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生物科学   2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皇埔山大型真菌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安徽皇埔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对该地区的大型真菌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大型真菌103种,分属于24科48属,其中优势科为Tricholomataceae(14种,占13.59%)、Russulaceae(11种,占10.68%)、Cortinariaceae(10种,占9.71%)和Polyporaceae(10种,占9.71%);优势属为Lactarius(8种,占7.77%)、Psathyrella(6种,占5.83%)、Cortinarius(5种,占4.85%)和Marasmius(5种,占4.85%);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初步划分为世界广布成分(58.33%)、泛热带成分(29.17%)、北温带成分(10.42%)和热带-亚热带成分(2.08%);从种的地理成分上划分为:世界广布种(45种,占43.69%)、热带-亚热带分布种(31种,30.1%)、北温带分布种(24种,23.3%)及欧亚-北美-澳大利亚分布种(3种,2.91%)等分布型;皇埔山大型真菌的区系地理成分主要是以世界广布种为主,其次是热带-亚热带成分和北温带成分.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了滁州市家蝇对6种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滁州市的家蝇对毒死蜱、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辛硫磷、溴氰菊酯6种常用杀虫剂都产生了很高的抗性,其LD50分别为1.1858、1.9505、0.9530、47.1834、1.2120、1.0053μg/只,相对抗性系数分别为49.62、139.32、207.17、263.59、390.97、1675.50。滁州应停止使用这些杀虫剂,加强对家蝇抗性对策的研究,延缓家蝇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金银花尺蠖幼虫取食量及食物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研究不同温度(19℃、22℃、25℃、28℃和31℃)对金银花尺蠖幼虫取食量、取食速率、近似消化力和食物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温度(19℃和22℃)时金银花尺蠖幼虫的取食量和取食速率比较小,近似消化力和食物利用率比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银花尺蠖幼虫的取食量、取食速率、近似消化力和食物利用率均逐渐增大,到25℃时达到最大,分别为607.36 mg、27.47 mg/d、58.45%、20.81%;高温(31℃)时取食量明显减少,取食速率、近似消化力和食物利用率明显降低。根据所建立的平均取食量、取食速率、近似消化力、食物利用率与温度间的回归模型计算得出,金银花尺蠖幼虫取食量、取食速率、近似消化力和食物利用率最大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6.15℃、25.02℃、25.38℃和25.30℃。  相似文献   
4.
小地老虎雄蛾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小地老虎雄蛾触角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 小地老虎雄蛾触角为双栉状(端半部为丝状),由1节柄节、1节梗节和82~92节鞭节组成.在触角上分布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感器、腔形感器、 耳形感器、B(o)hm's氏鬃毛7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5.
罗晨  向玉勇  郭晓军  张帆  张芝利 《生态学报》2007,27(3):1035-1040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和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在我国北方常混合发生,为了解两种粉虱所造成的危害和自身种群的增长变化,制定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在(27±1)℃条件下研究了两种粉虱在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泗棉3号)、黄瓜Cucumis sativas L.(北京202)、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北京七叶茄)和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 Mill.(佳粉十号)上各虫态大小、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平均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在同一种寄主植物上,温室粉虱的1,2龄若虫的体长和体宽均显著大于烟粉虱,3龄以后两种粉虱的体型则变异较大。两种粉虱从卵到成虫羽化,在棉花上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在黄瓜、茄子和番茄上,温室粉虱的发育历期(19.7、19.4、20.8d)显著长于烟粉虱(17.3、17.6、18.3d)。在黄瓜和番茄上,烟粉虱的平均寿命(31.2、32.1)显著长于温室粉虱的平均寿命(26、24.9d);在棉花、黄瓜和番茄上,烟粉虱的单雌产卵量(122.2、220.2、266.5粒)显著高于温室粉虱(97.1、186.6、197.1粒)。烟粉虱在棉花、黄瓜、茄子和番茄上的总存活率分别为67.9%、77.8%、67.8%和59.0%,温室粉虱依次为62.2%、67.2%、64.4%和66.1%。综合比较4种寄主植物,烟粉虱比温室粉虱具有个体发育时间短、种群繁殖速度快、生殖竞争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触角电位记录(EAG)技术,测定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雄蛾对性信息素标准化合物Z7-12:Ac(A)、Z9-14:Ac(B)、Z11-16:Ac(C)、Z5-10:Ac(D)和Z8-12:Ac(E)的EAG反应。结果表明:这些标准化合物均能引起EAG反应,其中组分A(Z7-12:Ac)引起的反应最强,为5.65 mV,组分B(Z9-14:Ac)和C(Z11-16:Ac)居中; 组分D(Z5-10:Ac)的EAG反应值最小,为2.50 mV。二元混合物、三元混合物、四元混合物和全组分的EAG反应较高,其EAG反应值均显著高于单组分的反应值。三元混合物ABC的反应值最高,与5头雌蛾腺体的正己烷浸提液的EAG值相当。在使用剂量为0.01 ng~100 μg反应内,小地老虎雄蛾触角对性信息素各组分及其混合物的剂量反应曲线大致呈“S”形。从不同日龄雄蛾对标准化合物的反应中,发现在羽化后第3天达到最高值,之后则随日龄增加EAG反应降低。  相似文献   
7.
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解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生物学特性,以制定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作者在271℃的条件下,研究测定了B型烟粉虱在棉花(Gossypiumhirsutum)、一品红(Euphorbiapulcherrima)、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黄瓜(Cucumissativus)、西葫芦(Cucurbitapepo)、茄子(Solanummelongena)和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上各虫态大小、成活率、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平均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伪蛹在黄瓜和棉花上体型最大,在一品红上最小;烟粉虱从卵到成虫羽化,发育历期以在一品红上最长(22.0d),黄瓜上最短(17.3d);平均单雌产卵量以在番茄上最多(266.5粒/雌),一品红上最少(112.9粒/雌);成虫的寿命在番茄、黄瓜和茄子上显著长于在其他4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存活率以在黄瓜上最高(77.8%),西葫芦上最低(55.6%),两者差异显著。综合比较7种寄主植物,黄瓜是烟粉虱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寄主。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照培养箱,在16、19、22、25、28、31和34℃7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 Chu,对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16~34℃的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31℃以下的温度时,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超过31℃时,发育速度反而减慢,发育历期则逐渐延长;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2、11.44、5.42、13.98和9.74℃,有效积温分别为122.64、303.15、195.95、39.15和673.03日.度;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该虫在滁州市1年的理论发生代数为3.07代,这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了10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10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均有一定的驱避活性和毒杀作用.在10 mg/mL的浓度下,臭椿、曼陀罗和桂花的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驱避作用较强,其在12 h的驱避率分别为78.74%、77.54%、75.11%;夏枯草提取物的驱避效果最弱,12 h的驱避率为58.53%.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植物提取物的驱避效果均呈下降趋势;印楝提取物的毒杀活性最强,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68.30%;曼陀罗和苦瓜的作用次之,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6.41%和63.70%;夏枯草提取物的作用最低,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仅为26.47%.进一步的毒力分析表明,印楝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毒力较强,24h的Lc.值为11.0836 mg,/mL.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古老特有植物青檀叶片进行内生和附生真菌的研究,以了解青檀叶片内生和附生真菌的组成特点和探讨内生和附生真菌菌群之间的可能联系,为研究真菌资源多样性、植物附生和内生真菌的相互演化关系及真菌与宿主植物协同进化等提供有益参考资料。研究结果表明,从健康的青檀叶片获得可培养内生真菌839株,附生真菌1857株,共计2696株,鉴定其分属于4目,5科,43属。在目的分类水平上,内生和附生真菌均以丛梗孢目Moniliales为优势菌群,分别占90.23%和92.51%;在科的水平上,内生真菌以暗梗孢科Dematiaceae和丛梗孢科Moniliaceae为优势菌群,分别占47.56%和42.67%,附生真菌以丛梗孢科Moniliaceae和暗梗孢科Dematiaceae为优势菌群,分别占67.04%和25.47%;在属的水平上,内生真菌以黑团孢属Periconia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为优势菌群,分别占31.47%和10.73%,附生真菌以小球霉属Glomerularia、膝葡孢属Gonatobotrys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为优势菌群,分别占20.03%、13.95%和12.22%。青檀叶片内生真菌和附生真菌均存在的菌群数量达到23个属,占53.49%。内生真菌特有的属有6个,共分离19株,占0.70%,附生真菌特有的属有14个,共分离120株,占4.45%。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 index(H')多样性指数(2.44)和Margalef index(R)丰富度指数(2.88)分别小于附生真菌ShannonWiener index(H')多样性指数(2.57)和Margalef index(R)丰富度指数(3.32),但两者的Evenness index(E)均匀度指数几乎相等。青檀叶片内生和附生真菌菌群组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相似性系数达0.70。通过Fisher's exact test分析表明青檀叶片内生和附生真菌菌群组成无明显差异(P=0.0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