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生物科学   3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反应介质对脂肪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脂肪酶Lipozyme^IM在有机溶剂中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在水溶液中,热处理温度高于50℃后,其催化甘油三酯水解的活力迅速下降,温度升到60℃时,水解活力仅残存13.6%,温度高于70℃该酶完全失活,而在有机溶剂正庚烷中,温度高达85℃仍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反应介质的疏水性越强,酶抗超声辐射变性作用的能力越强,经同样的超声辐射处理后,正已烷中Lipozyme^IM的酯水解活力仅损失11.8%,而在  相似文献   
2.
在水/有机溶剂双相反应体系中,研究了来源于西梅的(R)-醇腈酶催化酮与丙酮醇腈合成(R)-酮醇腈的立体选择性转氰反应.系统探讨了不同酶源、酶粉颗粒大小、底物浓度、两底物配比、酶浓度和底物结构对转氰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西梅醇腈酶能高效催化三甲基硅酮与丙酮醇腈的立体选择性转氰.酶粉颗粒大小以直径0.3~0.45 mm为优,底物浓度以21 mmol/L左右为佳,底物丙酮醇腈与三甲基硅酮摩尔浓度比以2∶1为宜,酶浓度以60.9 g/L左右为好.西梅醇腈酶对3, 3-二甲基-2-丁酮几乎没有催化活性,而对其硅结构类似物三甲基硅酮却具有非常高的立体选择性和催化活性,在上述优化反应条件下反应24 h的底物转化率和产物光学纯度均高达99%以上,表明底物中的硅原子对西梅醇腈酶的催化活性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发酵性丝孢酵母HWZ004利用水稻秸秆水解液发酵产油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高效利用水稻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产油脂,采用稀酸预处理和酶水解两步法对水稻秸秆进行水解,然后以水解液为碳源,培养发酵性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fermentans HWZ004产微生物油脂。结果表明,经简单overliming法脱毒后水稻秸秆水解液中乙酸、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的浓度分别为0.4 g/L、0.1 g/L和0.05 g/L。只需添加少量氮源和微量CuSO4?5H2O,该水解液即可满足T. fermentans HWZ004发酵产油脂的要求。发酵最适接种量、初始pH和温度分别是5.0%、7.0和25 ℃。T. fermentans HWZ004在优化条件下培养7 d的生物量、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分别是26.4 g/L,52.2%和13.8 g/L;油脂得率系数为17.0,大大高于驯化前菌株T. fermentans CICC 1368在脱毒水稻秸秆半纤维素水解液中的对应值 (11.9)。所产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相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0%以上,宜作为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4.
张薇  吴虹  宗敏华 《微生物学报》2008,35(6):0855-0860
从5种不同来源的小球藻中筛选到1株油脂产量较高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No.2。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对其细胞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最适培养基组成为(g/L):葡萄糖 20, 甘氨酸 0.08, MgSO4·7H2O 0.4, K2HPO4 1.0, FeSO4·7H2O 0.004; 适宜的培养温度、初始pH、摇床转速和光照强度分别为28℃、6.0、130 r/min和 650 Lux。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培养7 d, Chlorella pyrenoidosa No.2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分别由优化前的3.73 g/L 和 40.15%提高到6.56 g/L和59.90%, 油脂产量提高了162%。Chlorella pyrenoidosa No.2能以木糖为碳源产油脂, 可望用于以木质纤维素等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生产油脂。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该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相似,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1%左右, 可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流体中酶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阐述了充当反应介质的超临界流体、固定化酶的载体以及反应温度和压力对超临界流体中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并介绍了超临界流体中酶催化反应在工业上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7.
底物中的硅原子对酶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酶工程学的研究史上,人们一方面不断地研制开发新的酶种;一方面利用固定化、酶分子改造和修饰等技术来提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则不断地开拓酶的新用途。酶催化非天然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转化(正是这一方面研究的新进展)。由于有机硅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尤其...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研究了可溶性吡啶型(BVP)树脂的浓度、处理菌液的细胞浓度、悬浮介质、温度及pH等因素对可溶性BVP树脂抗菌活性的影响,比较了BVP树脂对不同微生物的抗菌活性,探讨了BVP树脂用于水处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研究了可溶性BVP树脂对Escherichiacoli的抗菌作用,探讨了树脂的吡啶盐含量、平衡离子类型、第二单体及R1基团结构、分子量及聚合方法等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机相中固定化脂肪酶促有机硅烷醇的转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有机相中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催化非天然的有机硅院醇与脂肪酸酯转酯反应的可能性;系统地研究了有机溶剂特性、水活度、有机硅烷醇结构、脂肪酸酯碳链长等因素对转酯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