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生物科学   1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属于炎症趋化因子CC亚族成员,它能趋化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诱导内皮细胞、单核细胞释放黏附因子,使单核/巨噬细胞向病变处聚集。这些免疫及炎症过程有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其干预治疗,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上调的影响因素,深入了解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与下肢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1)2型糖尿病患者61例,根据是否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分成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0例)、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1例)与正常对照组(20例)对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出血清MCP-1,比较组间血清MCP-1水平的异常。(2)测出各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水平,分析各指标和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以T2DM组为整体,有无下肢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用MCP-1等其它危险因素为自变量,Logstic回归分析,病程、收缩压和MCP-1入回归方程。结论:MCP-1可能是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细根生长、死亡和周转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细根周转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分配格局与过程的核心环节,而细根周转估计的关键是了解细根的生长和死亡动态。该研究以18年生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 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技术对两树种0~40 cm深度的细根生长和死亡动态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研究了两树种细根在不同土层深度的生长与死亡动态、细根周转以及与土壤有效氮含量、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 落叶松平均细根生长(Root length density production, RLDP)0.0045 mm•cm-2•d-1)明显低于水曲柳RLDP(0.0077 mm•cm-2•d-1)。两个树种细根平均RLDP在表层(0~10 cm)最大,而底层(30~40 cm)最小 ,两树种平均细根死亡(Root length density mortality, RLDM)也表现同样规律 。水曲柳春季生长的细根占41.7%,夏季占39.7%,而落叶松细根生长分别是24.0%和51.2%,水曲柳细根死亡主要发生在春季(34.3%) 和夏季(34.0%),而落叶松细根死亡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分别占28.5%和32.3%),两 树种细根生长与死亡在冬季均较小;2)落叶松细根年生长量(0.94 mm•cm-2•a-1)和年死亡量(0.72 mm•cm-2•a-1)明显低于水曲柳(1.52和1.21 mm•cm-2•a-1),两树种细根表层年生长量和年死亡量均最高,底层最低。落叶松细根年周转为3.1次•a-1(按年生长量计算)和2.4次•a-1(按年死亡量计算),相比较,水曲柳细根年周转分别为2.7次•a-1和2.2次•a-1;3)土壤有效氮含量、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和降水综合作用影响细根生长和死亡动态,可以解释细根生长80%的变异和细根死亡95%以上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RANTES与下肢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1)T2DM 61例,根据是否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分为非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0例)和下肢大血管病变组(31例),与正常对照组20例比较,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RANTES,比较三组间血清RANTES水平的差异.(2)测定各组TG、TC、LDL、Hd1-ch、、FPG、HbA1c、FIB等水平,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RANTE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下肢大血管病变组血清RANTES水平明显高于非下肢大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以T2DM组为整体,有无下肢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以RANTES等其它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stic回归分析,SBP、病程和RANTES入回归方程.结论:RANTES可能是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施氮肥对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 全球变化导致土壤氮(N)有效性增加将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本文以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通过施肥处理, 在不同季节和土层取样, 研究土壤N有效性增加对土壤动物的数量、类群数和不同功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 (1) 施肥影响两林分土壤动物密度, 导致当年密度增加, 翌年则下降, 这种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不同土层中均表现出来; (2) 施肥增加了两林分土壤动物类群数, 其中落叶松林分从34类增加到43类, 水曲柳林分从43类增加到48类; (3) 施肥改变了两林分不同食性土壤动物的密度, 腐食性土壤动物数量降低、植食性数量增加、捕食性数量变化不明显。这些结果说明: 土壤N有效性增加显著影响两林分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可能改变地下碳分配格局和养分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能值分析的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能值分析构建了包括能值流量、能值来源指标、社会亚系统评价指标、经济亚系统评价指标、自然亚系统评价指标和综合指数等的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评价体系,全面评估了2000—2010年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可持续性.结果表明:2000—2010年,辽宁省总能值用量从3440.12×1020sej增长到7636.33×1020sej,其中,2010年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所占比重(68.6%)最大;人均能值从8.32×1015sej增长到17.96×1015sej;能值自给率虽然较高,却从2000年的91.1%下降到2010年的79.9%;环境负荷率从3.22提升到7.80;可持续发展指数由3.47降低到0.64;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由6.73降低到1.56.表明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呈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态势.2010年的辽宁省生态经济水平仅达到美国和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2007-2008年,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施N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落叶松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两年平均值分别比水曲柳林地低13.8%和18.3%,但两种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规律:5月最低,9月最高;表层(0~1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数量均高于亚表层(10~20 cm)土壤.但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季节变化格局与生物量不同.施肥降低了两种林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其中,落叶松林地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分别降低了24%和63%,水曲柳分别降低了51%和68%.说明施N肥限制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8.
内质网是蛋白质折叠和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重要场所。在内质网中存在多种调控机制来确保其中的蛋白质被正确地折叠、修饰和组装,以维持内质网稳态,这对于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十分重要。然而,多种物理、化学因素均可使内质网稳态失衡,即在应激条件下,错误折叠和未折叠蛋白质的大量积累将导致内质网胁迫(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进而会引起未折叠蛋白质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极端情况下还会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 cell death, PCD)。目前,植物内质网胁迫方面的研究较酵母和动物滞后,因此,从内质网质量控制系统和未折叠蛋白质响应2个方面对植物内质网胁迫现有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理解内质网胁迫与植物逆境胁迫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最初是在动物中发现的一种吲哚类小分子,具有昼夜节律调节、清除自由基等多种生理功能,还具有改善睡眠的保健作用。后来在植物中也检测到了褪黑素,这表明植物也能合成褪黑素。随着对植物褪黑素的深入研究,发现褪黑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耐受干旱、高温、低温、高盐、重金属等非生物胁迫、抵御细菌和真菌病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植物褪黑素合成途径、生长发育调控和胁迫应答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植物褪黑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系具有高度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异质性,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根系分枝的顺序构成根序,是根系最基本的构型特征,根序代表根系不同的发育阶段。然而,目前直接测定不同根序细根生理功能的研究很少。以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的细根为研究对象,使用气相氧电极测定不同根序细根的呼吸速率,探讨根系呼吸速率与其形态、结构和组织氮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松和水曲柳细根的直径、根长和维管束直径均随着根序的增加(1–5级)而增加,而比根长、组织氮浓度和呼吸速率随着根序的增加而降低,各根序之间差异显著(P〈0.05);1级根比根长最大、皮层组织发达、组织氮浓度最高且呼吸速率也最高,其呼吸速率分别为17.57nmolO2·g^–1·s^–1(落叶松)和18.80 nmolO2·g^–1·s^–1(水曲柳),比5级根分别高148%(落叶松)和124%(水曲柳);并且,落叶松根的呼吸速率几乎有96%与根系组织氮浓度相关,而水曲柳根的呼吸速率则有89%与根系组织氮浓度相关。上述结果说明,细根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异质性是紧密相连的,低级根的形态、结构决定其功能是吸收养分和水,而高级根的形态、结构决定其功能是运输和贮存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