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生物科学   2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中,如基因的物理图谱,测定DNA序列,DNA杂交,DNA重组,都必须首先获得高纯度的足量的DNA片段。如何从凝胶中回收DNA组份则是比较困难而又关键的问题。从已发表的文献来看,目前尚没有一种公认满意的方法。我们根据本实验室的具体条件,摸索建立了一种“带前洗脱槽法”,用此法从凝胶中洗脱回收DNA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在紫外灯下确定DNA带的位置,在带前挖一个适当大小的凹形槽(图1)。用适当宽度的透析膜包被梳子的一面,两侧面和底面(图2)。将梳子置DNA带前,未包被透析膜的一面紧贴带的凝胶。凹形槽其余部分用较高浓度(1%)的琼脂糖凝胶填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 SDS—PAGE 测定四株 HSV 感染 HEp—2细胞、HeLa 细胞、人胚肺细胞、鸡胚细胞多肽与未感染细胞多肽的电泳图结果表明:四小时感染细胞多肽与未感染细胞多肽相比未见有区别,二十四小时的感染细胞多肽与未感染细胞多肽的电泳带显示有所区别。其中感染 HSV—1和 HSV—2型的鸡胚细胞多肽电泳带亦显示有所区别。说明鸡胚细胞对 HSV—1型和 HSV—2型的敏感性差异,亦可以从电泳带反映出来,说明电泳带可作为 HSV 分型的又一方法。经蔗糖梯度超离心纯化的未标记同位素的地方株 HSV—1CC21株和 HSV—2W 株病毒颗粒用 SDS 裂解,并进行 SDS—PAGE 表明这两株病毒的结构多肽分别为12和15种,显示型的区别。本文还就关于在制备疫苗时以选择何种细胞为宜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114株实验感染家兔,用免疫荧光法及病毒培养技术研究了家兔病毒血症动态,发现感染后第6天,病毒抗原首先在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出现;次日,亦可见于粒细胞中,第10—12天的抗原反应较强,第15天则明显减弱至消失。而在红细胞及血小板中始终未见明显的抗原反应。从感染后第3—13天的血浆中分离出病毒;感染后第6—15天,外周血单核细胞病毒分离阳性。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接种局部增殖后,侵入血液,并在白细胞中复制增殖,可能使病毒随血循环播散至全身其它组织脏器,造成因血传播引起的靶器官感染。  相似文献   
4.
生态制剂(ecologizal preporation,ecolagics或Drobihtics)是微生态学的概念,是利用正常微生物群成员或其促进物质,用以维持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的生物制品,其作用在于调整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我们从微生态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免疫胶体金色埋前标记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人胚肺细胞(HEL)内,人巨细胞病毒(HCMV-AD_(169))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ⅠSM_(44))抗原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在细胞这一微生境内,一病毒对另一病毒可能发生的影响。电镜下计数HSV-1组和HCMV HSV-1组特异性结合金颗粒数得HSV-1组为657个,HCMV HSV-1组的总数为283个。t检验P<0.01,差别非常显著。并且HSV-1组细胞的胞浆中的病毒颗粒,比HCMV HSV-1组明显多。荧光显微镜下:HSV-1组阳性细胞数为689个HCMV HSV-1组只有484个,经poisson分布u检验,P<0.01,差别非常显著。免疫荧光实验还表明:HSV-1组,抗血清在1:320时仍有荧光清晰的阳性细胞,而HCMV HSV-1组,抗血清在1:160时,却无荧光阳性细胞。细胞病变效应(CPE)动态观察显示:HSV-1组8小时即有细胞病变,24小时蔓延整个单层;而HCMV HSV-1组超感染14小时才有细胞病变。24小时约有75%细胞受累。结果表明HCMV对HSV-1的抗原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抑制作用的可能机理及其在分子生态学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H-114株的电镜形态。发现形态发生以内质网膜和胞浆膜芽生为主。病毒颗粒为圆形或卵圆形。具有双层膜结构,大小为90~120nm。提出了汉坦病毒形态发生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7.
病毒命名与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依其原来的含义 ,是指生物与其所存在的环境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这属传统生态学 ,即常称的生态学。由于国内的微生物生态学有很大的发展 ,而微生物又多是单细胞性的 ,这就使人们考虑微生物生态学应扩展为包括高等生物作为细胞性生命单元的细胞在内 ,这就使微生物生态学变为包括高等生物细胞在内的细胞水平的生态学了。这里显然出现了生态学的层次性问题 ,那就是宏观群体水平的生态学 ,微观细胞水平的生态学和超微观分子水平的生态 ;现在一般所称的绿色生态 (包括绿化生态和农业生态 )、兰色生态 (海洋生态 )和白色生态(塑料袋生…  相似文献   
9.
近来我们不只一次的讨论过分子生态学,特别是病毒的分子生态学问题,并提出了病毒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有关的分子生态失调的论点。但都未涉及病毒微生态学或病毒分子生态学的基本含义。这里,有必要对之加以明确,然后才对人巨细胞病毒的分子生态学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血清特异性IgM和IgG的检测及其临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反向间接ELISA IgM检测法和IFAT,对39例EHF病人的265份系列血清标本分别作EHF特异性IgM和IgG的检测。结果表明:重型EHF病人的IgM滴度明显高于轻、中两型;而IgG在三型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两例IgM阴性的病人IgG亦为阳性;IgM在少尿期下降比IgG明显;在第2、3病日就能分别检测出IgM和IgG。作者认为,IgG不仅同样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而且可能较IgM更为全面;IgM与病情轻重关系密切;在疾病过程中检测IgM似可作为病情判断的特征之一,这一结果还间接地支持了免疫复合物致病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