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生物科学   5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耕作方式对东北雨养区玉米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东北地区设置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全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叶片光合性能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热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播种-拔节阶段,2010-2011年平地播种中耕起垄(PL)和全生育期平作(PP)处理0~40 e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出苗期、苗期和拔节期比传统垄作(LL)处理平均提高5.6%和5.2%、4.6%和7.3%及3.9%和4.8%,苗期5 cm土壤最低温度分别比LL处理高1.4和1.3℃.由于土壤水热条件的改善,拔节期PL和PP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指标显著高于LL处理,而PSⅡ潜在活性(Fv/Fo)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无显著差异,表明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等气孔因素是导致光合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灌浆期叶片Pn和Tr则以LL和PL处理显著高于PP处理,这主要是由于PP处理在强降雨时期经历了涝渍灾害,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可见PL处理通过改善土壤水热条件增强了玉米光合性能,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
不测土条件下半定量施肥原理和模型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不测土条件下半定量推荐施肥的需求矿质营养学说是施肥最基本原理 ,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主动施肥时期的开始。从早期的定性施肥阶段 ,发展到今天的定量施肥阶段 ,如何确定施肥量一直是施肥技术的核心和难点。测土是定量施肥或精确施肥的前提。然而 ,测土本身存在各种偏差或精度、测土需要费用 ,本文仅对代表性的不测土施肥模型及其原理进行评述。即使有了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结果 ,如何将其转化为一季内土壤提供的养分量一直是个理论难题 ,特别是N素土壤供应量更为难测或难以估算。因此 ,如何在使用定量施肥模型的同时 ,而又将土壤养分因…  相似文献   
3.
母猪分娩期间的母性行为对新生仔猪的成活致关重要,失败的母性行为如杀婴行为和压仔行为等经常在一些母猪中发生,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仔猪福利带来严重影响。前列腺素F2α不但可促发母猪产前的做窝行为,而且通过其受体基因(PTGFR)编码的蛋白FP在母猪繁殖过程和母性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以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群体为材料,对PTGFR基因进行了SNP搜寻并分析其与母猪产前做窝行为、产后杀婴行为和压仔行为的关联性。结果:在PTGFR基因的两个外显子中共搜寻到5个同义突变SNP。选择Exon1g.250AG、Exon1g.619GA和Exon2g.483TC3个SNP在F0、F1个体和289头F2母猪中进行了基因型判定。基于家系基础上的传递不平衡(TDT)分析结果显示,PTGFR基因的3个SNP及单倍型与母猪做窝行为、杀婴行为和压仔行为均未达到显著相关(P0.05)。所以PTGFR基因可能并不是影响母猪母性行为的主效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融合PCR的方法将黄曲霉尿酸氧化酶(UOX) 基因的307~309 bp的TGC(Cys) 突变为GCC(Ala),将所获得的突变体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42a(+) 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突变体蛋白 (UOX-Ala103) 得到高水平的可溶性表达,目的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45%。疏水柱及阴离子柱纯化后,UOX-Ala103蛋白纯度>98%。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UOX-Ala103能与抗UOX单抗特异结合。与天然型相比较,其体外生物学活性增加约60%,在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体内也有良好的降解尿酸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F4(ETECF4)引起的断奶前仔猪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细菌感染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编码ETECF4ab/ac受体的位点已被定位于猪(Susscrofa)13号染色体(SSC13)q41区域,S0075为最紧密连锁的标记之一.本研究从S0075侧翼染色体区域选择了SLC12A8,MYLK和KPNAI3个基因,建立猪特异性序列标签位点(STS).利用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群体中的ETECF4ab/ac侵染抗性和易感个体,通过比较测序法,建立了这3个基因的STS,并鉴别到7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进一步检测了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群体祖代、亲本代和755头F2个体在SLC12A8g.159A〉G,MYLKg.1673A〉G和KPNA1g.306A〉G多态位点的基因型.传递不平衡检测(TDT)分析表明:这些多态位点和相应的单倍型与ETECF4ab/ac(特别是F4ac)刷状缘黏附表型存在显著相关,表明这些多态位点和单倍型与ETECF4ab/ac受体的编码基因因果突变存在连锁不平衡.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SSC13q41存在ETECF4ab/ac侵染易感性的遗传位点,为ETECF4ab/ac受体基因的精细定位提供了新型多态标记.  相似文献   
6.
长期培肥黑土微生物量磷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长期采用两种不同量有机肥(M2、M4)、化肥(NPK)方式培肥黑土,研究微生物量P在作物生长季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微生物量P显著高于施用化肥(NPK)和不施肥(CK),微生物量P分别为M48.75~47.68mg·kg^-1,M2 3.02~37.16mg·kg^-1,NPK1.59~10.62mg·kg^-1,CK0.76~6.74mg·kg^-1之间,波动性较大.M4、M2处理微生物量P最大值出现在抽雄吐丝期,NPK、CK处理最大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施肥数量和种类不同所引起的黑土微生物量P的差异并未因季节变化及玉米生育时期影响而明显改变.微生物量P的动态变化与绝大多数黑土生物、理化特性指标的动态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微生物量P与黑土生物、理化特性(除全钾外),植物氮、磷、钾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黑土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探讨遮阴对玉米穗部特性的影响及其产量效应,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与密植栽培条件下的玉米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选用2个品种(紧凑型‘中单909’、平展型‘内单4’)和2个种植密度(4.5、9.0万株·hm-2),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田间遮阴试验,设置遮阴(遮阴度65%,小喇叭口期-成熟期)和不遮阴(对照)2个处理,研究遮阴和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的穗部发育和植株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遮阴显著影响春玉米雌穗发育,造成散粉和吐丝期推迟,导致散粉吐丝间隔期延长3~15 d;遮阴显著降低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下降50%以上(50.8%~87.0%);密植条件下春玉米穗部特性和产量性能受遮阴的影响显著高于稀植栽培;不同玉米品种相比,紧凑型品种的穗部特性和产量受遮阴和种植密度的影响低于平展型品种,紧凑型品种对生态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强,耐阴性和耐密性表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水曲柳幼苗根系吸收不同形态氮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耗竭法研究水曲柳幼苗根系吸收不同形态氮素特征的结果表明:二年生水曲柳幼苗根系对NO3-和NH4 离子的亲和力比一年生幼苗要小许多,二年生幼苗对氮素的吸收优势比较明显;苗木根系吸收NH4 离子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均大于对N03一的吸收,而米氏常数(Km)则相反;在低浓度范围内随着NO3-浓度的增加,根系吸收NO3-的速率增大并趋稳定:NH4 的存在明显抑制根系对NO3-吸收,其对一年生幼苗的影响大于二年生幼苗.  相似文献   
9.
猪显性白毛调控基因(KIT)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邓素华  黄路生  任军  陈克飞  丁能水 《遗传》2000,22(6):434-436
猪的白毛色性状由显性基因KIT决定。本文从KIT基因的定位、突变分析、分子基础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对该基因的研究现状,叙述了KIT基因的研究意义。 Abstract:The dominant coat color in pigs is controlled by KIT gene.The current status of KIT gene is expressed in location、mutation、molecular basis and mechanism.Significance of KIT gene i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0.
李绍臣  李凤明  张立民  任军  林玉梅 《生态学报》2016,36(13):4006-4012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是吉林省长白山林区珍贵用材树种和主要建群树种,由于过度采伐和利用,其资源数量和质量明显下降。依据其资源自然分布现状,选择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天然黄檗分布种群,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以期为黄檗种群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保护提供依据和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99条带,多态性条带数为54条,多态性比率为54.5%。10个种群的多态位点比率分布在18.52%—37.96%范围内,其中珲春种群的多态位点比率最高,为37.96%,吉林省露水河种群的多态位点比率最低为18.52%,种群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比为26.02%。利用Shannon指数与Nei指数可较好的估算黄檗种群间的遗传变异,Shannon指数的变化范围在0.1103—0.1949之间,Shannon指数总体平均值为0.1522。Nei指数的变化范围在0.0759—0.1327之间,平均为0.1043。根据Nei法计算黄檗10个种群遗传多样性是Dst=0.1586,分化指数Gst=0.6183,基因流系数Nm为0.3086,总的遗传变异中有61.83%的变异存在于群体间,群体内的变异只占38.17%,种群间存在明显分化。黄檗的10个种群可分为两个大群,即:1松江河、露水河、湾沟、集安、辉南2白石山、汪清、安图、延吉、珲春。根据黄檗的遗传结构提出了保护措施:适度引导营造药用或用材林;开展本地黄檗资源的本底调查并进行资源汇总(包括林班、小班,每株的树龄、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等数据),筛选本地的优势群体进行原地保存;迁地保护策略中要增加样本的数量,白山地区迁地保护的种源应选择松江河、露水河种源,通化地区迁地保护的种源应选择集安种源,而延边地区应选择白石山和汪清种源;人工促进黄檗的天然林更新改造,逐步恢复黄檗种群规模,并且进行人工更新的资源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