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生物科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传代3次后进行成骨诱导分化,诱导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阿司匹林(0.5、1、2、5、10mmol/L),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cck-8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比较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OC)分泌量、钙结节染色等方面的成骨性差异。结果:阿司匹林无促进细胞增殖活性,而高浓度阿司匹林能够强烈抑制细胞增殖。0.5、1、2mmol/L浓度阿司匹林可促进BMSCs的成骨性分化,中低浓度组碱性磷酸酶含量、骨钙素分泌量在不同阶段显著高于对照组。14天茜素红染色可见中低浓度组钙结节数量高于对照组。结论:中低浓度阿司匹林作用于骨髓基质细胞可促进其成骨细胞特性表达,这表明阿司匹林有促进骨代谢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齿状突骨折是颈椎的严重损伤,其中大部分需要行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的几何参数对螺钉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其骨密度则影响螺钉对骨质的把持力,齿状突固有的生物力学性质对齿状突骨折固定效果进而对骨折愈合有较大影响,基于以上考虑,本课题分析并比较了几何参数、骨密度与生物力学性质的相关性,评价其指导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将15例经福尔马林浸泡的国人枢椎标本剔除周围软组织,分别测量并分析各个标本的几何参数、骨密度以及扭转刚度、剪切刚度、拉伸刚度等生物力学性质的特点,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齿状突为一椭球形结构,难以容纳两枚内固定螺钉,齿状突的几何参数、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质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临床上在对齿状突骨折采用螺钉内固定前需要了解齿状突的解剖结构并据此选取适当尺寸的螺钉,应根据齿状突基底部的横径选择螺钉的直径,根据基底部到前唇的距离选择螺钉光滑段的长度,根据枢椎高度选择螺钉长度,齿状突的几何参数、骨密度和齿状突的生物力学性质之间并无相关性,并不能根据齿状突几何参数、骨密度来预测其生物力学强度进而预测内固定的初始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EXA对骨髓炎骨缺损治疗中骨痂密度的评价及意义。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1例骨髓炎清创后伴大段皮质骨缺损一期植骨的病人。术后4,6,8,10个月后对骨折端骨痂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并进行X摄片以及Enneking评分,从而明确植骨区愈合骨痂的密度变化趋势,骨愈合情况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X线摄片结果显示:4个月后:骨缺损区依然清晰可见,内有少量稀疏骨痂通过,少量外骨痂形成。6个月后:植骨区内骨痂含量明显增多,且外骨痂膨大。8个月:缺损区模糊,有较致密骨痂生成,且外骨痂逐渐减少。10个月:植骨区骨痂更加致密,且部份髓腔再通。(2)Enneking评分:患者术后第10个月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正常功能20例,20分以下的患者1例。(3)BMD测定:骨折端的骨密度及骨密度比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植骨10个月后患侧的骨密度已可基本上达到正常对照侧的骨密度水平。结论: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骨痂的力学强度特性。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可以作为检测植骨区的恢复情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