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生物科学   18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1号染色体基因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临床DLBCL病人淋巴结标本中的淋巴细胞,提取淋巴细胞的mRNA并与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信号扫描、处理后获得表达基因杂交信号强度。每基因设11-20对探针。杂交信号与错配探针对比,扣除背景值后,使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选取与错配杂交信号有显著差异的基因作为分析结果(P=0.05)。然后随机选取四个检测到的基因,使用PCR方法检验基因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成功地从快速冷冻保存的DLBCL标本中提取RNA。使用表达谱芯片进行研究,发现了共316条1号染色体编码的基因在DLBCL细胞中表达。根据胞内定位,基因功能和基因所属的代谢通路三种分类方法对所得基因进行分类分析。基因表达密度分析显示DLBCL中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情况与编码基因分布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表达谱芯片研究了DLBCL中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7例卵巢恶性肿瘤、8例正常卵巢与4例良性肿瘤中P-gp、GST-π的表达。结果P-gp在卵巢恶性肿瘤与正常卵巢及良性肿瘤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gp表达与恶性肿瘤分期、分级无关,而与组织学类型及化疗有关。GST-π的表达在卵巢恶性肿瘤与正常卵巢及良性肿瘤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与化疗有关,而与组织学类型、分期、分级无关。结论卵巢恶性肿瘤中存在着原发耐药,P-gp及GST-π的表达与化疗耐药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 miR-125b在前列腺癌高低转移潜能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高转移细胞株1E8细胞的运动转移中的作用和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realtime PCR法检测前列腺癌高低转移潜能配对细胞系中 miR-125b的表达差异.通过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观察1E8细胞及转染 miR-125b 抑制剂及其阴性对照后该细胞运动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高转移潜能1E8细胞中miR-125b表达水明显高于低转移潜能2B4细胞;下调miR-125b会减弱1E8细胞的运动转移能力.结论 miR-125b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运动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mRNA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及排卵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不同发育时期的昆明小鼠,以及性未成熟昆明小鼠予以PMSG-HCG(Pregnancy Mare Serum Gonadotro-phin-Humane chorionic gonadotrophin,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序贯处理,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小鼠卵巢中PRLR mRNA的表达。结果PRLR mR-NA的表达水平随小鼠的不断发育而显著性升高,PRLR在6周龄小鼠卵巢中的表达量是3周龄小鼠的3.86倍(P0.01),11周龄与33周龄小鼠的表达水平分别是3周龄小鼠的19.67倍、19.81倍(P0.01);PMSG处理后12h,PRLR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1.44倍(P0.05),24h、48h后分别达到5.48倍和7.14倍(P0.01),HCG处理后4h、8h、12h,PRLR表达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24h、48h后其表达水平再次升高,分别是对照组的5.64倍和6.04倍。结果 PRLR对小鼠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其黄体形成与维持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组织中p21waf基因表达与高危HPV感染的情况,研究P21蛋白与高危HPV感染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21蛋白及基因杂交捕获Ⅱ代技术(HC-Ⅱ)检测高危HPV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这4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中P2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8%、15.4%、39.1%和57.7%;高危HPV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3.5%、65.2%和88.5%,这两项指标在CIN、宫颈癌组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且与正常宫颈和宫颈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别宫颈组织中高危HPV阳性组的P21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的P21蛋白阳性率。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21蛋白的表达和高危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恶化均有高度的相关性,其检出率和阳性表达率随着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在CIN向宫颈癌恶性转化过程中,P21与高危HPV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鄂中地区人群HPV感染基因型别。方法采集8136例鄂中地区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武汉市商业职工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宫颈口及颈管脱落上皮细胞,应用导流杂交法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HPV阳性感染1437例(17.66%),其中高危型感染检出1189例(占82.67%),低危型感染检出141例(占9.74%),中国人群常见亚型感染检出305例(占21.16%),多重感染检出369例(26.68%)。单一感染者中高危型833人(57.97%),低危型感染者72人(5.01%),中国人群常见亚型感染者163人(11.34%)。根据年龄分层,〈25岁组HPV感染率相对较高,为21.17%(P〈0.05);HPV高危型感染组中〈25岁比例较高,达17.80%。在1437例HPV阳性感染者中,单一感染者共1068例(74.32%),二重感染占18.72%。最常见的交叉感染是高危型+中国人群常见亚型合并感染(8.28%)。结论导流杂交法HPV基因型分型检测可为宫颈疾病流行病学及早筛早治提供重要线索,对于发现HPV感染的高危人群、积极控制HP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Ubiquitin B(Ubb)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AAG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周期阻滞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17-AAG处理HeLa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蛋白酶体活性变化;Ubb siRNA 转染HeLa细胞后,Real Time PCR法检测Ubb干扰效应,Western 印迹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变.结果 17-AAG可以诱导HeLa细胞阻滞于G2/M期,同时显著增强细胞内糜蛋白酶样蛋白酶体活性,并且两者的变化均呈现剂量依赖性;干扰HeLa细胞内Ubb后,可以逆转17-AAG引起的G2/M期阻滞;17-AAG可明显下调HeLa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1和Hec1的表达,并且这一变化也是Ubb依赖的.结论 Ubb在17-AAG诱导的HeLa细胞周期阻滞中发挥重要作用,Ubb和HSP90抑制剂17-AAG在功能上相互关联,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小鼠Prx2正义及反义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Prx2、pEGFP-N1-aPrx2并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表达。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小鼠卵巢颗粒细胞提取的总RNA中,获得Prx2基因编码序列的正义及反义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至体外培养的未成熟小鼠颗粒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blot检测其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改变。结果:酶切和测序证明重组真核衰达载体pEGFP—N1一sPrx2、pEGFP—N1-aPrx2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观察及Westernblot确认目标蛋白在颗粒细胞中表达增强或减弱。结论:成功构建小鼠Prx2基因正义及反义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Prx2、pEGFP-N1.aPrx2并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9.
卵巢癌肝转移灶高表达基因SFT2D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基因表达差异,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一条卵巢癌肝转移灶高表达基因SFT2D1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分别将卵巢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组织标本mRNA用Cy3-dUTP和cy5-dUTP标记后与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信号扫描、处理后获得两者的表达差异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一条无功能研究的新基因SFT2D1进行初步分析,阐明了它的基因姑构、染色体定位、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蛋白质功能域等信息。并对多物种中的相似性蛋白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达谱芯片发现了共272条差异表达基因。对新基因SFT2D1的上述性质进行了有效的预测,基本明确了该基因编码蛋白为一内质网跨膜蛋白,可能参与肿瘤转移相关蛋白的合成与加工。结论:表达谱芯片技术是一种研究肿瘤转移基因表达差异的有效的高通量研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新基因SFT2D1是一个有肿瘤转移研究价值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弥漫大B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12号染色体基因表达情况。方法:收取临床DLBCL病人淋巴结标本液氮速冻,快速冷冻切片,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单纯淋巴瘤细胞,提取淋巴瘤细胞中的mRNA与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信号扫描、处理后获得表达基因杂交信号强度。每基因设11-20对探针。杂交信号与错配探针对比,扣除背景值后,使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选取与错配杂交信号有显著差异的基因作为分析结果(P=0.05)。随机选取两个检测到的基因,使用PCR方法检验基因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成功地从快速冷冻保存的DLBCL标本中提取了RNA。使用表达谱芯片进行研究,发现了共164条12号染色体编码的基因在淋巴瘤细胞中表达。并根据胞内定位,基因功能和基因所属的代谢通路三种分类方法对所得基因进行分类分析。基因表达密度分析显示1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情况与编码基因分布情况比较一致。结论:使用表达谱芯片研究了1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情况,为研究DLBCL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