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生物科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水椰属棕榈科真红树植物,也是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中国水椰仅天然分布于海南岛。为探讨其濒危现状和保护策略,本研究采用样方法对水椰群落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群落特征、种群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中国水椰共有6个自然种群,总面积为3.96 hm2,种群数量为9319棵,自然分布于海口东寨港的野菠萝岛和道学村、文昌的玉阳公园和头苑村、琼海长坡镇文场村、万宁日月湾,并且仅在日月湾有小面积成片分布,其他种群均为零星分布。(2)水椰样地内共有28种红树植物,形成以水椰+海莲+桐花树、水椰+海莲等为优势种的红树林群落。(3)海口、琼海、万宁水椰的种群结构均为衰退型,而文昌水椰种群为增长型,并且各种群分布格局都为聚集分布。(4)宏观尺度的极端气候变化、过度砍伐与开发利用、小尺度上的个体自身繁殖受限是水椰种群濒危的三大原因。建议通过增加科研技术投入解决种源问题、加大生境修复与就地保护力度、优化迁地保护与野外回归策略等措施扩大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2.
以3种海桑属(Sonneratia)濒危红树植物——海南海桑(Sonneratia×hainanensis)、拟海桑(S.×gulngai)、卵叶海桑(S. ovata)为研究对象,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亡率等曲线分析其种群结构,并用生存分析与时间序列对其未来的数量动态进行预测,以阐述其种群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为海桑属濒危植物种群的保护和恢复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卵叶海桑种群结构为增长型;而由于缺乏幼龄个体,海南海桑和拟海桑均为衰退型。(2)三者的种群存活曲线都表现为Deevey-Ⅱ型,各种群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并随着龄级的增加呈波状上升趋势,其中海南海桑和拟海桑均在老龄阶段遇到了障碍,而卵叶海桑幼龄个体的发展遇到了瓶颈。(3)海南海桑和拟海桑种群自我更新能力较差,未来种群数量将逐渐衰退。卵叶海桑种群具有良好的恢复潜力,未来种群数量将逐步增加,但由于其种群个体数随龄级增加呈衰减趋势,若继续保持这种态势,将有可能导致龄级断层现象。(4)人类的养殖活动导致原有生境破碎化,产生了一系列不适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环境因子(光照、盐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查阅和访问咨询,结合野外调查,对3种海桑属(Sonneratia)濒危红树植物的资源分布和濒危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卵叶海桑(Sonneratia ovata Backer)有2个自然居群和3个人工居群,个体数量分别为231和38棵;海南海桑(S. × hainanensis W. C. Ko, E.Y. Chen & W.Y. Chen)有4个自然居群和2个人工居群,个体数量分别为139和11棵;拟海桑(S. × gulngai N. C. Duke & B. R. Jackes)有4个自然居群和3个人工居群,个体数量分别为345和12棵;它们的自然居群更新能力都极差,人工种群也均未见新生个体。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是种群规模急剧减小的直接原因,自身更新困难是种群规模难以恢复的制约因素。因此,建议在天然种群就地保护的基础上,优化迁地保护策略,加强人工辅助育种研究,加快突破育种难题,并科学抚育野外回归种群,以保证其种群的正常更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