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生物科学   6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通过化学方法使条斑紫菜R-藻红蛋白与抗体进行交联以制备荧光探针, 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异双功能试剂SPDP (N-琥珀酰亚氨基-3-2-吡啶基二硫丙酸醇)和DTT(二硫苏糖醇)分别使 R-PE(R-藻红蛋白)衍生化、IgG(单克隆抗体)巯基化, 其次测定了SPDP与R-PE不同摩尔比对R-PE衍生化的影响、DTT与IgG不同摩尔比对IgG巯基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SPDP与R-PE的最佳摩尔比为40:1, DTT与IgG的最佳摩尔比为500:1。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R-PE与IgG交联的制备技术, 并应用全波长扫描吸收光谱、电泳分析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等监测和分析技术, 证实了藻红蛋白与抗体已成功交联形成了复合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两步萃取法从菜籽粕脱毒液中提取硫代葡萄糖苷,以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硫代葡萄糖苷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分别考察可能影响硫代葡萄糖苷提取效果的各种因素,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第一步萃取剂为异辛烷,母液与异辛烷体积比为2:1,搅拌时间为30min,异辛烷萃取次数为2次,异辛烷单次萃取率达71.2%。硫代葡萄糖苷收率为83.7%。  相似文献   
3.
目的:螺旋藻富含藻胆蛋白,其附加值高,本实验对螺旋藻藻胆蛋白提取工艺做初步探索;方法:比较了组织捣碎法,冻融法,超声波法释放螺旋藻藻胆蛋白的效果,并用硫酸铵盐析,羟基磷灰石层析进一步提纯,对结果作了吸收光谱和SDS电泳鉴定;结果:显示超声波法破碎效果好,两次羟基磷灰石层析所得蛋白纯度较高;结论:表明本实验流程相对以往工艺经济,省力,省时,对螺旋藻藻胆蛋白的规模提取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疆乌恰县萨瓦亚尔顿金矿区早泥盆世牙形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新疆乌恰县萨瓦亚尔顿金矿区首次发现了早泥盆世牙形刺,确认了Lochkovian阶(An-cyrodelloides omus)和Emsian阶(olyganathus kitabicus,P.excavatus)的存在,并阐述了此次发现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条斑紫菜藻胆蛋白提纯方法优化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胀法与组织捣碎法相结合的紫菜叶状体细胞破碎方法.研究了不同物液比、缓冲液浸泡时间和硫酸氨盐析次数对藻胆蛋白纯度和产率的影响,对比了各种羟基磷灰石的层析效果,并对所得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做了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SDS-PAGE鉴定.结果表明,在物液比为1:5,浸泡时间为36h时,紫菜综合破碎效果最佳;经过4次硫酸氨盐析后,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纯度最高,分别达到1.71和0.98,采用Siegelman的方法制备的羟基磷灰石一次层析所得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纯度最高,分别达到4.73和4.42,产率分别为0.144%和0.042%,且光谱和电泳鉴定结果均达到商品化要求.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次探究了不同抗性淀粉添加量对双歧杆菌生长及代谢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大米抗性淀粉作为唯一的碳源,培养双歧杆菌单菌,通过吸光值确定细菌生长曲线、生物被膜生成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微观结构;运用苯酚硫酸法测胞外多糖;运用液相色谱检测短链脂肪酸和吲哚-3-乳酸;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信号分子AI-2的前体DPD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抗性淀粉添加量在0.5%~1%区间内时,对细菌密度、生物被膜生成量、短链脂肪酸及吲哚-3-乳酸代谢的作用最好,碳源浓度增加促进了短链脂肪酸和胞外多糖的产生,但DPD含量下降后反而趋于平缓。文章为探究不同抗性淀粉的添加量对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及食品工业中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