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生物科学   2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应介质对脂肪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脂肪酶Lipozyme^IM在有机溶剂中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在水溶液中,热处理温度高于50℃后,其催化甘油三酯水解的活力迅速下降,温度升到60℃时,水解活力仅残存13.6%,温度高于70℃该酶完全失活,而在有机溶剂正庚烷中,温度高达85℃仍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反应介质的疏水性越强,酶抗超声辐射变性作用的能力越强,经同样的超声辐射处理后,正已烷中Lipozyme^IM的酯水解活力仅损失11.8%,而在  相似文献   
2.
祛斑霜,祛斑汤对小鼠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军  刘耘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10(4):216-216,225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目前也尚无特效药物。我们选用具有养颜祛斑作用的人参皂甙、白茯苓等药物配伍,分制成外用的祛斑霜和内服的祛斑汤,在临床上应用,治疗黄褐斑,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进一步探讨药物的...  相似文献   
3.
系统地研究了可溶性吡啶型(BVP)树脂的浓度、处理菌液的细胞浓度、悬浮介质、温度及pH等因素对可溶性BVP树脂抗菌活性的影响,比较了BVP树脂对不同微生物的抗菌活性,探讨了BVP树脂用于水处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系统地研究了可溶性BVP树脂对Escherichiacoli的抗菌作用,探讨了树脂的吡啶盐含量、平衡离子类型、第二单体及R1基团结构、分子量及聚合方法等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脂肪酶LipozYmeIM经有机溶剂浸泡处理后活性显著提高。该文系统地探讨了有机溶剂特性、有机溶剂水含量以及有机溶剂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对LipozymeIM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LipozymeIM经疏水性较强的有机溶剂浸泡处理后活性成倍增长;浸泡的最佳温度为60℃左右;浸泡时间对酶活影响不大;随着有机溶剂水含量的增加,酶活性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6.
灌木在维持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调查了新疆北部草地典型灌木物种, 并分析了这些灌木叶、枝、茎的碳(C)、氮(N)含量特征, 可为新疆草地植被碳氮储量的准确估算以及碳氮循环过程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 北疆地区草地的典型灌木有白刺(Nitraria spp.)、刺旋花(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假木贼(Anabasis spp.)、 锦鸡儿(Caragana spp.)、麻黄(Ephedra spp.)、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梭梭(Haloxylon spp.)、金丝桃叶绣线菊(Spiraea hypericifolia)、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spp.)、小蓬(Nanophyton erinaceum)、盐爪爪(Kalidium spp.)、猪毛菜(Salsola spp.)等, 归属于蔷薇科、豆科、麻黄科、柽柳科、蒺藜科、蓼科、旋花科、藜科。北疆草地典型灌木各器官C含量为茎(45.76 ± 3.43)% >枝(44.27 ± 4.51)% >叶(39.15 ± 5.91)%, N含量为叶(2.21 ± 0.59)% >枝(1.55 ± 0.44)% >茎(1.34 ± 0.35)%, C:N为茎(36.74 ± 10.80) >枝(31.07 ± 10.43) >叶(18.94 ± 5.82)。灌木地上部分C含量为(43.77 ± 4.43)%, N含量为(1.56 ± 0.45)%, C:N为(31.78 ± 10.12); C含量变异程度较小, 变异系数为10%, N含量的变异系数为27%, C:N的变异系数为32%。灌木同一器官的C、N含量及C:N在不同科间有显著差异, 蔷薇科各器官的C含量显著大于其他科(p < 0.05); 豆科叶和茎的N含量显著大于其他科(p < 0.05), 麻黄科枝的N含量显著大于其他科(p < 0.05); 旋花科叶和枝的C:N显著大于其他科(p < 0.05), 蔷薇科茎的C:N显著大于其他科(p < 0.05)。  相似文献   
7.
以广泛分布于新疆荒漠地区的建群种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3个样地101份梭梭同化枝样品δ~(13)C值的测定,分析了梭梭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海拔、日照时数、潜在蒸散量、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的关系,并讨论了不同生境下梭梭同化枝δ~(13)C值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梭梭同化枝δ~(13)C平均值为-14.15‰,其在95%置信区间的变化范围为-13.14‰—-15.38‰,表明梭梭是C_4光合途径的植物。(2)梭梭同化枝δ~(13)C值与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日照时数、潜在蒸散量和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我们推测梭梭同化枝δ~(13)C值对各环境因子响应趋势的不同,可能是由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它是梭梭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一种策略。(3)在不同生境下,梭梭同化枝的碳同位素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当梭梭群落中的主要伴生种为白刺、红砂时,其δ~(13)C值最高,当主要伴生种为沙拐枣和假木贼时,其δ~(13)C值最低。在灰漠土与灰棕漠土样地中的梭梭δ~(13)C值高于棕钙土、风沙土、石质土样地;盆地中梭梭同化枝δ~(13)C值低于平原、山地、丘陵地形条件下的样地。以上结果表明:梭梭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环境梯度和生境中,存在着显著不同,表现出显著的适应策略差异。  相似文献   
8.
祛斑霜、祛斑汤对实验小鼠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祛斑霜、祛斑汤对实验小鼠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单纯皮肤给予祛斑霜,小鼠血清中Zn、Fe、Cu无明显变化;而配合内服祛斑汤时,小鼠血清中Zn含量显著降低,并与服药剂量有关;而Fe,Cu无明显变化。初步提示,祛斑霜,祛斑汤合并使用,能降低机体内微量元素Zn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影像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微观物质形态测量和浓度测量技术,已经在众多领域中得到应用。本主要介绍影像分析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在生化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包括细胞形态观察与测量、突变菌株的区分与筛选、蛋白质与DNA分子浓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新型生长抑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生长抑素(SS)与乙肝表面抗原(S)融合基因插入平衡致死系统原核表达质粒pYA3493中, 转化至缺失asd基因的减毒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 经酶切、测序筛选得到非抗性的目的克隆, 命名为pYA-SS。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 技术分离并检测融合蛋白在宿主菌中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 本试验构建的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原核表达质粒可以在宿主菌C500中稳定、正确表达。此研究为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促生长疫苗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