具有益处,在我国中医学中,蝉的幼虫羽化为成虫时所弃下的皮壳称为蝉蜕、枯蝉、蝉衣或蝉壳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筛选出防治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对七个具有止咳化痰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进行了对比实验。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动物,用右美沙芬、氯化铵作阳性药,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采用浓氨水引咳法和气管段酚红分泌法,对七个中药复方制剂的止咳化痰作用进行了观测。结果方7、方5可显著延长小鼠的咳嗽潜伏期(P0.05),减少5 min内的咳嗽次数(P0.05),除方4组外,其他中药组的气管酚红排泌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方7、方5和氯化铵组小鼠的酚红排泌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结论七个中药复方组中,方5、方7的止咳化痰作用最显著,可在进一步实验研究后,作为PRDC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苍仁蚧属一新种记述(同翅目:蚧总科,仁蚧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磁珠富集法筛选大弹涂鱼CA微卫星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基因组DNApool为材料,构建基因组PCR文库,采用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富集法筛选目的片段.目的片段经克隆、测序验证后获得大弹涂鱼微卫星序列.在筛选的409个菌落中共获得209个阳性克隆,其中具有144个微卫星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HQ852252 - HQ852395),除去重复测序和侧翼链不足的序列,可以设计引物的微卫星序列有117条.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究具有保肝利胆作用的7种茵陈单体化合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羟基苯乙酮、绿原酸、咖啡酸、茵陈色原酮、东莨菪内酯和茵陈黄酮)对黄疸大鼠血清培养的hiHep细胞中水通道蛋白8(AQP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通过?琢-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构建黄疸大鼠模型。检测两组大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将人源诱导型肝样细胞(hiHep)随机分为9组:对照组、黄疸血清组(JS组)、黄疸血清+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组(JS+DME组)、黄疸血清+对羟基苯乙酮组(JS+4-HYD组)、黄疸血清+绿原酸组(JS+CHA组)、黄疸血清+咖啡酸组(JS+CAA组)、黄疸血清+茵陈色原酮组(JS+CAP组)、黄疸血清+东莨菪内酯组(JS+SCO组)和黄疸血清+茵陈黄酮组(JS+ARC组)。对照组细胞使用含10%正常大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其他组细胞均使用含10%黄疸大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对照组和JS组细胞不做药物处理,其他组细胞均分别使用20 mg/L的相应药物培养48 h。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活力。检测各组细胞的蛋白质渗透压反射系数σ。通过qRT-PCR检测细胞中AQP8的m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QP8、环磷酸腺苷(cAMP)和蛋白激酶A(PK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P、ALT、AST和TBI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85,P=0.391)。与对照组比较,JS组细胞的σ值降低(P<0.05),与JS组比较,JS+DME组、JS+4-HYD组、JS+CHA组、JS+CAA组、JS+CAP组、JS+SCO组和JS+ARC组细胞的σ值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JS组细胞AQP8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cAMP和PKA的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JS组比较,JS+DME组、JS+4-HYD组、JS+CHA组和JS+CAP组细胞AQP8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cAMP和PKA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JS组与JS+CAA组、JS+SCO组和JS+ARC组细胞AQP8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cAMP和PKA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羟基苯乙酮、绿原酸和茵陈色原酮可上调黄疸大鼠血清培养的hiHep细胞中AQP8的表达,这可能是茵陈治疗黄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子清  张晓菊 《昆虫学报》1990,33(4):450-452
本文记述葵粉蚧属一新种,取名为耕葵粉蚧。新种的正模和副模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该粉蚧发现于七十年代初,对此蚧虫的经济意义有一个初步认识过程。最早只知其寄生在高粱的根部。后来在玉蜀黍的根部,有时也在玉蜀黍近地面的叶鞘内发现寄生着密集的虫体。被寄生的植株,轻者生长发育缓慢,矮小细弱,减少产量;重者难以结实,甚至枯萎而死。该蚧虫或造成局部地区的玉蜀黍农田受害日趋明显,或在其分布区内大发生,此起彼伏,难以掌握,所以旧稿数易。根据这一害虫的发展情况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尽快进行对该蚧虫的观察研究工作,以便及时采取控制其猖獗的措施,确保粮食丰产。现将新种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园林中常见螳螂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螳螂类是肉食性昆虫,其性残暴,为昆虫界之“猛兽”,近年来又作为害虫天敌而引起世人的广泛注目。此类昆虫在昆虫纲内独立为螳螂目(Mantodea)。螳螂目只包括一科,即螳螂科(Mantidae)。目前,全世界已知的种类约有1800余种,除地球南、北接近极冷地区外、分布颇广。在螳螂分类学研究方面异名众多、迄今尚无一个容易被多数人接受的分类系统可以遵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枝圆盾蚧属Diaspidiotus Cockerell一新种,危枝圆盾蚧Diaspidiotu perniciabilus sp.nov.,该属是盾蚧科Diaspididae中的一个小属。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