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生物科学   6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钙调蛋白(CaM)是一种多功能调节蛋白,它含有4个Ca~(2+)结合域.晶体研究表明所有Ca~(2+)都与主链氧原子及酸性残基侧链氧原子配位,但Ca~(2+)的配位层中是否有水分子存在尚未确定.木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以Mn~(2+)为探针,通过测定水质子的核磁弛豫速率T_(1P)_(-1)建立了有关Ca~(2+)配位层中水分子数目的模型,该模型指出Cam中高、低亲和位上Ca~(2+)结合水的能力不同,高亲和位上Ca~(2+)的配位层中没有水分子存在,而低亲和位上Ca~(2+)配位层中含两个水分子.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付立叶变换红外差示技术,获得了氨基酰化酶,脱Zn(Ⅱ)氨基酰化酶酶蛋白,和Co(Ⅱ)重组氨酰化酶水溶液的远红外吸收谱.结果表明,510cm~(-1)至500cm~(-1)的一个吸收峰是由活性部位中金属离子与其配位原子间的伸缩振动所引起.我们认为,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以为金属酶活性部位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直接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氨基酰化酶中金属锌离子的功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酰化酶是含锌金属酶。该酶每摩尔蛋白中含2摩尔Zn(Ⅱ)离子。金属鳌合剂与酶作用,通过竞争螯合Zn(Ⅱ)离子使酶活力下降。残余活力与残留金属含量呈正相关。竞争螯合的结果,生成不含金属的脱辅基酶蛋白,并导致酶活力的丧失。脱辅基酶由于加入Zn(Ⅱ)离子而恢复其活力。实验表明金属锌离子是氨基酰化酶催化活力所必需。与Zn(Ⅱ)离子相似,Co(Ⅱ)离子也可与脱辅基酶相结合并使之复活。 在190—240nm区域内对比了天然酶、脱辅基酶蛋白与Co(Ⅱ)置换氨基酰化酶的圆二色谱。远紫外圆二色谱表明,与天然酶相比,在脱辅基酶中由于金属离子的丧失导致主链构象发生变化,其中α螺旋增加约7%。因而锌离子(钴离子)对蛋白主链的反应最适构象有一定的稳定作用。脱辅基酶与Co(Ⅱ)离子结合,酶的主链构象恢复至与天然酶几近相同。可认为这是促使酶复活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黄蛞蝓(Limax flavus Linnaeus)是一种世界性广布种,在我国见于长江流域以及山西、河北、北京等地区。喜欢生活在住宅附近以及地下室、菜园和花园等较暗湿的环境。一般昼栖夜出,危害蔬菜、瓜果、花生的叶和幼苗,为一种农业害虫。也常爬进厨房取食饭菜或食屑,污染食物、器皿、用具等,为人们所厌恶。它也是家畜、家禽等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我们于  相似文献   
5.
1. 从河北唐山开搛煤矿和湖北香溪刘草坡煤矿的酸矿水中分离到二株参与矿水变酸的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looxidans Wak~maa et J0ffe)。该菌大小为0.6一1×0.5 微米,圆头,单个或成对,革兰氏鱼反应。严格好气,在含元素硫的无机基上发育。在一般细菌基上不生长。 2.藏菌以氧化元素硫取得能源。不能氧化硫代硫酸盐,低铁,硫化物和亚硫酸盐.也不能利用有机物如葡萄糖、酵母汁、蛋白膝、乳酸和醋酸盐为能源。 3.骸菌同化大气中二氧化碳为碳源。有机物除葡萄糖外,较高浓度的内膏、酵母汁、蛋白臁对菌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 4.在氮源上,加铵盐基上生长旺盛,强烈产酸,pH降到0.5左右。相反,加硝酸盐同于不加氮源对照,生长微弱,pH最多降到1.5左右。而且在生物量上,加敛盐的培养秸果 比加硝酸盐的高5一10倍,这表明只能利用铵态氮为氮源。在有机氮如尿素、天朗多素、蛋白臁存在下都发育。 5.在元素硫基上,开始菌量的增殖和酸的形成有平行的关系。当酸度提高到pH 1.5左右时,虽培养液仍保持高度混浊及一定的产酸能力,但活菌量开始迅速下降。用作接种物时最好pH达到达一点以前进行。 6.本菌发育的温度从15℃开始随着温度提高产酸速度加快,但超过35~(2就受到抑制,40℃几乎停止发育,55℃完垒抑制生长。最适温度为30—35℃菌一般在pI-I‘2.0—4.8范围内都能很好地发育,低于1.2或高于5.8,生长完垒抑制。其最适pl-I是2.5—3.3。  相似文献   
6.
1. MNNG在 pH6时较为稳定,在碱性条件下分解极为迅速,较易受光照作用而分解。 2.MNNG诱发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AS 1.271 菌株获得最高突变率的适宜条件是:菌龄为对数生长期的早期,采用0.05M pH6的TM缓冲液,所用剂量为1000微克/ 毫升,于30℃处理45分钟,在这样的处理条件下,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可达20%左右。 3.在所获得的1775株突变菌株中,有947株经过营养缺陷型的鉴定,其中有核酸碱基、氨基酸、维生素的单一和双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核酸碱基缺陷型中,腺嘌呤缺陷型较多,氢基酸缺陷型中以组氨酸、谷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等缺陷型所占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7.
双斑萤叶甲研究简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坝下几县,普遍发生一种甲虫,主要以成虫为害玉米花丝、高梁、谷子花药,影响作物授粉。它还咬食上述作物刚灌浆的嫩粒,造成籽粒破碎。同时为害豆类、马铃薯、蔬菜、白麻及向日葵等多种作物。据阳原县统计,1976年发生面积达8万多亩。据群众反映,此虫发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早年不为害庄稼,自1964年发现为害谷子,故称为“谷罗子”,它的发生程度与8月份降水量有密切关系,降水量愈少,发生程度愈重。在同一地区,旱坡地一般重于水浇地和盐碱地。 此虫经过鉴定为双斑萤叶甲,学名是 Mono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叶甲科(Chrysomelidae)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 双斑萤叶甲在我国分布极广,现已知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河北、山西、陕西、江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探讨我们所在医院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三种Ⅰ类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12年6~11月出院的三种单病种255例Ⅰ类切口患者手术资料,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结果:255例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6.27%,证实我院通过整治活动的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下降,用药合理性呈现持续改进的良好趋势.结论:不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力度,能够明显改善抗菌药物用药不合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进和完善现阶段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存在问题的措施。方法分析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对策。结果 "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研究生待遇偏低、管理模式混乱、导师地位的边缘化及临床带教医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结论针对"双轨合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中医临床医师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胎儿脐血流检测仪测定脐动脉S/D值探讨导致脐血流S/D比值升高的主要原因。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919例孕28~42周的孕妇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S/D)。结果:异常组108例的脐带因素、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及妊高征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脐动脉S/D比值增高可及早地警示和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指导临床提早采取干预和处理措施,提高围产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