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生物科学   2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花背蟾蜍冬眠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辽宁北镇县城东河滩沙地止的花背蟾蜍冬眠生态习性。经过冬眠、种群结构无明显变化。肥满度、睾丸大小亦无明显变化;脂肪体系数显著减少;雌性生殖腺系数和输卵管相对体重百分数均显著增加。蟾蜍在当地10月下旬入眠,冬眠洞多在具一定坡度、背风向阳处。第二年4月中旬醒眠出洞,遇雨出洞锐增。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物(一册)(必修)》教材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种群的几个特征。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从事野外工作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应该组织部分学生或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以研究动物种群特征为目的的野外实习。鉴于国内此类资料甚少,现依据笔者近年来从事课外活动的经验将有关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姜雅风  田敏  吴伟 《四川动物》2000,19(3):131-132
1 自然概况医巫闾山位于辽宁西部山地丘陵的东部边缘,与辽河平原相邻。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地理位置在121°31′42″E~120°46′40″E、41°26′40″N~40°46′00″N之间。主要山体地处锦州地区北宁市(原北镇县)与义县交界处。海拔多在200-800m之间。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82℃,年平均降水量600mm,其中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7%。植物区系属华北植物区系,植被类型主要有蒙古栎林、油松林和灌木丛。蒙古栎林分布在偏阴坡处,林中混生有大叶朴、紫椴、花曲柳、黑桦、五角枫、小叶朴、胡…  相似文献   
4.
无蹼壁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俗名蝎虎子、守宫,隶属爬行纲、蜥蜴目、壁虎科。目前仅见于国内,在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苏和浙江等省份均有分布。现根据笔者自1982年至1986年观察结果,将无蹼壁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等简介如下: 成体体长54.5—74.0毫米,平均60.94毫米。体背与四肢背面土灰或瓦灰色,具浅黑色的不规则横纹,腹面乳黄或乳白色。头部无大型对称鳞片,吻鳞宽约为高  相似文献   
5.
(一) 春季,正是蟾蜍生殖季节,采来体型较大、有婚垫的雄性蟾蜍(花背蟾蜍或中华蟾蜍均可),用1毫升的注射器,将注射器的玻璃头(不带金属针头)直接插入蟾蜍的泄殖腔中,取其液体0.5毫升,然后在载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滴入采集的液体0.1毫升,盖上盖片,放在显微镜下  相似文献   
6.
1983年5月15日,笔者在辽宁北镇城东门外河岸一坟地上潮湿的鼠洞中捕到一条雌性虎斑游蛇,在室内对其生态进行饲养观察。 该蛇全长730+210毫米。捕捉时腹部已膨大,爬行迟缓,用树棍刺激蛇身,无攻击或迅速逃走行为。投喂花背蟾蜍,能咬住后肢进而吞食。6月19日,约经过20小时蜕皮,蜕皮后鳞片色彩鲜艳。自此至产卵,虎斑游蛇不再捕食,但从给水玻璃皿中饮水。6月28日晚,虎  相似文献   
7.
丽斑麻蜥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辽宁省北镇县城郊丽斑麻蜥的繁殖习性。  相似文献   
8.
姜雅风 《四川动物》2002,21(3):123-137
1 研究简史辽宁省爬行动物分类和区系的研究主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国学者进行的。秦耀庭、季达明 (1 965 )对蛇类做了报道。四川生物研究所在《中国爬行动物系统检索》(1 977)一书中列出辽宁省有爬行动物 1 3种 ,其中陆栖种类 (不包括海产种类 )含黑眉锦蛇共 1 2种。赵尔宓 (1 979,1 980 )对大连蛇岛上的蝮属蛇种进行研究 ,订新种蛇岛蝮。季达明、刘明玉等(1 981 )报道辽宁产蛇类 1 0种。黄康彩 (1 981 )增加辽宁省蜥蜴类新纪录 1种。赵尔宓、黄康彩 (1 982 )对辽宁省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分类进行系统研究 ,订新种桓仁滑蜥 ,增加…  相似文献   
9.
在辽宁,东北小鲵仅分布在东部山地丘陵地区,一般生活在植被和水源条件较好、食物丰富、人畜干扰少的环境。调查区内每100km^2约有分布地点4.62个,新增3个市县的东北小鲵分布记录:辽阳、东港和盖州。威胁东北小鲵生存和繁殖的主要因素来自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保护东北小鲵的关键是保护其栖息地。  相似文献   
10.
虎斑颈槽蛇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雅风 《四川动物》2002,21(1):29-31
本文报道了虎斑颈槽蛇的行为。虎斑颈槽蛇一般栖息在水域附近。在辽宁省西部地区,10月份陆续进入冬眠,翌年4月醒眠。以无尾两栖动物为食,采用偷袭和伏击方式捕食。有回缩、逃遁、藏匿和威吓等反捕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