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这三大思潮共同存在于20世纪中国的诗坛,既有互相抵牾与矛盾的情形,又有兼容与互补的一面。如果剥除其中政治化的和其他非诗的因素的干扰,实际上已凸显了中国新诗理论所显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是面向社会, 一是面向自我;一是强调为人生,一是强调为艺术;一是集体性的民族性格的展示,一是个人化的人格的展示。二者互相对立,同时又互相转换、互相补充,构成20世纪中国新诗理论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2.
邵燕祥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其强烈的时代气息、真挚的情愫,显示了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邵燕祥的诗歌创作及其在当代诗坛的意义,不仅是为老诗人的创作从学理层面上做一总结,寻求一个文学史上的定位,同时也是通过阐发诗人的创作成就与创作精神,对中国当代诗坛现状的一种表态。本期编发的三篇文章,第一篇认为邵燕祥是中国当代真正继承了鲁迅风骨的少数作家之一,对他的诗歌创作进行充分研究,可以推动和繁荣当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建设。第二、三篇文章则涉及邵燕祥具体的诗歌创作,从作品探索诗人内在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3.
歌词与现代诗的审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词属于适宜歌唱的诗 ,现代诗属于适宜阅读的诗。在诗歌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早期的诗与歌词是同一的 ,后来逐步分离 ,直至今天 ,歌词与现代诗已构成了在诗的大范畴中的两极 ,显示了不同的审美特征。歌词与现代诗的分离 ,对词坛与诗坛来说 ,这不是坏事 ,体现了歌词和现代诗在构筑各自的审美特征时的文体自觉。  相似文献   
4.
邵燕祥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其强烈的时代气息、真挚的情愫,显示了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邵燕祥的诗歌创作及其在当代诗坛的意义,不仅是为老诗人的创作从学理层面上做一总结,寻求一个文学史上的定位,同时也是通过阐发诗人的创作成就与创作精神,对中国当代诗坛现状的一种表态。本期编发的三篇文章,第一篇认为邵燕祥是中国当代真正继承了鲁迅风骨的少数作家之一,对他的诗歌创作进行充分研究,可以推动和繁荣当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建设。第二、三篇文章则涉及邵燕祥具体的诗歌创作,从作品探索诗人内在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与当代诗歌主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当代诗歌主潮可以从多个向度进行描绘,其中最不应忽视的是当代诗歌所显示的平民化倾向。这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 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巨大变化及特殊的时代氛围密切相关。诗人们以平民化的眼睛透视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平常心去体悟琐屑遮蔽下的温馨、揭示平凡覆盖下的生命价值,从中发掘出易被人们忽视的人生况味与文化意义,于是,一种不同于 80年代的新的感觉、新的情绪、新的格调在诗中呈现出来。90年代诗歌平民化倾向的出现,体现了诗人经历了80年代封闭的、高蹈云端式的实验后,对现实的一种回归,是诗人面对现实生存的一种新的探险,这必然带来诗美追求上的变化,并对诗歌的表现手段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