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生物科学   8篇
  201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受试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检测受试者服用前后的肠道菌群并计数。结果 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 ,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结论 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具有一定的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酪酸权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婴儿型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uim perfringens)进行试管内的生物拮抗试验。将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及酪酸梭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分别对产气荚膜酸菌以一定的比例等量混合接种于GAM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实验证明酪酸梭菌和婴儿型双歧能明显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并且比各自单独培养时显示了较强的生物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培养基及培养工艺对双歧杆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双歧杆菌生产培养基进行筛选,提高双歧杆菌的产量。方法:使用保蒲培养基,采用发酵罐培养工艺。结果:使用保蒲培养基较西红柿原汁培养基可使双歧杆菌的产量提高3.06-5.36倍。用保蒲培养基采用发酵罐培养工艺较立瓶静止培养工艺双歧杆菌的产量可提高4.91-54.8倍;发酵罐培养工艺较用西红柿原汁培养基、立瓶培养工艺产量提高17.33-154.29倍。结论:用保蒲培养基发酵罐培养可大大提高双歧杆菌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用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婴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单独或联合艰难菌(Clostridium difficile)进行试管内的生物拮抗作用,将酪酸梭菌、婴儿双歧杆菌单独或酪酸梭菌和婴儿双歧杆菌联合分别与艰难梭菌以一定的比例等量混合后,接种于GAM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证明酪酸梭菌和婴儿双歧杆菌能明显抑制艰难梭菌的生长,并且两菌联合比各自单独培养时显示出更强的生物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对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的特性及功效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通过实验鼠进行刺激生长试验、活菌数测定、毒理试验、调节肠道菌群试验、免疫调节作用来观察制剂的作用。结果: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数量明显增加,高剂量能增加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0种52株供试菌分别与7个不同年龄组的健康人粪便混合,共配成364份模拟标本,采用反向间接胶乳凝集(RPLA)试验法与生物学试验法(小鼠致死试验、豚鼠皮肤血管透性因子试验,Vero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各标本中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简称Cp-Ent)。除产气荚膜梭菌之外的其他菌种培养液238份标本(34株),RPLA与生物学试验结果完全一致,均为阴性。产气荚膜梭菌126份标本(18株)中有70份标本的RPLA同生物学诸法完全一致地检出了Cp-Ent.有1株7份标本(CpNCTC8797)的RPLA为阳性,而各生物学试验却均为阴性,该菌株经PCR检查证明确为肠毒素原性产气荚膜梭菌,表明RPLA比生物学试验法更灵敏。有5株(CpNCTc8238,CpNCTC10611,CpNCTC10614,CpNCTC10612,CpL-52)35份标本RPLA与各生物学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但经PCR检吉证明该5株菌均为肠毒素原性产气荚膜梭菌,后经超声波破碎菌体提取物对其中部分菌株进行试验的结果仍然显示了RPLA与生物学法的一致性。有2株(CpNCTC8686,CpNCTC8449)14份标本的所有结果均为阴性,PC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AB不同的加入方法对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分子大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次加入手动搅拌和持续加入机械快速搅拌两种CTAB加入方法,纯化获得荚膜多糖粗糖,分别编为B组和C组。将两组荚膜多糖粗糖分别纯化获得精糖,分别编为D组和E组。以Sepharose CL-4B凝胶层析纯化获得荚膜多糖并检测其KD值。结果 B组荚膜多糖粗糖的KD值介于0.34~0.35之间,C组荚膜多糖粗糖的KD值介于0.03~0.05,进一步用苯酚纯化获得精糖后KD值D组介于0.34~0.36之间,E组介于0.22~0.28之间。两组相比KD值显著降低。结论CTAB的加入过程对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的分子大小有明显的影响,CTAB沉淀时进行快速而充分的搅拌,纯化获得的荚膜多糖相对分子质量更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