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生物科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患者血浆S100A1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之间的关系,以及S100A1水平对NST-ACS患者30天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共有162例NST-ACS患者符合入选标准,收集基本临床资料,进行GRACE评分,同时收集次日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检测血浆S100A1浓度,与患者的GRACE评分进行比较。根据S100A1的水平进行分组随访,KM生存分析不同组患者30天预后进行评价。结果:不同GRACE分组患者间S100A1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ST-ACS患者S100A1与GRACE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9,P0.01);KM生存分析显示,S100A1水平3.41 ng/mL的患者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S100A1可作为预测NST-ACE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的生化指标;在NST-ACS患者中运用S100A1有助于对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及评估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 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不断升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 生物多样性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地面调查方法为主, 重点关注物种或样地水平, 但无法满足景观尺度、区域尺度以及全球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评估需求。遥感作为获取生物多样性信息的另一种手段, 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发展迅速, 其覆盖广、序列性以及可重复性等特点使之在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制图以及评估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收集整理, 从观测手段、研究尺度、观测对象和生物多样性关注点等方面综述了遥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重点分析不同遥感平台的技术优势和局限性, 并探讨了未来遥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应用趋势。遥感平台按观测高度可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 能够获取样地-景观-区域-洲际-全球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星载平台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应用最多, 航空遥感的应用研究偏少主要受飞行成本限制。近地面遥感作为一个新兴平台, 能够直接观测到物种的个体, 获取生物多样性关注的物种和种群信息, 是未来遥感在生物多样性应用中的发展方向。虽然遥感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随着传感器发展和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完善, 遥感能更好地从多个尺度、全方位地服务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评估。  相似文献   
3.
植物源调节剂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源调节剂是利用艾蒿为主要原料,首次用提取的混合物研制成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80mg/L的植物源调节剂混合物水溶液,分别在水稻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叶面喷洒,清水对照。结果表明:植物源调节剂使水稻增产11.38%,千粒重增加11.45%。株干重增加了17.1%。在灌浆期连续测定表明:相对于CK,穗粒重增加10.9%,叶绿素含量提高14.41%。品质分析结果为: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5.57%、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18.52%、淀粉含量提高1.59%,可溶性蛋白质降低22.17%、粗纤维降低1.95%、粗脂肪降低1.22%。该植物源调节剂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都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4.
吴芳芳  郑有飞  吴荣军  王锦旗  李萍 《生态学报》2014,34(20):5840-5848
为研究臭氧浓度升高和太阳辐射减弱复合背景下,麦田土壤反硝化作用及N2O排放的变化,采用开顶箱(OTC)法和遮光网技术,设置3个臭氧浓度梯度及3个辐射减弱梯度,连续4a对小麦生长季麦田土壤进行臭氧浓度增加太阳辐射减弱以及它们的复合作用的试验。采用MPN(最大或然数)法测定反硝细菌的数量,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反硝化强度。结果显示反硝化细菌数量和反硝化强度受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小麦成熟期收割后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和反硝化强度增加得特别明显。O3连续作用3个生长季后,以及太阳辐射减弱处理,土壤反硝化菌和反硝化强度显著升高,N2O排放量显著增加。减弱的太阳辐射与增加的O3复合作用,在小麦的每个生育期均显著促进了反硝化菌数量增加和反硝化强度增强,促进率显著高于O3和遮荫的单独作用。结果说明,O3浓度增加以及太阳辐射减弱对土壤反硝化菌和反硝化强度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减弱的太阳辐射与高浓度的O3两因素之间存在协作关系,太阳辐射减弱有利O3的吸收,增加O3伤害,促进反硝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近地面遥感监测: 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我国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条件。其中, 以激光雷达技术为核心的近地面遥感平台, 作为Sino BON综合监测与管理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研发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软、硬件技术体系, 可以提供林下地形建模, 林分高度、林分表面结构, 林窗或内部分界线, 郁闭度动态, 植被群落划分、群落内部精细空间结构, 单木高度与胸径, 冠层形态、周长和盖度, 物种识别, 亚米级三维景观图等数字产品, 从而能够为国家相关部门和研究单位开展多种时空尺度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和保护工作提供精准、高效的技术支持。本文首先介绍了遥感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发展历史及最新趋势。然后在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研究进展基础之上, 总结了从遥感数据中可提取的重要生物多样性指标, 以及选择不同类型遥感数据源时需要考虑的时空尺度信息。在详细阐述NEON、CEOS、GEO BON等国际合作组织推动遥感技术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过程中指明: 以无人机为代表的近地面遥感平台具有机动灵活、高效低廉和高分辨率的特点, 可在卫星平台、载人航空平台和地面常规调查平台之间架构起生物多样性信息尺度推绎不可或缺的中间桥梁, 将是未来生物多样性监测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后, 文章指出: Sino BON近地面遥感平台的逐步建设完善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全方位的立体定量化信息, 在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向跨尺度等级动态系统监测、多源信息集成、智能决策与服务的平台方向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植物源调节剂是利用豆科和菊科植物为原料 ,首次研制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对玉米萌发有促进作用 ,尤其表现在促进根生长。在苗期、拔节期叶面喷施 ,提高生物产量 2 1 4 3% ,增加千粒重 4 2 0g ,增产率2 1 95 %。使用浓度为 80× 10 -3 g/L或 10 0× 10 -3 g/L使用方法是拌种和苗期、拔节喷施  相似文献   
7.
水稻纹枯病菌营养及寄主资源生态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IPM概念的局限性,有害生物生态调控(EPM)理论和方法的提出发展了IPM,生态位原则是有害生物生态调控(EPM)的重要原则之一,生态位研究为EPM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依据。应用可持续农业和EPM理论及生态位理论研究了水稻纹枯病的生态位,分析了水稻纹枯病菌氮肥营养生态位和寄主品种资源生态位,结果表明:以相对侵染效率作为指标,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纹枯病的氮肥营养生态位宽度不同,其中以孕穗期的生态位宽度最小,为0.6979,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的生态位宽度分别是0.9741,0.8884,0.7974和0.9815,表明水稻纹枯病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利用氮肥的效能不同。寄主品种资源生态位宽度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分别为0.9348,0.7677,0.8875和0.9962。以病情指数为指标,氮肥营养生态位宽度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分别为0.9379,0.9696,0.6775,0.6729和0.7691。其氮肥营养生态位宽度在拔节期与孕穗期最大,生态位宽度指数接近于1。寄主品种资源生态位宽度在各生育期均接近1,表明寄主品种资源生态位宽度在各生育期是相似的,即说明水长期稻纹枯病菌利用品种资源各状态的选择和利用效能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粉葛的最佳采收时期及各部位的应用价值,探索粉葛主要营养物质与异黄酮成分的积累规律及相关关系,该研究以广西藤县粉葛为材料,采用测试盒法、酶重量法、索氏抽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生理生化技术,测定了成熟期不同部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及不同生长时期粉葛块根主要营养物质、异黄酮成分的含量,并分析了各营养物质与异黄酮成分积累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在成熟期,粉葛不同部位的染料木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但叶片的大豆苷元含量显著小于中藤,根头和藤的总异黄酮、葛根素、大豆苷的含量显著大于叶片和块根,并且根头和藤的葛根素含量均超过1.00%。(2)不同生长时期,粉葛的淀粉、多糖、粗蛋白、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在11月和12月达到最大,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积累在12月最小,可溶性膳食纤维在8月和12月的积累量最大,总异黄酮和葛根素在8月和9月的积累量最大。(3)总异黄酮、葛根素的积累与淀粉、多糖的积累呈显著负相关,总异黄酮、葛根素的积累与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积累呈显著正相关。综上结果认为:粉葛的根头、藤蔓含有丰富的总异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具有很好的药用开发价值;粉葛药用的最佳采收期为8月和9月,粉葛食用的最佳采收期为...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其感染方式主要是聚集性感染,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了解环境中,特别是COVID-19确诊病人生活环境中的病毒存在情况,是做好环境消毒,阻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播的重要步骤,对COVID-19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COVID-19患者生活环境中SARS-CoV-2的存在情况,从SARS-CoV-2存在的空间部位、病毒核酸含量、消毒效果等方面对SARS-CoV-2的相关特点做出初步研究,为制定有效的SARS-CoV-2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COVID-19病例治疗前的3个家庭居住环境和治疗出院后隔离期间的2个宾馆居住环境中采集的样本为研究材料,采用RT-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核酸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首次从3个家庭环境中采样48份,RTPCR检测SARS-CoV-2核酸阳性5份(10.42%),3个家庭的环境样本中均有阳性样本检出。首次采样48h后在家庭3进行第二次采样16份,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2份(12.5%),检测Ct值比首次升高。家庭3消毒后24h采集的16份样本SARS-CoV-2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并且两处宾馆环境采集的24份样本SARS-CoV-2核酸检测也均为阴性。本研究提示,COVID-19病例的生活环境中可以检出SARS-CoV-2,病毒存在区域、存在物品、病毒核酸含量均有差异;对外环境进行消毒可以达到消毒目的,能够起到阻断SARS-CoV-2传播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吴芳芳  郑有飞  吴荣军  李萍  王锦旗 《生态学报》2013,33(24):7679-7689
采用开顶箱(open top chambers,OTC) 法设置3个臭氧浓度梯度,连续4a对小麦生长季土壤进行臭氧增加试验。测定小麦拔节、孕穗、抽穗、灌浆和成熟期的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氮、氨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以及硝化和反硝化强度。结果显示微生物量氮、氨氧化细菌数量和硝化强度随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a变化趋势相同。O3胁迫下,小麦根际微生物量氮、氨氧化细菌数量、硝化强度亦降低,与对照比较,均达显著水平(P < 0.05);随O3作用年限增加,抑制效应越强,第4年 O3对其的抑制率显著高于第1年的抑制率。反硝化细菌数量在前期没有显著变化,成熟期则增加两个数量级,O3显著促进成熟期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4a试验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较短时间里O3对土壤反硝化强度没有显著影响,而作用3个生长季后,反硝化强度显著升高。结果说明,O3浓度升高降低了麦田土壤微生物量氮、氨氧化细菌数量和硝化强度,并有一定的积累效应。O3剂量和作用时间的累积量达到一定阈值,显著增加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和反硝化强度,增加麦田土壤N2O排放的风险。土壤氮素微生物转化受小麦生长发育状况和O3剂量、作用时间的共同影响,不同形态的氮素对O3的敏感阈值不同,响应的时间和变化的范围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