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生物科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南平松溪林场九个人工杉木林标准地的实测数据, 对人工杉木林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进行了评价和相关性分析, 为制定杉木林和其他纯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和调整措施奠定基础。采用n=4确定林木的空间结构单元, 用大小比数、角尺度和竞争指数等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杉木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9个标准地的杉木林大小比数都接近中庸状态, 林木个体差异不大, 林木分化不严重; 角尺度处于均匀和随机分布状态之间, 与水平分布理想模式存在一定差距; 竞争指数较为稳定, 没有因为年龄的不同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大小比数U和竞争指数H间为中度相关, 大小比数U和角尺度W, 以及角尺度W和竞争指数H间几乎不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海马老年斑三维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斑是老年性痴呆 (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β 淀粉样蛋白 (Aβ)在老年斑中的积聚与AD发病关系密切。因此 ,如何抑制老年斑内Aβ的积聚和促进Aβ纤维的解聚对于治疗和预防AD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TLAB软件图像处理、AVS重构等技术构建了老年斑三维结构。实验发现海马部位的弥散斑和经典斑具有孔状结构 ;弥散斑无明显核心结构 ,密度分布趋势由中心向周围递减 ;经典斑中心Aβ沉积最致密 ,周围Aβ沉积最少 ,而斑块外周Aβ沉积密度居中。老年斑三维结构重构方法的建立 ,有助于老年斑积聚动力学的研究 ,并对AD病理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3种红树林植物根际沉积物中分离和鉴定放线菌,进行抑菌活性初筛获得目标菌株并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方法】使用5种培养基对红树林植物根际沉积物放线菌进行分离,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的方法研究沉积物中的放线菌多样性,结合抑菌活性筛选获得目标菌株后进行放大规模发酵和分离鉴定次级代谢产物,根据生物合成基因簇定位和分析对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推导。【结果】从3种红树林植物根际沉积物中分离得到放线菌49株,包括链霉菌属(Streptomyces)31株、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14株、小双孢菌属(Microbispora)、链孢子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野野村氏菌属(Nonomuraea)和糖单孢菌属(Saccharomonospora)各1株。获得粗浸膏抑菌活性较好的菌株Streptomyces sp. SCSIO 40067,从中分离鉴定了6个α-吡喃酮类化合物:germicidin A–C、germicidin I和isogermicidin A–B,并首次报道了germicidin A的晶体结构。从菌株SCSIO 40067基因组...  相似文献   
4.
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 RVFV)隶属白蛉病毒属(Phlebovirus),为三节段单股负链RNA病毒,其主要通过蚊子的叮咬进行传播,可引起大批孕畜流产和幼畜的死亡,人感染RVFV后,可出现出血热、脑膜脑炎等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目前尚无针对RVFV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方法,疫苗接种是控制该病毒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现就近年来RVFV疫苗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IL-33是在2005年发现的一个多功能细胞因子,属于IL-1家族新成员。IL-33通过受体ST2活化NF-KB和MAPK信号通路,促进Th2细胞因子的产生,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脸油葫芦线粒体基因组:一种新的基因排列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长距PCR扩增及保守引物步移法测定并注释了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果表明,黄脸油葫芦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660 bp,A+T含量为73.1%。谷氨酸、色氨酸及天冬酰胺的转运RNA基因由N链编码,形成了直翅目中的第三种基因排列顺序,其余结构与其它螽亚目昆虫的线粒体结构一致。基因间隔序列共计73 bp,间隔长度从1—24 bp不等;有14对基因间存在共54 bp重叠,重叠碱基数在1—11 bp之间。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12个基因(除COⅠ基因外)的起始密码为标准的ATN组成,COI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为TTA。有10个基因在基因3'端能找到完全的TAA或TAG终止密码子,而有三个基因(COII,ND5和ND4)终止密码子为不完整的T。除tRNASer(AGN)外,其余21个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均属典型的三叶草结构。黄脸油葫芦940bp的A+T富集区中存在一个被认为与复制起始有关的保守的二级结构,该结构不仅存在于直翅目昆虫中,而且也存在于双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中,但是未见于昆虫纲的早期分化类群——弹尾目中。  相似文献   
7.
【背景】红树林生态系统位于陆地和海洋的交汇地带,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红树林内生真菌种类丰富,次生代谢产物结构多样、活性优异,是小分子天然产物和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目的】从湛江红树林植物样品分离、鉴定和筛选内生真菌,分离筛选菌株Stemphyliums sp. SCSIO 40436次生代谢产物并进行活性筛选。【方法】基于ITS序列鉴定种属研究内生真菌多样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滤纸片扩散法筛选大米和燕麦固体培养基培养菌株的化学多样性及抑菌活性。应用硅胶、凝胶和反相色谱等色谱学方法分离纯化;应用高分辨质谱、核磁、X射线单晶衍射、圆二色谱等波谱手段确定化合物的平面结构与立体构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湛江高桥红树林植物样品分离纯化获得52株内生真菌,通过ITS序列比对归属于29个属。筛选到菌株Stemphylium sp. SCSIO 40436,从其发酵粗提物中分离得到5个聚酮化合物stemphol (1)、macrosporin (2)、altersolanol A (3)、alterporriol E (4)和alterporriol D...  相似文献   
8.
IL-1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汉族人白细胞介素-1b(IL-1b)基因 -511T>C 和 +3954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的关系,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扩增 81 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和 101 例正常对照者中分别包含IL-1b 基因 -511T>C 和 +3954C>T 位点的片段, 酶切法鉴定 IL-1b基因 -511T>C和 +3954C>T 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情况, 比较两组中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的关系。同时, 利用 MRI 检测两组腰椎间盘退变的情况, 并分析其中小于45岁者IL-1b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 腰椎间盘疾病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存在IL-1b基因 -511T>C 和 +3954C>T 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IL-1b 基因 -511T>C 位点 TT、TC 和 CC基因型, T、C 基因型差别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P<0.01), 与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无关(P>0.05), 但IL-1b基因 +3954C>T 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及腰椎间盘疾病均无关(P>0.05)。表明在汉族人中, 存在 IL-1b 基因 -511T>C 和 +3954C>T 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 但仅 -511T>C 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邢春阳  杨海城  蒋传路  叶伟  冯岩 《生物磁学》2013,(34):6761-6763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锁孔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锁孔手术459例的手术经验,总结锁孔手术临床应用。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病变的手术270例。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病变的手术52例。经后颅窝锁孔入路的手术137例。结果:外伤及高血压引起脑内血肿23例,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效果良好。颅内肿瘤全切除266例(74.7%),次全切除90例(25.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无与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锁孔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汉坦病毒主要感染人内皮细胞,细胞在病毒感染早期诱导生成的Ⅰ型干扰素(IFN-Ⅰ)可阻断汉坦病毒的复制,但不同的病毒蛋白和不同型别的汉坦病毒在IFN应答的调节机制上可能有所不同。就汉坦病毒感染对IFN应答的调节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