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生物科学   1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烟雾病患者,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病例既往均无阳性病史,中、青年起病,男性居多,均以缺血性脑血管病起病,肢体瘫痪不重,经颅多普勒(TCD)及头颅核磁改变明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均存在血管闭塞及侧支开放,烟雾血管网形成,1例MRA证实烟雾血管网形成。结论:对于无既往史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要考虑MMD的可能,需完善TCD、头核磁检寻找证据,最后完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6例CV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与治疗方法。结果:6例临床表现无特殊,4例经MRI+MRV确诊,3例DSA检查确诊,1例介入治疗,4例抗凝治疗,2例保守,无死亡患者。结论: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遇到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的青中年人,应高度怀疑CVT。早期应用抗凝、溶栓等治疗方法,对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ICU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分布特点、高危因素,并和国际权威数据进行比较,了解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CRBSI发生状况,为进一步防治CRBSI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美国国家院内感染监测(NNIS)规定的关于CRBSI的定义、诊断标准和评估参数等统一标准系统,对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人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综合性ICU病房内的所有符合条件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得到符合纳入研究条件的患者174例,累计行中心静脉导管日为1913日;发生CRBSI为23例次,感染率为13.2%,感染密度为12.0/1000,导管使用率为72.8%。其中以肠杆菌和假单胞菌为主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9例;以屎肠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细菌感染7例;真菌感染7例,均为假丝酵母菌属。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RBSI发生前抗生素应用个数≥3(OR=6.335)和中心静脉置管个数〉1(OR=5.981)是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该院CRBSI发生率高,感染密度大,多个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抗生素应用频繁可以增加CRBSI的发生率,必须进一步加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结合法国梅里埃公司的自动化细菌鉴定分析仪分离鉴定细菌;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双纸片协同筛选法和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法检测ESBLs。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临床分离的产ESBLs和非产ESBLs KPN菌株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趋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KPN的ESBLs检出率分别从1999年的19.82%上升至2010年的49.34%;KPN主要分离于痰占52.4%,其次是血液占17.74%,主要来源于外科病区和新生儿病区;产ESBLs菌和非产ESBLs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非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都保持高度敏感,耐药率均低于2%。结论 12年间ESBLs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表达对包括非β-内酰胺类在内的抗菌药物多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保持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表达载体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株HPV18 E6、E7基因的表达。应用已鉴定的shRNA表达载体pHPV1、pHPV2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阳性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情况;提取细胞内总RNA,RT-PCR方法检测HPV18 E6、E7 mRNA;WesternBlot检测HPV18 E6、E7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灰度分析软件对PCR扩增条带与蛋白质条带进行灰度分析。pHPV1实验组细胞内HPV18 E6、E7 mRNA含量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的31%、38%,E6、E7蛋白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的37%、31%;pHPV2实验组细胞内HPV18 E6、E7 mRNA含量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的54%、77%,E6、E7蛋白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的52%、83%。pHPV1、pHPV2表达载体能抑制Hela细胞HPV18 E6、E7的表达,针对外显子区434-452的pHPV1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烟雾病患者,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病例既往均无阳性病史,中、青年起病,男性居多,均以缺血性脑血管病起病,肢体瘫痪不重,经颅多普勒(TCD)及头颅核磁改变明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均存在血管闭塞及侧支开放,烟雾血管网形成,1例MRA证实烟雾血管网形成。结论:对于无既往史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要考虑MMD的可能,需完善TCD、头核磁检寻找证据,最后完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6例CV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与治疗方法。结果:6例临床表现无特殊,4例经MRI+MRV确诊,3例DSA检查确诊,1例介入治疗,4例抗凝治疗,2例保守,无死亡患者。结论: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遇到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的青中年人,应高度怀疑CVT。早期应用抗凝、溶栓等治疗方法,对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神经梅毒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梅毒感染后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加强对神经梅毒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学变化、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梅毒血清学检查、脑脊液梅毒检查均阳性,5例头核磁检查存在特异性改变(4例冠状住可见海马异常信号),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结论:神经梅毒好发于中年男性,梅毒全身症状可不明显,其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和漏诊,临床应重视对患者临床特征识别,尤其对患者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识别,对神经梅毒患者的诊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梅毒感染后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加强对神经梅毒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学变化、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梅毒血清学检查、脑脊液梅毒检查均阳性,5例头核磁检查存在特异性改变(4例冠状位可见海马异常信号),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结论:神经梅毒好发于中年男性,梅毒全身症状可不明显,其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和漏诊,临床应重视对患者临床特征识别,尤其对患者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识别,对神经梅毒患者的诊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