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政治法律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自首与立功在量刑制度上的同类性,单位自首的确认可以作为单位立功的依据。单位立功的主体只能是被告单位。单位立功必须以单位的名义,体现单位意志,为单位利益而实施。单位立功可以针对其他单位或个人,也可以针对本单位成员。单位立功的刑事责任,在现有立法中,只能存在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两种情形。刑法应增设单位立功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论商贸活动中的玩忽职守罪卢勤忠一、商业风险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商业贸易活动不同于其他管理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含有一定的投机和风险因素。所谓商场如战场,即指商贸活动的复杂性。商场上不可能有常胜将军。对从事商贸活动的公务人员,由于主观认识的偏差,作了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洗钱罪立法完善之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 ,我国洗钱罪立法受到新的挑战。但审视我国目前的洗钱罪立法 ,存在较大局限性。笔者建议 ,应扩大我国洗钱罪对象 ,改进我国洗钱罪的行为方式 ,将洗钱罪归入妨害司法罪 ,并制定一部综合的《反洗钱法》 ,以加强国际反洗钱刑事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4.
卢勤忠  钟菁 《法学》2018,(12):91-105
身体能否进入不是判断公共场所的标志。我国的刑法条文中存在身体无须进入但被认定为公共场所的条文。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与网络空间内的虚拟行为不是相同概念。将网络场所理解为属于公共场所并没有超出国民预测的可能性。书本不是公共场所不能作为网络空间不是公共场所的例证。公共秩序与公共场所秩序的差异并不表明,《网络诽谤解释》越权了。司法机关的扩张解释不是寻衅滋事罪成为口袋罪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5.
刑法应设立单位贷款诈骗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刑法不将单位规定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显然是不妥当的,也明显不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对于单位贷款诈骗行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直接追究贷款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从近年来我国刑法立法趋势看,刑法修正案对于确实属于以单位名义实施的、体现单位意志、违法所得又归单位所有的单位经济犯罪均设立单位犯罪.我国立法机关应该通过刑法修正案方式设立单位贷款诈骗罪.  相似文献   
6.
金融诈骗罪中的主观内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非是所有金融诈骗罪主观方面的必备条件 ,而应取决于刑法的具体规定 ,对金融犯罪的犯罪对象的不明知包括不认识和可能认识两种情形。司法推定理论有助于金融犯罪的认定和查处 ,但也不能不加区分地盲目适用。最后 ,本文提出了修改金融诈骗罪罪名、对虚假陈述型欺诈行为和骗取财物型诈骗行为分别规定法定刑及增加信用卡诈骗罪和有价证券诈骗罪中犯罪对象“明知”要求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证券犯罪立法模式采用刑法典的统一模式 ,这种方式稳定性强 ,但难以适应证券犯罪多变的特性 ,而采用附属刑法模式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我国的证券犯罪应该是指证券发行和交易管理过程的犯罪 ,因此 ,现行刑法设置在公司犯罪中的“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应归属于证券犯罪之中。《证券法》颁布后 ,增设了不少新的证券犯罪行为 ,难以为我国现行刑法所规定的证券犯罪所包括 ,从而引起失衡 ,刑法宜增设相关证券犯罪  相似文献   
8.
无限防卫权与刑事立法思想的误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确立了无限防卫权,各界颇多赞许。作者不苟同于一般的肯定看法,而是基于理论研究的批评角度,指出了立法在设计无限防卫权规定上的疏漏,揭示了刑法创立无限防卫权后所潜伏的诸多弊病,并从更深层次说明了无限防卫权的确立与我国刑事立法思想上存在的部分认识误区有关,必须加以澄清。文章最后提出了取消无限防卫权的建议及相关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价格和竞争杠杆的作用下,使资源配置到较好的环节中去。其中,市场运转的前提就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就是说,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这也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而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乡镇集体企业为国有企业的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了参照模式,乡镇集体企业以灵活的、相对独立的经营方式、用工制度、管理制度参予市场的角逐与竞争,给乡镇集体企业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正是这一极灵活的用工制度、经营自主权,使得一部份人对乡镇集体企业与私营企业的界限和性质的认定上发生偏差。本刊本期发表的《集体企业乎?私营企业乎?》的文章,就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对这类问题认识上发生偏差而诉诸法律的。我们从有关资料上获悉,类似认定是集体还是私营性质的法律纠纷,全国目前已多达2000余家。我们觉得,这不是一个具体案子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在改革中如何保护集体经济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的问题,也是如何正确认识和维护宪法所规定的保护私营经济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的问题。现将此案争议焦点公诸于众,欢迎法学界、经济界的同志来信来稿,踊跃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0.
论酌定减轻处罚情节的法定化卢勤忠我国刑法第59条第2款规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如果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判处法定刑的最低刑还是过重的,经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这是我国刑法中的酌定减轻处罚规定。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