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生物科学   1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研究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通过T-DNA插入突变获得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突变体dmard,其根生长对ABA超敏感。将突变体dmard与abf3杂交,进一步分析双突变体对ABA敏感性和耐旱性能,以确定其在ABA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ABA处理下,dmard abf3的绿胚率及根生长与野生型(Col)无显著差异,ABA敏感性低于dmard而高于abf3。干旱-复水实验结果表明,dmard abf3的存活率与Col接近,均低于dmard高于abf3,dmard abf3植株体内活性氧(ROS)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恢复至Col水平。dmard abf3双突变体中ABF3、RD29A、RD29B基因表达与Col相似,在abf3中这3个基因表达均下调,dmard中均上调。以上实验表明,dmard部分恢复abf3对ABA的敏感性及抗旱抗氧化的能力,推测DMARD是ABA信号中的一个负调控因子,位于ABF3的遗传上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标准剂量美罗华与小剂量美罗华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自2010年-2015年常规治疗无效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共18例,分为两个实验组,分别给予应用标准剂量美罗华(375 mg/m~2,每周1次,共4次),患者8例,小剂量美罗华(每次100mg,每周1次,共4次),患者1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小剂量美罗华治疗4周后有效率较标准剂量无明显差别(P0.05);小剂量美罗华治疗ITP不良反应率相对标准剂量要显著降低低(P0.05)。结论:小剂量美罗华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与标准剂量美罗华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2例共有106个器官功能障碍,其中肺32例,肾30例,胃肠17例。手术治疗30例,保守治疗12例;死亡28例,植物生存1例,病死率66.7%,所有死亡病例均合并肺及/或肾功能不全,30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仅2例存活。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是一个治疗困难、预后恶劣的综合征,及时预测并重点保护肺肾功能障碍器官和有效的预防是降低该病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芪卫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和病理的影响。方法:先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5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只,另选取25只正常鼠为对照组;A组给予芪卫颗粒,B组给予a-硫辛酸,均治疗3个月,检测3组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肾功能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Px),并观察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A组BG、Hb A1c和血脂水平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肾功能指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SOD、MDA和GSH-Px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肾小球病理变化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卫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有一定抑制作用,能改善肾功能和病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感染的影响。方法: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2012年3月~2015年3月的收治的72例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应用糖皮质激素第一天开始观察15天,观察组自应用糖皮质激素开始即使用抗生素,对照组不常规应用抗生素,以出现感染症状即开始应用抗生素,同时定为观察终止。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38.89%,对照组为69.44%,较观察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发生部分的分布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尿路感染。结论: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过程中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外源NO对铜胁迫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根系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循环中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适量NO(硝普钠)可提高铜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AsA、GSH含量和AsA/DHA(氧化型抗坏血酸)、GSH/GSSG(氧化型谷胱甘肽),降低DHA和GSSG含量.添加100 μmol·L-1 BSO(谷胱甘肽合成酶抑制剂)处理下,外源NO可提高铜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的AsA含量、AsA/DHA及抗坏血酸酶(AAO)、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比活性,降低DHA、GSH、GSSG含量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比活性;添加250 μmol·L-1 BSO处理下,外源NO提高了铜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的AsA、GSH、GSSG含量、AsA/DHA及APX和GR比活性,降低了DHA含量及AAO、DHAR和MDHAR比活性.说明外源NO影响了铜胁迫下番茄根系的AsA-GSH代谢循环,并通过调节AsA/DHA、GSH/GSSG的变化来减轻氧化胁迫,从而缓解铜胁迫对番茄根系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外源NO对Cu胁迫下番茄Cu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50 μmol·L-1Cu2+胁迫下番茄幼苗Cu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Cu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物量和株高显著降低33.7%和23.1%,外源NO能够显著缓解这种抑制作用,但各器官中Cu的含量和累积量仍显著升高.Cu胁迫下,番茄幼苗各器官的Cu含量和累积量大小依次为根系>叶片>茎>叶柄,幼苗根系吸收的Cu向地上部的转运大幅降低,外源NO只能缓解而不能消除这种作用.外源NO可以使Cu胁迫下幼苗各器官的液泡和细胞壁中Cu含量显著上升,细胞器中Cu含量降低,从而减轻过多Cu对胞质生理生化代谢的伤害,增强组织细胞对Cu的耐性.外源NO可以提高番茄幼苗根系中醋酸提取态铜(FHAc)、茎中氯化钠提取态铜(FNaCl)、叶柄中FHAc、叶片中乙醇提取态铜(FE)和FNaCl的含量,降低水溶态铜(FW)的含量与比例,以降低过多铜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特殊鹿角型或多发肾结石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37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手术方式治疗的特殊鹿角形或多发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孤立肾9例、马蹄肾7例、海绵肾和多囊肾7例、儿童患者14例。成人结石直径(3.2±0.3)cm,儿童结石直径(2.2±0.2)cm。37例患者均一期单通道情况下顺利完成手术,单次手术成功率100%,结石清除率91.2%(34/37),平均手术时间(94±21.6)min,平均出血量(62±12.3)mL,术后1月复查B超提示肾脏积水减轻,肾脏功能血肌酐较术前降低,术后一月复查KUB提示3例肾脏下盏少量残留结石,4例患者出现术后低热症状。结论:采用PCNL治疗特殊鹿角形或多发肾结石的安全性好、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外源NO对铜胁迫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根系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循环中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适量NO(硝普钠)可提高铜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AsA、GSH含量和AsA/DHA(氧化型抗坏血酸)、GSH/GSSG(氧化型谷胱甘肽),降低DHA和GSSG含量.添加100 μmol·L-1 BSO(谷胱甘肽合成酶抑制剂)处理下,外源NO可提高铜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的AsA含量、AsA/DHA及抗坏血酸酶(AAO)、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比活性,降低DHA、GSH、GSSG含量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比活性;添加250 μmol·L-1 BSO处理下,外源NO提高了铜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的AsA、GSH、GSSG含量、AsA/DHA及APX和GR比活性,降低了DHA含量及AAO、DHAR和MDHAR比活性.说明外源NO影响了铜胁迫下番茄根系的AsA-GSH代谢循环,并通过调节AsA/DHA、GSH/GSSG的变化来减轻氧化胁迫,从而缓解铜胁迫对番茄根系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法,以“改良毛粉802F1”番茄为材料,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为一氧化氮(N0)供体,研究外源N0对铜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构型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0μmol·L-1的铜胁迫下,外施100μmol·L-1 SNP能够显著增加番茄幼苗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和茎粗,提高根系活力,改善根系构型中的根长度、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缓解番茄幼苗亚细胞结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核膜)的改变,维持番茄幼苗组织结构的稳定,减缓铜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添加NO清除剂牛血红蛋白后,能显著消除NO的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